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自考写作(一)真题及答案

考试总分:99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271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3年4月自考写作(一)真题及答案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学术论文相对于其他议论性文章的主要特点是()

    A趣味性

    B科学性

    C可读性

    D大众性

  • 2. 现今仍在社会上使用的书信祝颂语,主要适用于平辈的一种是()

    A顺请康安

    B恭请大安

    C敬请福安

    D叩颂台安

  • 3. 台湾作家席慕蓉的《丧母》写主人公母亲死后,乡关路远,归梦难圆的经过和悲情的抒发,这里运用的抒情方法是()

    A直接抒情

    B寓情于物

    C寓情于理

    D寓情于景

  • 4. 人追求的是心灵美,正如人们所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灵魂。”这段话所用的立论方法是()

    A例证法

    B引证法

    C喻证法

    D对比法

  • 5. 下列不属于小通讯主要特点的一项是()

    A篇幅短小

    B内容集中

    C擅长抒情

    D故事性强

  • 6. 在科普文章中常用的描写方法是()

    A主观描写

    B客观描写

    C间接描写

    D景物描写

  • 7. 新华社北京1985年4月1日电:“今天,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专利法正式生效了。从此,脑力劳动成果被无偿占用的历史在我国宣告结束。”这则消息的导语是()

    A叙述式导语

    B评论式导语

    C摘要式导语

    D提问式导语

  • 8. 主题在文章里有核心、统帅作用,下面与主题的要求不一致的是()

    A主题要集中

    B主题要全面

    C主题要明确

    D主题要深刻

  • 9. 提炼主题时,要选取新的认识角度,主要指的是()

    A要善于从不同的视点观察写作对象

    B要善于从不同的位置思考问题

    C要尽可能表现出作者的独到见解

    D要多次反复提炼,开掘深化

  • 10. 以下几种通知,按性质分类的是()

    A联合通知

    B补充通知

    C会议通知

    D紧急通知

  • 11. 表现作者语言习惯或风格的文章语言特点是()

    A语境性

    B符号性

    C个体性

    D具体性

  • 12. 不属于语言生动要求的是

    A多用贴切比喻和拟人修辞格

    B采用科学词语和外来词语

    C采用提纯口语和词语搭配新颖

    D使用描绘性词语和具体形象写法

  • 13. 思辨性主题的文章选材要求是()

    A选择知识含量大、信息密集的材料

    B选择能够寄托情思的形象具体材料

    C选择具有一定权威性的理论材料

    D选择符合作者审美情趣的材料

  • 14. 不属于文章构思范围的是()

    A材料选择和结构布局

    B语言润色和文面美化

    C主题提炼和文体确定

    D考虑表达类型和技巧

  • 15. 形象说明各种事物外部特点的文章称作是()

    A介绍性说明文

    B描写性说明文

    C记叙性说明文

    D阐释性说明文

  • 16. 学术论文内容的展开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并列式,还有一种是()

    A时空正常式

    B夹叙夹议式

    C递进式

    D时空异常式

  • 17. 下列公文文种中,既属下行文又属平行文的一种是()

    A通报

    B通知

    C通告

    D公告

  • 18. 说明书条理性特点的含义是()

    A强调内容上的确凿和表达上的准确

    B注意事物的内部构造和相互联系

    C语言要简洁和通俗易懂

    D知道如何正确掌握和使用被说明对象

  • 19. 体现段落与段落、层次与层次各种衔接关系的手段是()

    A脉络

    B线索

    C伏笔

    D过渡

  • 20. 以对象属性功能为序的结构类型是()

    A论证型

    B说明型

    C记叙型

    D综合型

  • 1. 为了体现说明书的实用性特点,写作时应注意的是()

    A语言要通俗易懂

    B选取人们感兴趣的说明对象

    C掌握用户的难点与疑问,有针对性地解答

    D抓住事物的关键性问题进行说明

    E强调内容上的确凿和表达上的准确

  • 2. 生动的材料一般具有的特点是()

    A具体形象

    B与文章体裁相符合

    C使读者感到亲切

    D别人没有用过

    E带有悬念和情节

  • 3. 常见的过渡形式有()

    A大段

    B关联词语

    C意义段

    D过渡段

    E逻辑段

  • 4. 泰山之高,冠于群山,其实泰山最高峰日观峰的海拔高度才1524米,在五岳中,只比1290米的南岳衡山高224米,比1997米的西岳华山、2017米的北岳恒山就低得多。这里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A分类说明

    B引用说明

    C比较说明

    D诠释说明

    E数字说明

  • 5. 写好文学评论的基本要求有()

    A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B知人论世,精研作品

    C抓住特点,写出新意

    D叙议结合,有理有据

    E“析”“赏”交融,文情并茂

  • 1. 为什么说语境性是文章语言最突出的特点?
  • 2. 记人叙事散文和小说之间有哪些区别?
  • 3. 在文章写作中,什么情形需要过渡?
  • 1. 阅读冯骥才的短文,回答问题: 黄山绝壁松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 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决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的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虬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1)山上之松和山下之松有何不同?(2)作者把绝壁松描绘成什么样的形象?(3)作者用哪些方法描写绝壁松的?
  • 1. 以你生活中亲自动手制作或修理一个物品的过程为素材,写一篇说明文。字数不少于300字。
  • 1.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人们对于“命运”的态度,总的来说有三种:曰“认命”、“抗命”和“造命”。结合你自己的人生体验,谈谈你对“命运”所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