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验配师基础知识试题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829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助听器验配师基础知识试题已经为各位小伙伴们整理完毕,需要刷题训练的话就赶紧来聚题库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助听器的最大声输出应与听力损失相适立,一般在听力损失稳定的情况下,重度聋选择最大声输出()的助听器。

    A<105dBSPL

    B105-114dBSPL

    C115-124dBSPL

    D125-135dBSPL

    E>135dBSPL

  • 2. 下列哪个位置不能放置阻尼子()。

    A耳郭

    B耳钩尖端

    C声管

    D耳模

    E耳钩

  • 3. 为了使耳模得到一个较好的高频响应,并且高效地利用耳模耳道部分的有限空本间,可以做一个与Libby管类似的声孔,即号角形声孔。制作时可在()的内由侧钻一个内径大于2mm、长度至少为10mm的声孔,形状类似一个喇叭。

    A内耳道部分

    B外耳道部分

    C耳模耳道部分

    D耳郭部分

    E耳轮部分

  • 4. 耳道式耳模最显著的缺点在于()。

    A重量大大

    B不够美观

    C牢固性和密封性较差

    D舒适性不够

    E不易于佩戴

  • 5. Knowels声阻尼子共有()种阻尼值。

    A5

    B6

    C4

    D8

    E3

  • 6. 1964年出现了第一台(法)。

    A半导体眼镜式助听器

    B一体化助听器

    C驻极体传声器

    D耳后式助听器

    E集成电路助听器

  • 7. 下列关于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所称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监督管理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遵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C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

    D第二类医疗器械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E医疗器械产品目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计量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

  • 8.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听力贱疾总数为2780万。

    A2002年

    B2003年

    C2005年

    D2009年

    E2006年

  • 9. 周期性变化的信号,其各频率成分是()。

    A正弦函数

    B离散的

    C连续的

    D随机的

    E周期性的

  • 10. 听觉系统正是利用声音在两耳间的()来对声音进行定位。

    A低频的相位差与高频的声压差

    B高频的相位差与高频的声压差

    C低频的相位差与低频的声压差

    D低频的声压差与高频的相位差

    E高频的声压差与低频的相位差

  • 11. 声源停止发声后,声压级降低()所需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

    A40dB

    B20dB

    C0dB

    D60dB

    E160dB

  • 12. 砧骨短脚位于鼓窦入口底部的()。

    A砧骨体

    B鼓室

    C砧骨窝

    D锤关节

    E蜗窗

  • 13. 因为自发性因素造成的耳鸣,耳鸣发病概率为()。

    A100%-15%

    B15%-20%

    C25%-30%

    D15%-30%

    E20%-30%

  • 14. 新生儿的鼓膜的前下方向内倾斜,与外耳道底约成()。

    A45°角

    B65°角

    C90°角

    D75°角

    E35°角

  • 15. 听神经由位于蜗轴与骨螺旋板相连的螺旋神经节的双极细胞中枢突组成,这些轴突按明确的()定位方式组织起来,纤维根据它们在耳蜗内的起始位置,有规律地排列,形成圆柱体。

    A耳蜗

    B蜗窗

    C蜗顶

    D前庭

    E螺旋器

  • 16. 鼓室的容积为()。

    A0.5-1ml

    B1-2ml

    C1-1.5ml

    D2-3ml

    E2-4ml

  • 17. 作为耳听神经腹后核的初级输出,中间听纹向同侧发送纤维到上部橄榄复合体周围的一群叫做()周围核的细胞。

    A斜方体

    B橄榄体

    C螺旋神经节

    D耳蜗背核

    E耳蜗腹核

  • 18. 不同的声响从不同方向传至双耳,每只耳朵听到的声音频率、强度都不相同,通过(),能有效地综合传至双耳的不同声响,提高声音的立体感和音质。

    A整合效应

    B头影效应

    C堵耳效应

    D听觉融合效应

    E听觉剥夺效应

  • 19. 若继续增加声刺激强度,刚能引起人耳不适或疼痛的(),称为痛阈。将各()的痛阈以线段连接,形成痛阈曲线。听阈曲线与痛阈曲线之间的范围,称为听觉区域或听觉的动态范围。动态范围的()取决于人耳对响度的感知。

    A最大刺激量、频率、上限

    B最小刺激量、频率、上限

    C最大刺激量、波长、下限

    D最小刺激量、波长、上限

    E最大刺激量、波长、下限

  • 20. 听觉疲劳的明显表现和度量指标是暂时性阈值移动,在恢复的起始阶段有个反弹,然后从2min开始到16h有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恢复的情况和时间的关系如何表示()。

    A恢复(dB)=lg(RⅠ)

    B恢复(dB)=klg(RⅠ)

    C恢复(dB)=k·(RⅠ)

    D恢复(dB)=1/(RⅠ)

    E恢复(dB)=k/(RⅠ)

