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外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12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急诊外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下列多发伤的临床特点中,错误的是

    A休克、低氧血症发生率高,早期死亡率高

    B火器多发伤发生率低,部位伤发生率高

    C诊断漏诊、误诊率高

    D并发症多,感染发生率高

    E临床处理的程序易发生矛盾

  • 2. 下列不属于血管收缩剂的是

    A多巴酚丁胺

    B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C间羟胺(阿拉明)和多巴胺

    D酚苄明和酚妥拉明

    E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和异丙基肾上腺素

  • 3. 长期输注静脉高价营养后,出现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的主要原因是

    A深静脉插管感染导致的脓毒血症

    B高价营养液被污染

    C渗透性利尿、水电解质紊乱

    D胰岛素分泌不足

    E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

  • 4. 下列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分型中,错误的是

    A结节溃疡型

    B色素型

    C混合型

    D硬化型

    E浅表型

  • 5. 有关检测CEA的临床意义,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与结肠癌预后相关

    B术前CEA高者增加术后复发的危险性

    C术前CEA不高者是缩小手术范围的主要依据

    D术后维持高CEA意味着根治不彻底

    E术后CEA持续上升则预示疾病的复发

  • 6. 以下肿瘤TNM分期法的表达及含义,错误的是

    AT为原友肿瘤;N为淋巴结;M为远处转移

    BTis:原位癌、T1:侵及黏膜下层、T2:侵及固有肌层、T3:穿透肌层至浆膜下、T4:侵及其他脏器

    CTx:肿瘤确定;Nx:淋巴结转移确定;Mx:远处转移确定

    DN0:无淋巴结转移、N1:1~3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2:4~4个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E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

  • 7. 下列选项中,哪项不符合急性脑挫裂伤的CT表现特点

    A损伤区边缘模糊的低密度区

    B低密度区内的点片状出血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脑软化灶形成

    E侧脑室受压变小、移位

  • 8. 外科休克一般按病因将其分为五类,但不包括

    A低血容量性休克

    B感染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血液异常分布性休克和阻塞性休克

    E神经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

  • 9. 下列对丁卡因作用特点的描述中,哪项正确

    A黏膜穿透力差,故不适用于表面麻醉

    B是一种强效长时间作用的局麻药

    C常用于局部浸润麻醉

    D用于神经阻滞麻醉,成人一次限量40mg

    E以上都不是

  • 10. 下列对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概述中,选项正确的是

    A阻滞范围表现为一定的节段性

    B对运动神经纤维的阻滞出现最早

    C药液不可能进入蛛网膜下腔

    D适应证完全不同于蛛网膜下腔阻滞

    E阻滞范围与药物的比重楣关

  • 11. 等渗性缺水的治疗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主要是纠正细胞外液的减少,下列液体首选

    A等渗盐水

    B平衡盐溶液

    C2:1溶液

    D改良达罗液

    E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 12. 胃穿孔的典型X线表现特征是

    A胃泡扩张

    B膈下游离气体

    C双侧横膈抬高

    D肠管扩张

    E胃内有液平

  • 13. 以下不能作为评定病人动态营养指标的是

    A氮平衡

    B尿3-甲基组氨酸

    C血浆氨基酸谱

    D纤维连接蛋白

    E白蛋白、转铁蛋白

  • 14. 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诊断离渗性缺水的依据

    A摄入水分不足,水分丧失过多

    B口渴为最突出症状,并伴随有唇舌干燥、乏力、烦躁、尿少,甚至谵妄、昏迷等症状

    C血浆渗透压<290mOsm/l

    D血清Na+在150mmol/l以上

    ERBC计数、Hb和HCT轻度增高,尿比重高

  • 15. 下列ARDS的综合治疗措施中,错误的是

    A呼吸机辅助治疗

    B纠正低血容量,加强监测

    C酌情选用心血管活性药物

    D有效控制感染

    E大剂量持续应用糖皮质激素,直至病情好转

  • 16. 下列疾病中,哪项属于择期手术

    A消化道穿孔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胃癌

    D血气胸

    E肠扭转

  • 17. 心肺复苏(CPR)有效的标准,不包括

    A散大的瞳孔缩小

    B皮肤颜色红润

    C大动脉处可触及搏动

    D收缩压回升至120mmHg以上

    E心跳恢复

  • 18. 肺栓塞CT诊断,最可靠的直接征象是

    A增强后肺动脉内栓子的充盈缺损影

    B肺动脉管壁的钙化移位

    C病变部位肺血管影减少或消失

    D增强后肺动脉内对比剂显示不均匀

    E肺部片状模糊高密度影

  • 19. 创伤后的局部表现,不会出现的是

    A早期脓肿形成

    B疼痛、肿胀

    C伤口

    D创面

    E伤道

  • 20. 患者男,45岁。发现全身多发性包块,偶有疼痛2个月。查体:胸、腹壁及双上肢皮下对称性散在分布多个肿物,直径为1.0~2.5cm不等,质软,边界清,有分叶感,活动度较大,无触痛。诊断首先考虑

