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真题及答案解析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391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6年10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真题及答案解析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话剧《风雪夜归人》中,主要塑造的京剧名伶是

    A玉春

    B魏莲生

    C王新贵

    D陈祥

  • 2. 下列选项中,属于梁实秋的文艺批评集是

    A《浪漫的与古典的》

    B《雅舍小品》

    C《管锥编》

    D《写在人生边上》

  • 3. 散文《白马湖之冬》中,作者借白马湖冬景的描写所表现出的心态是

    A心灰意冷、孤独绝望

    B豪迈乐观、积极进取

    C处事泰然、诗意栖居

    D心高气傲、争强好胜

  • 4. 小说《小二黑结婚》的结尾处,新的外号“前世姻缘”与“命相不对”所指的人物分别是

    A小二黑和小芹

    B金旺和二诸葛

    C小芹和三仙姑

    D三仙姑和二诸葛

  • 5. 自称“我完全不是一个艺术家,……我只是一个在暗夜里呼号的人”的作家是

    A钱钟书

    B巴金

    C茅盾

    D艾芜

  • 6. 散文《钓台的春昼》中,“我”游历的两个景点是

    A金燕村、雷峰塔

    B前庄、后庄

    C桐君山、严陵台

    D自洋淀、荷花淀

  • 7. 体现了冰心“爱的哲学”的诗集是

    A《春水》

    B《翡冷翠的一夜》

    C《手掌集》

    D《鱼目集》

  • 8. 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所叙故事的历史背景是

    A20世纪10年代的张勋复辟

    B20世纪20年代的军阀混战

    C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

    D20世纪40年代的国共内战

  • 9. 下列作品中,属于散文诗文体的是

    A朱湘《采莲曲》

    B光未然《黄河大合唱》

    C徐志摩《白旗》

    D穆旦《防空洞里的抒情诗》

  • 10. 小说《春桃》中,李茂从胡子那里逃跑后做过的事情是

    A当边防军和义勇军

    B当土匪和义勇军

    C养春蚕和拉人力车

    D做雇工和捡垃圾

  • 11. 散文《山之子》中,哑巴继承父业冒生命危险采摘山花的目的是

    A奉养老母和寡嫂

    B送给喜欢的恋人

    C免费送给香客

    D购买生活的奢侈品

  • 12. 散文诗《死火》中“大石车”象征的是

    A被冻灭的热情

    B黑暗势力

    C求生的希望

    D革命势力

  • 13. 诗歌《凤凰涅粲》中,“凰歌”部分象征的是

    A男性的歌,狂飙突进式地否定旧世界的一切

    B女性的歌,狂飙突进式地否定旧世界的一切

    C男性的歌,固守旧我,拒绝改变

    D女性的歌,在悲怆中大胆扬弃因袭的旧我,实现自我生命的更新

  • 14. 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中,“我”和陈二妹分别是

    A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

    B知识分子和风尘女子

    C资本家和产业工人

    D地主少爷和女仆

  • 15. 小说《春蚕》通过风土、人情、蚕事的描写,揭示出造成20世纪30年代江南农村经济崩溃的根本原因是

    A军阀混战造成的民不聊生

    B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C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压垮了民族工业经济

    D连续多年的自然灾害

  • 16. 小说《萧萧》中,萧萧抱着自己新生的孩子看她未成年儿子接亲时的表情是

    A兴高采烈

    B苦闷惆帐

    C平静自然

    D痛苦惊惧

  • 17. 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所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A排比和对比