  • 21. 以下听力保健常识不正确的是()。

    A耳是人体生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

    B内耳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声音并将其传递到鼓膜

    C中耳起传音作用,将空气中的声波传入内耳

    D内耳有感音作用,将声音的机械振动能量转变为神经冲动传入听觉中枢,引起听觉

    E外耳、中耳和内耳中的任一部分受到损害,都有可能引起听力障碍

  • 22. 声调音高的变化,对音长和音强都可能产生影响,在普通话声调中,最短最强的是()。

    A去声

    B上声

    C阴平

    D阳平

    E轻声

  • 23. 声道中不可移动的部分是()。

    A

    B软腭

    C鼻窦

    D下颌

    E口唇

  • 24. 能够从语谱图中直接识别的声学特性是(),能从语谱图上估计出的声学特性是()。①瞬音;②擦音;③第一共振峰;④第二共振峰;⑤第三共振峰;⑥共振峰转移;⑦静音;⑧浊音横杠;⑨基频;⑩低频鼻音

    A③④⑤⑨,①②⑥⑦⑧①

    B①②⑥⑦⑧⑩,③④⑤⑨

    C①②⑥⑩,③④⑤⑦⑧⑨

    D②⑥⑦⑧⑩,①③④⑤⑨

    E①②⑨,③④⑤⑥⑦⑧⑩

  • 25. 汉语声调又称字调或音节声调,它是能区别音节意义的音高。声调音位有()个,其中每一个调位均含轻声作为变体。

    A2

    B3

    C4

    D5

    E6

  • 26. 对()而言,听力障碍对位置信息的影响大于对发音方式及声带振动与否对信息的影响。对()而言,听力障碍对F2的影响大于对F1的影响。对()而言,听力障碍对频率信患的影响大于对时间信息和强度信息的影响。

    A元音、辅音、超音段音位

    B辅音、元音、超音段音位

    C辅音、超音段音位、元音

    D兀音、超音段音位、辅音

    E超音段音位、辅音、元音

  • 27. 鼻音的低频共振称作“低频鼻音”(nasalmurmur),而非F1,频率,它由相当于波长()长度的整个声道共振产生,其频率通常为()Hz。

    A二分之一、50

    B两倍、500

    C四分之一、250

    D三分之一、100

    E四倍、300

  • 28. 半元音/r/的共振峰特点是F1()F2()F3()。

    A低、中、高

    B高、低、中

    C低、中、低

    D高、高、中

    E中、低、高

  • 29. ()是最灵活的发声器官。

    A咽喉

    B牙齿

    C

    D舌头

    E喉咙

  • 30. 为什么在进行纯音测听的时候,给声的时间不得小于500ms()。

    A因为在时值小于200ms时,纯音的响度将随着给声时间的减少而升高

    B因为在时值小于100ms时,纯音的响度将随着给声时间的减少而降低

    C因为如果使用很短的纯音,需要一个较高的强度才能使受试者听到

    D因为如果使用很短的纯音,需要一个较低的强度才能使受试者听到

    E因为如果使用很长的纯音,受试者的听阈会被提高

  • 1. 助听器效果评估方法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

    A听觉能力数量评估

    B听觉功能评估

    C听觉质量评估

    D介入增益测试

    E助听效果满意度问卷

  • 2. 关于声波的散射说法错误的是()。

    A声波朝许多方向的不规则反射、折射或衍射的现象,称为声波的散射

    B声波朝许多方向的规则反射、折射或衍射的现象,称为声波的散射

    C当声波在均匀媒质中传播时,它的行进方向不会改变当声波在不均匀媒质中传播时,它的行进方向就会变化

    D当声波在不均匀媒质中传播时,它的行进方向不会改变。当声波在均匀媒质中传播时,它的行进方向就会变化

    E当声波在均匀或者不均匀媒质中传播时,它的行进方向都不会改变。

  • 3. 中央核的腹外侧区接受的信号来自()。

    A斜方内侧核

    B上部橄榄复合体

    C耳听神经后核对侧

    D单侧的内侧上橄榄体

    E双侧的外侧上橄榄体

  • 4. 梅尼埃病的病因有()学说。

    A各种原因诱发的耳蜗微循环障碍使膜迷路组织缺氧、代谢紊乱,内淋巴液渗透压增高,致膜迷路积水

    B内淋巴液生成、吸收平衡失调

    C炎症或外伤引起膜迷路枳水

    D内耳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内耳微血管扩张

    E遗传、内分泌机能障碍、病毒感染等

  • 5. 鼓膜为类似135°角的锥形漏斗,凹面朝向(),凸面朝向(),鼓膜中心部最凹点为()。

    A外耳道

    B鼓室

    C鼓膜脐

    D鼓室隔

    E外耳道壁

  • 6. 关于声能的吸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波在媒质中传播,由于媒质分子的黏滞性,媒质质点运动时产生摩擦,一部分能量在摩擦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媒质的内能),这种现象叫做媒质对声能的吸收

