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大学语文》6月12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419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2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大学语文》6月12日专为备考2022年大学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狡兔三窟"成语出自()

    A《郑伯克段于鄢》

    B《秋水》

    C《李将军列传》

    D《冯谖客孟尝君》

  • 2. 曾称艾青为“吹芦笛的诗人”的学者是()

    A郭沫若

    B胡风

    C臧克家

    D闻一多

  • 阅读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的小题。 十九年,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死了许多人,毁了许多家。许多可爱的生命葬入黄土。接着又有许多新的人继续扮演不必要的悲剧。浪费,浪费,还是那许多不必要的浪费——生命,精力,感情,财富,甚至欢笑和眼泪。我去的时候是这样,回来时看见的还是一样的情形。关在这个小圈子里,我禁不住几次问我自己:难道这十八年全是白费?难道在这许多年中间所改变的就只是装束和名词?我痛苦地搓自己的手,不敢给一个回答。

    1. 在这十九年中,改变的是什么?没有改变的又是什么?
  • 阅读冰心《我的家在哪里》,然后回答试题。梦,最能“暴露”和“揭发”一个人灵魂深处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向往” 和“眷恋”。梦.就会告诉你,你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地方和人。?昨天夜里,我忽然梦见自己在大街旁边喊“洋车”。有一辆洋车跑过来了,车 夫是一个膀大腰圆、脸面很黑的中年人,他放下车把,问我: “你要上哪儿呀?” 我感觉到他称“你”而不称“您”,我一定还很小,我说:“我要回家,回中剪 子巷。”他就把我举上车去,拉起就走。走穿许多黄土铺地的大街小巷,街上许 多行人,男女老幼,都是“慢条斯理”地互相作揖、请安、问好,一站就站老半 天。 这辆洋车没有跑,车夫只是慢腾腾地走啊走啊, 似乎走遍了北京城,我看他褂 子背后都让汗水湿透了,也还没有走到中剪子巷!这时我忽然醒了,睁开眼,看到墙上挂着的文藻①的相片。我迷惑地问我自己: “这是谁呀?中剪子巷里没有他!”连文藻都不认识了,更不用说睡在我对床的陈屿大姐和以后进到屋里来的女儿和外孙了!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连北京的前圆恩寺,在梦中我也没有去找过,更不用说美国的娜安辟迦楼,北京的燕南园, 云南的默庐,四川的潜庐,曰本东京麻市区,以及伦敦、巴黎、柏林、开罗、莫 斯科一切我住过的地方,偶然也会在我梦中出现,但都不是我的“家”!这时,我在枕上不禁回溯起这九十年来走过的甜、酸、苦、辣的生命道路,真 是“万千恩怨集今朝”,我的眼泪涌了出来,前天下午我才对一位年轻朋友戏说, “我这人真是‘一无所有”从我身上是无 ‘权’可‘夺’,无‘官’可‘罢’,无‘级’可‘降’,无‘款’可‘罚’, 无‘旧’可‘毁’;地道的无顾虑,无牵无挂,抽身便走的人。万万没有想到我还有一个我自己不知道的,牵不断、割不断的朝思暮想的‘家’ !”注:①文藻,冰心的丈夫。

    2. 文章的结尾,冰心发出了怎样的慨叹 ?
  • 1. 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 2. 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卡耐基说:“靠自己的能力拯救自己,是成功的唯一准则。”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自己说服自己,就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感动自己,就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征服自己,就是一种成熟。成功要自己去成功,如同成长要自己去成长一样。请以《相信自己》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 2. 有人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也有人说:“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己确立题目和角度,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
  • (二)阅读乐府诗《西洲曲》,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1. 请简要概括本诗的主题思想。
  • 阅读鲁迅《风波》中的一段文宇,然后回答问题。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只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2. 在小说的结尾的场面描写中,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