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助听器验配师每日一练《二级》6月21日

考试总分:1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893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4年助听器验配师每日一练《二级》6月21日专为备考2024年二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t-ABR的反应波由()及其随后的负波构成。

    A波Ⅰ

    B波Ⅱ

    C波Ⅲ

    D波Ⅳ

    E波V

  • 2. 中小功率助听器的最大声输出为()。

    A<95dBSPL

    B<100dBSPL

    C<105dBSPL

    D105~114dBSPL

    E100~120dBSPL

  • 3. 在常用的降噪技术中,窄带多通道系统的带宽越窄,滤波器的延时越长。通常假设小的延时是无关紧要的,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即使是5~10ms的延时也会带来干扰,对低频较好的听力损失者尤为明显,因而采用最小延时滤波器及高取样频率(32kHz)来有效地使群延时最小,在言语频率范围内接近()。

    A1ms

    B2ms

    C3ms

    D4ms

    E5ms

  • 4. 小功率助听器的最大声输出为()。

    A<90dBSPL

    B<95dBSPL

    C<100dBSPL

    D<105dBSPL

    E<114dBSPL

  • 5. 语音识别能力评估的第四步,在听障者理解了指导语后开始正式评估,正式评估时,应使得听障者与评估者(或评估设备)形成良好互动,精神集中在评估内容上,一般连续测试时间不宜()。

    A少于20分钟

    B超过20分钟

    C少于半小时

    D超过半小时

    E超过1个小时

  • 6. 方向性噪声下聆听-句子测试(LISN)的目的是(),包括双耳相互作用。

    A评估噪声中识别言语能力

    B评估安静环境及不同方向噪声条件下语句识别能力

    C评估佩戴助听器后听觉识别能力

    D获得儿童识别词和句子能力

    E评估植入人工耳蜗后听觉识别能力

  • 7. 短音和短纯音是持续时间从数毫秒至数十毫秒的纯音段。其波形由一个主瓣和若干边瓣构成,频谱有一定宽度,频率特异性好于短声,但比纯音差。这两种声音区分并不严格,有资料显示,当持续时间在()时为短音。

    A10ms以上

    B10ms以下

    C12以上

    D12ms以下

    E15ms以下

  • 8. ( )是指针对不同的听力损失进行最大声输出设置,使助听器输出的声音信号介于听障者舒适可听的范围内,避免声输出设置过大使助听器佩戴者产生不适感,甚至损伤残留听力

    A提高言语可懂度

    B输出调节

    C避免声损伤

    D噪声管理

    E提高增益

  • 1. 从生理学角度出发,双耳佩戴助听器,可以充分发挥大脑听觉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双耳听觉功能,由此带来的益处包括()。

    A消除头影效应

    B双耳噪声抑制

    C快速达到最佳设置

    D双耳定向功能

    E提高舒适度

  • 2. 在背景噪声中选择性听取测试方法中,口声言语听觉评估的工作准备包括()。

    A确定参考测试点位置和测试者位置

    B将录音机或CD机通过外接连接于听力计

    C检查声级计工作状态

    D将声级计置于参考测试点标定口语声音强度

    E通过录音机或CD机给出背景环境噪声,选择适当的信噪比,背景环境噪声强度可由声级计标定后固定其音量位置

  • 3.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的影响,在记录耳声发射时,其要求主要有()。

    A控制环境噪声

    B排除电、声干扰

    C防止摩擦噪声

    D正确摆放探头

    E受试者状态

  • 4. 助听器验配师培训教学的方式有

    A讲述教学法

    B探究教学法

    C练习教学法

    D讨论教学法

    E示范教学法

  • 5. 在助听器选配中期的实习带教项目中,助听器性能测试项目实习带教任务包括()。

    A助听器性能测试仪器的元器件(如耦合腔、参考麦克风、系统电池、测量麦克风、扬声器等)

    B助听器各参数调节的方法

    C助听器性能测试仪器的校准

    D助听器性能测试仪器的操作方法

    E助听器各项性能指标的正常值及意义

  • 6. 在助听器选配中期的实习带教项目中,助听器类型选择项目实习带教任务包括()。

    A助听器的工作原理和分类(外形、功能、功率等)

    B助听器各参数调节的适应对象

    C不同听力损失所适合的助听器类型(如定制式助听器、小功率、大功率、超大功率耳背机助听器等)

    D不同年龄段听障者所适合的助听器类型(儿童、成人、老年人等)

    E不同心理需求的听障者所适合的助听器类型(如追求美观,或经济实惠,或尝试新技术,或功能多样且稳定等)

  • 7. 声增益调试时:

    A传导性耳聋声增益的要求相对高于感音神经性耳聋

    B先考虑言语清晰度,再考虑舒适度

    C听力曲线的特征决定了声增益调试复杂程度

    D初次助听器佩戴者的声增益调试须渐进式地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