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二)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171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试题已经整理完毕,大家快来做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如图所示,A、B两物体相互接触静止在水平面上。今有两个水平力F1、F2分别作用在A、B上,A、B两物体仍保持静止,且F1>F2。则A、B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是( )。

    A一定等于零

    B它一定不等于零,但小于F1

    C一定等于F1

    D以上分析都不对

  • 2. 如图7所示,一束可见光射向两面平行的玻璃砖的上表面,经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和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砖对a、b两种单色光的折射率na大于nb

    B射出玻璃砖的两种单色光a、b平行

    C若逐渐增大入射光的入射角,则a的出射光首先消失

    D若用a、b两种单色光做衍射实验,则b光衍射现象较明显 

  • 3. 两个同心圆线圈,大圆半径为R,通有电流I1;小圆半径为r,通有电流I2,方向如图3。若r《R(大线圈在小线圈处产生的磁场近似为均匀磁场),当它们处在同一平面内时,小线圈所受磁力矩的大小为(  )。

    A

    B

    C

    D0

  • 4. 如图3所示,在O点正下方的正方形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水平匀强磁场,绝缘轻杆上固定一个闭合金属环,圆环平面垂直于磁场方向。圆环从位置A由静止释放,向右摆动至最高位置B,通过正方形区域时,有一段时间圆环全部在其中,不考虑空气阻力,则( )。

    A位置A高于位置B

    B位置A低于位置B

    C位置A、B在同一水平线上

    D金属环最终停在磁场中

  • 5. 如图所示,xOy坐标系第一象限内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第三象限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大小均为B,第二、四象限内没有磁场。一个围成四分之一圆弧形的导体环Oab,其圆心在原点0,开始时导体环在第四象限,且导体环两边Oa、Ob恰好分别与x轴、y轴重合,从t=0时刻开始导体环绕o点在xOy坐标平面内逆时针匀速转动。规定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在导体环转动一周的过程中,下列能正确表示环内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是(  )。

    A

    B

    C

    D

  • 1. 氢原子可以看成电子在平面内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带电系统。已知电子电荷为e.质量为me,圆周运动的速率为v,求圆心处磁感应强度的值B.
  • 1. 下面是一道作业题及某学生的解答。
    题目: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半球形的碗固定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轻质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小球A和B.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小球A与0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60°


    求:
    (1)小球A与小球B的质量比mA;mB
    (2)现将A球质量改为2m,B球质量改为m,且开始时A球位于碗口C点,由静止沿碗下滑,当 A球滑到碗底时,两球的速率为多大?
    解:
    (1)设绳上拉力为T,碗对A球的弹力为N,根据对称性可得:N=T。由平衡条件:2Tcos30°=mAg对B球受拉力与重力平衡得:T=mBg联立得:mA:mB=3:1
    (2)当 A球滑到碗底时,A球下降的高度为R,B球上升的高度为/2R,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代入数据,解①、②两式即可求得两球的速率。
    问题:
    (1)指出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给出正解。
    (2)给出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 2. 下面是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片段。
    教师:同学们在鼓掌时右手用力拍打左手,左手掌是否有感觉,右手掌是否也有感觉?
    学生:是,都感觉到疼。
    教师:是这样的,在这里两手间相互存在的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那么大家看一下课本,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甲: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学生乙: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很相似。
    教师:这两者说的不是一回事,甲同学所说的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大家一定要记住并会解释一些现象。
    学生:嗯。
    教师:那我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挂在一起,然后对拉。拉到一定的状态,保持稳定,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怎样呢?
    学生:相等。作用力和反作用大小相等。
    学生丙:我觉得两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相等。
    教师:这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你好好分析一下就知道为什么相等了。
    问题:
    (1)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析;
    (2)针对出现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 1. 阅读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光的干涉”的要求是:“观察光的干涉现象,知道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
    材料二下面是“光的干涉”一节中杨氏双缝干涉的实验。
    如图13.3—2,让一束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S1和S2的挡板上,两狭缝相距很近。如果光是一种波.狭缝就成了两个波源,它们的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总是相同的。这两个波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面的空间互相叠加,发生干涉现象。

    13.3—2杨氏双缝干涉的示意图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相关知识。
    任务:(1)光的干涉图样的特点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光的干涉”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 2.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高中物理某教材“光的偏振”有如下演示实验。
    如图13.6—2甲所示,让阳光或灯光通过偏振片P,在P的另一侧观察,可以看到偏振片是透明的,只是透射光暗了一些。
    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转偏振片P.透射光的强度变化吗?
    在偏振片P的后面再放置另一个偏振片Q(图乙),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转偏振片Q,观察通过两块偏振片的透射光的强度变化。

    任务:
    (1)说明教材所述“在偏振片P的后面再放置另一个偏振片Q”的实验设计意图。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或教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