    B排比和象征

    C反复和象征

    D对比和反问

  • 18. 小说《断魂枪》中,王三胜的性格特征是

    A争强好胜,目光短浅

    B豪爽磊落,与时俱进

    C固步自封,偏执狭隘

    D老成持重,处事周全

  • 19. 小说《绣枕》中,小姐精心绣制的“绣枕”最后的下落是

    A泥牛入海,去向不明

    B被人践踏而落入下人手中

    C高价售出,被人收藏

    D被人赏识而作为艺术品陈列

  • 20. 小说《桃园》的艺术特色主要是

    A视角灵活多变

    B故事结构环环紧扣

    C明暗线索交织

    D散文化和诗化

  • 21. 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形象是

    A20世纪20年代受“五四”个性解放思想影响成长起来的知识女性

    B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上海的东北女作家

    C20世纪40年代任职于重庆某银行的女职员

    D20世纪40年代任教于三闾大学的女教师

  • 22. 散文《鹰之歌》表达对女友的怀念之情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是

    A反讽

    B对比

    C象征

    D排比

  • 23. 话剧《屈原》中虚构出来的道义美的化身是

    A南后

    B婵娟

    C郑詹尹

    D张仪

  • 24. 形象地表现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主题的作品是

    A《北京人》

    B《丹官图》

    C《上海屋檐下》

    D《白毛女》

  • 25. 散文《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引用并做了辩证分析的观点是

    A钱玄同“废汉文”的主张

    B郁达夫把小说当作作家自叙传的主张

    C林语堂生活艺术化的主张

    D鲁迅用文艺改造国民性的主张

  • 26. 下列表述中,对诗歌《纤夫》中“纤夫”形象理解正确的是

    A讥讽了追名逐利的生活方式

    B传达了人生悲凉的生命体验

    C象征着坚韧强劲的古老民族精神和顽强生命力

    D象征着英勇无畏、同仇敌忾的战斗精神

  • 27. 话剧《南归》精心选取的“桃花落了满地”的舞台背景是

    A华北农家小院

    B江南农家小院

    C天津周公馆

    D上海公寓

  • 28. 报告文学《包身工》着重刻画的三个被殴打、被侮辱的人物形象是

    A芦柴棒、小福子和不知名的小姑娘

    B芦柴棒、拿莫温和荡管

    C芦柴棒、拿奠温和不知名的小姑娘

    D拿莫温、荡管和小福子

  • 29. 20世纪40年代活跃于国统区的女作家陈敬容、郑敏是

    A七月派诗人

    B九叶派诗人

    C新月派诗人

    D现代派诗人

  • 30. 小说《金锁记》用以引出全篇,贯穿始终,给小说涂上一层苍凉色调的意象是

    A枷锁

    B月亮

    C死水

    D风雪

  • 1. 下列表述中,对诗歌《断章》主旨赏析正确的有

    A人可以看“风景”,也可能成为“风景”的一部分而被别人观赏

    B在人生的舞台上“你”“我”的角色往往可以互换

    C宇宙万物处于相互对抗、相互冲突的关系中

    D宇宙万物处于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关系中

    E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 2. 阿Q身上所体现的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有

