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助听器验配师每日一练《二级》4月3日

考试总分:1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67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4年助听器验配师每日一练《二级》4月3日专为备考2024年二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OSPL90代表的意思是:

    A输入声压级为90db时的输出声压级

    B输入90db时的满档声增益

    C输出入为60db时的输出声压级为90db

    D当输入声压级小于90db时,输出的声压级不再相应增大

    E助听器的声输出能力

  • 2. 方向性麦克风的语言识别率低于全向性麦克风,对50dBSPL说话声音的理解度下降超过(),这就证明了方向性麦克风在某些场合的表现并不是很好,有潜在的局限性。

    A40%

    B30%

    C20%

    D15%

    E10%

  • 3. 在韵母识别的4个分组中,()是指将同一个小方格内的音位进行相互比较,如识别ia/ie、ua/uo等。

    A同一结构、不同开口

    B不同结构、相同开口

    C相同结构、相同开口

    D不同结构、不同开口

    E前鼻音与后鼻音

  • 4. 由于ABR波幅在不同个体之间变化较大,临床上考虑波幅时多以()的比值作为观察指标。

    A波Ⅱ与波V

    B波Ⅱ与波Ⅲ

    C波Ⅲ与波V

    D波I与波V

    E波I与波Ⅳ

  • 5. 高强度刺激时,成人的所有反应波都在()以内出现,随着刺激强度降低,反应波的潜伏期延长。

    A5ms

    B10ms

    C15ms

    D20ms

    E25ms

  • 6. 人将手掌拢在耳后,可将声音放大()DB

    A5-10DB

    B10-15DB

    C15-20DB

    D0-5DB

    E20-30DB

  • 7. 削峰的好处是:

    A削峰能降低增益

    B削峰不会引起较大的失真

    C最大声输出被限制在恒定的范围内,可以有效地避免强声对人耳的伤害

    D极重度耳聋患者不适合用削峰

    E被广泛的应用

  • 8. ( )是指从刚能听到的最小声音强度到刚能引起不适或者痛觉的最小声音强度的范围

    A最大声输出

    B最适响度级

    C不舒适阈

    D听觉动态范围

    E助听器声压级

  • 1. 关于对症选择助听器,下列选项中,叙述正确的是()。

    A对症选择助听器是一个比较、实践的过程

    B大量的临床结果表明,听障者在感受降噪效果时的个体差异非常大

    C噪声的复合成分可能对降噪的效果产生影响

    D噪声的强度对降噪的效果不产生影响

    E噪声的方位可能对降噪的效果产生影响

  • 2. 在声母识别分组中,擦音与无擦音识别组内容是声母有擦音与没有擦音之间的比较。在汉语中,主要有()。

    Ah

    Bs

    Cm

    Dn

    El

  • 3. 关于听性脑干反应测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脱脂充分,应保证电极和皮肤之间的电阻保持在10kΩ以下

    B正确佩戴耳机,如果儿童耳郭较软,则应加耳机垫圈

    C保证电极安放位置正确

    D注意脑干反应阈值与纯音测听之间的差值

    E成人受试者在测试过程中应保持安静、放松,不能配合的儿童受试者要处于睡眠状态

  • 4. 耳声发射的基本特征包括()。

    A频率高

    B可重复性和稳定性

    C锁相性

    D非线性

    E强度低

  • 5. 在助听器选配中期的实习带教项目中,助听器功能选择项目实习带教任务包括()。

    A各式助听器所具有的功能(如方向性功能、学习功能、蓝牙功能等)

    B助听器性能测试仪器的操作方法

    C助听器每项功能的适用人群和环境范围

    D助听器每项功能达到的效果

    E助听器每项功能的使用方法

  • 6. 在助听器选配实习成绩评定中,优秀成绩标准为()。

    A完全能正确地选用测试工具、设备、材料等的种类

    B≥90%的操作步骤符合操作规程及专业标准

    C能灵活运用专业理论分析和解决实训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D操作或测试的结果正确率≥90%

    E完全能遵守劳动纪律和实训现场的有关安全操作规定

  • 7. 以实际训练的教学形式为主的助听器选配实习带教的教学形式,包括()。

    A演示法

    B练习法

    C参观法

    D实验法

    E实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