    B声能在空气中的吸收,与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协同作用无关

    C媒质的声阻抗率反映了媒质对声能吸收的本领

    D声波传播过程中由于空气媒质的吸收而造成的声能衰减很小

    E媒质的阻抗率只表现为阻碍的住质,媒质对各频率声波的阻滞作用不一致

  • 7. 人类拥有声源定位能力的机制是以下哪几方面的差异()。

    A声音传到双耳的时阊

    B声音的来源

    C声音相位的差异

    D声音传播的速度

    E声音强度的差异

  • 8. 声源定位是听觉系统对发声物体位置的判断过程,它包括()。

    A水平声源定位

    B垂直声源定位

    C与听者距离的识别

    D远距离声源定位

    E近距离声源定位

  • 9. DSL方法在设计时考虑到了不同听力机构在小儿测听方面存在差异,以多种给声方式获得的以dB SPL或dB HL为标称的听力数据均可被采纳,其中给声方式包括以下哪几种?()

    ATDH系列测听耳机

    B声场杨声器

    C麦克风

    D插入式耳机

    E插入式耳机连接到耳模声管

  • 10. 关于听力语言康复面临的困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听力语言康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源于社会对听力障碍的错误认识

    B听力语言康复是为听力障碍患者解决一系列相关问题的过程,从而减少残疾及避免、减轻残障

    C迫于别人的压力才接受康复的患者是自愿接受的2倍。这一比例在退休人员中不常出现

    D听力语言康复成功的关键在于将工作集中于患者本人而不单是其听力障碍的问题

    E听力语言康复是指综合采用医学、教育、社会的措施,对听障者进行听力中地理重建或补偿,经过听觉言语训练,使其获得或完善听觉言语能力,并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协调发展

  • 11. 与口腔共鸣有直接关系的是()。

    A

    B

    C齿

    D

    E

  • 12. 以下能够在语谱图中识别出的声学特性是()。

    A瞬音

    B共振峰转移

    C低频鼻音

    D静音

    E擦音

  • 13. 下列关于字母z的发音特点和发音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A发音时,舌尖前先与上齿背接触,截住气流,造成塞音成分

    B等气流冲开舌尖后,接着舌尖前与上齿背之间保持一条最小通道,使气流从中摩擦而过,造成擦音成分

    C发音特点是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D发音特点是舌根送气清塞音

    E塞音成分的除阻与擦音成分的成阻重叠,造成塞擦音,声带颤动

  • 14. 人体之所以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

    A软腭和悬雍垂的调节

    B鼻腔和口腔两者之间的开闭

    C当软腭和悬雍垂下垂,而口腔内发声器官又未形成任何阻碍时,由肺部呼出的气流就可以同时通过鼻腔和口腔,发出带鼻音色彩的音,即鼻音

    D当软腭和悬雍垂上升,堵住了气流到鼻腔的通路时,绝大部分气流就会从口腔呼出,只有相当小的一部分气流通过缝隙沿鼻咽后壁传到鼻腔,产生鼻腔共鸣

    E鼻窦中的小孔与鼻腔相同,发声时经过头骨的传导而发出声音

  • 15. 关于口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口腔是结构最复杂、动作最灵活的共鸣腔体

    B口腔骨架由颌骨构成。颌骨有上颌骨和下颌骨之分

    C上颌骨是固定的,下颌骨通过下颌关节的开闭活动、前后活动和左右活动,实现张口和闭口等动作,并能控制口腔的开度

    D下颌关节的活动主要由两颊的咀嚼肌(提颌肌)和开颌肌控制

    E开颌肌位于舌骨上,当它收缩时,口部张开。口腔的开合就在咀嚼肌和开颌肌的拮抗作用中完成

  • 16. 鼻窦是鼻腔四周面骨和颅骨内的空腔,分别是()。

    A蝶窦

    B鼻旁窦

    C上颌窦

    D额窦

    E筛状窦

  • 17. 位置学说有其局限性,不能解释复合音音调感受机制,如由100、200、300、400、500、600、700、800Hz8个等强度的谐音复合而成的复合音听起来的音调与100Hz纯音一致,虽然在100Hz处有能量,但在其余7个谐音频率处也有相等的能量,而音调是由()所决定,这一点光靠位置学说难以解释。

    A最高的频率

    B所有频率的平均值

    C最低的频率

    D基频

    E所有频率的中位数

  • 18. 双耳佩戴助听器的好处在于()。

    A提高声源定位能力、提高降噪和言语理解能力

    B增强双耳响度整合效应、避免迟发性听觉剥夺效应

    C延缓听神经功能衰退、提高聆听舒适度并能参与多人交谈

    D消除头影效应、抑制(掩蔽)耳鸣现象

    E预防单侧性听觉疲劳、减轻堵耳效应

  • 19. 听觉系统的外周部分包括()。

    A外耳

    B中耳

    C颞骨

    D内耳

    E听神经

  • 20. 岩部前缘并列着()与()的骨槽。

    A鼓膜张肌半管

    B鼓窦

    C咽鼓管半管

    D鼓室

    E乳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