    A自轻自贱

    B妄自尊大

    C欺软怕硬

    D逃避现实

    E自欺欺人

  • 3. 小说《九十九度中》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有

    A电影的蒙太奇手法

    B齐头并进、多点开花的故事结构

    C全景式的视角

    D辛辣讥讽、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

    E传统的白描手法

  • 4. 小说《荷花淀》歌颂的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美好情操有

    A勤劳持家

    B性格开朗

    C深明大义

    D思想进步

    E感情细腻

  • 5. 《囚绿记》以“见绿一恋绿一囚绿—释绿一念绿”为叙事线索,所表现的作者思想情感有

    A因对常春藤的理解与尊重而尊重和善待其他生命

    B抒发出绿中凝聚的民族精神

    C感念于常春藤永远向着阳光生长而热爱生活

    D感念于常春藤“不屈于黑暗”丽追求光明

    E以“爱”的名义制造束缚的牢笼

  • 1. 简析萧乾新闻特写《活宝们在受难---空袭下的英国家畜》的主题意蕴  
  • 2. 简析曹禺戏剧《雷雨》的语言特色。
  • 3. 简析杨逵小说《送报夫》的艺术特征。
  • 4. 简析戴望舒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的主题意蕴  
  • 1. 结合闻一多新格律诗的理论,分析《死水》的艺术特征  
  • 1. 阅读吴组缃的小说《女人》,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论文章。 要求:(1)简要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2)简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3)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附吴组缃《女人》原文) 女人 吴组缃 这个女人二十来岁,扁扁的嘴巴,扁扁的鼻子。手粗,眼粗,身腰粗。她轻轻地推开门,蹑手蹑脚走进来,说: “太太,我想我想我想……”说的时候两只粗大的手互相紧握,扭捏着;圆而大的眼睛望下沉,盯着她自己的脚尖一一那脚趾头也在扭动着,是赤脚。她这阻怩的神气好像是周功夫做作出来的:她的形状很不宜于用这个方法来说话,来表情。太太和她年岁不相上下,但看来比她年轻得多。两个人摆在一起,形成一个有趣的对照:一个粗糙,笨钝,像一件刚出土的二三千年前的瓦器;一个精巧,聪明,像一只光彩美丽的电木玩意儿什么的。她站在太太跟前,只是一只粗劣的人坯子,一只没修改润饰,没打蜡上油的人坯子。 太太刚才因为先生看了电影,没曾约自己;又想到昨天晚上做了许多菜,等先生回来吃,等到八点先生才回来,先生说吃过了;“吃过了,早就不能告诉我!”气得太太楞了一夜肚子。于是和先生吵起来。先生有他自己的理由,不肯认错;也不肯拍拍肩膊,贴贴腮巴,哄哄她。因之太太越想越生气。 “我晓得你心里早没我!'两颗眼泪流下来,就伏到床上去抽咽。先生捧着一本书楞了一会,戴上帽子笃笃笃地出去了。太太一个人在床上躺着,觉得没有趣味;枕头上弄得潮腻腻的,腮巴贴在上面有点冷,就坐起来,拉开五屉柜,把里面乱七八糟堆着的各色各样丝袜拿出来整理着。理着理着,看见这个女人推门走进来,忸怩得那个滑稽的样子。 太太一看见这个女人心里就想笑,觉得“顶有趣的”。(一个礼拜前这女人由荐头行送来,先生问怎么样,太太说:“看那傻样子顶有趣的。”于是就留下了。)现在,太太虽然刚拭乾眼泪,肚里还憋着气;可是她觉得很闷,很无聊赖,她愿意有个人和她说说话。她掉过头,耐心地问: “你想什么?你说不要紧。” “我想太太给我看封信。” “可以的。”太太很骄傲很尊贵地点点头。 那女人拂开衣角,在腰上掏了一会,掏出一封没封口的,已经皱摺得不成样子的信,忸怩地递给太太。那信上说:内人见字之悉。启者。无别。所汝生气离家。不觉已去两月。音信不见。是何道里。前在城中。所人说汝今在南京。为此特托人带信奉上。嘱汝务要回信。所翁姑之言。皆不必听。且小炭子无人吃奶。家下深耒锦念。望速寄钱代下。以就然眉之即。即即之要。对于翁姑之言。目今稍未甚好。明年汝务要反家察秧。必然不可打骂。望请知照。即即之要。所我气中之言。皆谓宽慰。不在言中。即即之要。统此不令。蓝请坤安。 良人汪得贯上言。刀七再启者。无别。所如回信。印交鸿胜先千万可也。即即之要。 太太把信仔细看了两遍,撇着嘴笑了一笑,说: “唔。是你丈夫来的。” 那女人想说点什么,把头抬起来,却又重复低下,看着自己的脚尖。那脚趾头动了两动,到底没说出什么来。太太接着说: “你丈夫说,他和你吵了嘴,他很懊悔。叫你明年回家去插秧。他不再骂你。你公公婆婆也不再打你骂你。说小炭子没奶吃,叫你赶紧寄钱回去。……” 太太把信上的话说了一次,又说一次。说着,注意那女人的动作和表情。那女人颈子红红的,渐渐红到腮巴上,红到耳朵根。 “捣妹一一”咬住了,恨恨的再爆出两个字:“死鬼!” 一下子的功夫,她刚才那种忸怩的样子一点都没有了。 太太觉得顶有意思的,笑了。打着一种和小孩子说蓐纠双的口调说:“哦,你原来是吵嘴逃出来的?你胆子可不小!你怎样逃出来的?你家在哪里?你说点给我听听看。” 那女人把手扭了两扭,又稍稍忸怩一下。嗫嚅着说:“我是黑非,黑非。我家里种田,种稻子。两个老不死天天打我,骂我。那年水荒,说我带来的;今年不下雨,又说又说我带来的。我带来的,我也不是存心带来的。好比,可真的我带来的?好比,那捣妹的死鬼也夹在当中骂。我插秧;我耘草,好比那小鬼的, 好比那小炭子的,还在背上哭呀哭的。六月里哭呀哭的,好比我车水,车到晚上,汗水臭哄哄的。露水下来。那小鬼哭呀哭的,哭到天迷迷子亮,就发烧。把我背上捱得一背子痱予。就说我把痱予一一把小炭子弄得病痛痛的。拿锄头把敲我腿直骨。就敲,就敲我,就敲我。一一”咕嘟咕嘟咽了两口唾沫。 太大看她说得那种急样子、唾沫咽了一口又一口,头一点一点的,身肢一晃一晃的。 太大忍住了笑,扮做很惊讶的神气,说: “哦!打你?虐待你?岂有此理!一一你慢慢地说,唔。” “捣妹的,我不过吃了你家三碗一一三碗锅巴饭!捣妹的!我想想,我就气不过。 就气不过。就一一就~一就气不过!我把我娘给的一根簪卖把红毛鸡,贩银子的,做银子生意的。红毛鸡是个老头子喂,老头子。我跟红毛鸡走。红毛鸡不肯带我。我晓得他到上海。我死乞白赖跟他走。一走走到南京。我用了一吊三百钱。我就我就到行里。三丁子,新嫂子,二嫂子,富头的妈,都都在行里。都不种田了喂,都进行了喂。……” “都是你们村上熟人?”点点头。 “真好胆子!”太太松了松腰,赞叹着。 “那鬼老头子,红毛鸡,还拿话吓虎我喂!吓得心里本东本东跳。那鬼老头子说,南京上海有洋鬼子捉人挖眼睛,有洋鬼子,说。还说飞鸡摔弹子,说。还说,还说,出来了,只好当叫化,说。还说,还说,说。一一捣妹子才不怕!不吃那口气饭!自己做,自己吃,捣妹子才不怕!” “那你的孩子你不管了?小炭子?”太太不知几时有点感触,态度骤然正经起来;关切地问。那女人不说话,看看自己的脚巴鸭子动了两动。半响,才说:“我问太太借两块钱。我托太太写封信。” “钱倒可以预支给你,没问题。可是你的信不好寄呢。信上说寄到鸿胜先,什么东西呢?是个人,是家店?又在什么地方呢?”那女人把两只又大叉国的眼睛望到窗予外边的天,说: “怕是在城里:是家店,是家茶馆。姓鸿的开的。” “那有个姓鸿的呢?没这个姓。” “捣妹子也不写写清楚!” “是你丈夫写的吗?” “那捣妹子写得出信!扁担大的一字都不识!一一我去问问二嫂子。”就卜秃卜秃出去了。 太太深深吐了一口气。回头看见那枕上潮湿了的一块,她就觉得自己腮上火辣辣的。她不再“觉得这女人顶有趣的”。她佩服这个女人,她羡慕她。但是对于她自己,她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她想着。…… 1935年 (选自《吴组湘小说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