    A多发性皮脂腺囊肿

    B多发性纤维瘤

    C多发性脂肪瘤

    D多发性神经鞘瘤

    E多发性混合瘤

  • 21. 急性蜂窝织炎是一种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下列临床特点中,不正确的是

    A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

    B病变不易局限,扩散迅速,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

    C多表浅,深在的局部水肿和深压痛,病情重,全身症状剧烈

    D产气性蜂窝织炎主要由厌氧性链球菌、拟杆菌、肠道菌引起

    E治疗采取患部休息、湿敷、全身应用抗生素等综合治疗

  • 22. 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典型CT特征是

    A颅板下方双凸透镜样高密度影,范围局限

    B颅板下方双凸透镜样高密度影,范围广泛

    C颅板下方新月样高密度影,范围局限

    D颅板下方新月样高密度影,范围广泛

    E脑沟、脑池内铸型高密度影

  • 23. 发生全脊髓麻醉时,最首要的处理措施是

    A静脉注射呼吸兴奋剂

    B经鼻给氧吸入

    C静脉注射镇痛剂

    D快速输液补充血容量

    E立即人工呼吸与循环支持

  • 24. 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诊断低渗性缺水的依据

    A消化液持续丢失,应用利尿药未注意补钠盐

    B恶心、呕吐、头晕、视觉模糊、软弱无力、直立性晕倒

    C尿比重常在1.010以下,尿Na+和Cl-明显减少

    D血清Na+高于150mmol/L

    ERB、Hb和HCT殁尿素氮值均增高

  • 25.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有关急救药物调整的意见中,下列哪项不正确

    A肾上腺素1mg,3~5min1次;严重心动过缓、低血压者用量2~10ug/min

    B不建议使用血管加压素

    C对CPR、除颤无反应的VF或无脉VT,胺碘酮起始剂量150mg,静脉注射

    D甲强龙30mg/kg,静脉注射至少30min,4~6小时重复一次,时间不超过48小时

    E利多卡因不常规用于心搏骤停

  • 26. 下列哪项不是MODS出现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和细菌移位的原因

    A肠壁缺血缺氧,肠黏膜上皮受损

    B大量致病菌在胃内繁殖,肠内菌群正常生态环境被破坏

    C休克者延迟进食

    D肠壁水肿、蠕动异常

    E饮食中缺乏纤维素

  • 27.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骨肿瘤基本X线特征的是

    A骨质破坏

    B软骨破坏

    C椎旁脓肿

    D瘤骨和瘤软骨

    E放射状骨膜反应

  • 28. 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部位是

    A胸骨上中1/3交界处

    B胸骨下1/3

    C胸骨左缘第4肋间

    D胸骨下半部

    E胸骨左缘第4肋间腋中线上

  • 29. 下列不属于无功能性细胞外液的是

    A绝大部分组织间液

    B结缔组织液

    C脑脊液

    D关节液

    E消化液

  • 30. 下列外科防范HIV交叉感染的标准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A常规戴手套、口罩、眼镜以防护皮肤、黏膜与患者体液、血液直接接触

    B不戴手套、口罩的情况下,避免与患者肢体或近距离接触

    C避免体表直接接触患者伤口、组织标本等

    D医疗器具严格消毒

    E诊疗操作过程中,预防锐器引起的损伤

  • 31. 气性坏疽的病原菌是一组G+梭状芽孢杆菌,其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是

    A溶组织梭状芽孢杆菌

    B产弋荚膜梭状芽孢杆菌

    C败血梭状芽孢杆菌

    D恶性水肿梭状芽孢杆菌

    E产芽孢梭状芽孢杆菌

  • 32. 创伤后的全身性反应,不包括

    A体温的变化

    B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与代谢功能变化

    C炎症反应与免疫功能变化

    D血压的变化

    E主要内脏器官功能变化

  • 33. 目前用于恶性肿瘤分期的各种检查方法中,最优的是

    ACT检查

    BFDG-PET/CT全身扫描

    CB型超声检查

    DMRI检查

    EX线脑血管造影

  • 34. 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适应证

    A急性大咯血而缺乏手术条件者

    B反复较大量咯血经内科久治无效而肺部病变广泛和肺功能低下者

    C大量咯血手术后复发者

    D大咯血患者肺切除术前应用

    E患者拒绝手术者

  • 35. 下列选项中,哪项不符合高血钙危象的临床表现

    A严重呕吐、脱水、高热

    B嗜睡、意识不清

    C碱中毒

    D迅速出现肾衰竭,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

    E血清钙增高达4~5mmol/L时,即有生命危险

  • 36. 有关输血发热反应的原因,下列哪项错误

    A细菌污染

    B溶血

    C患者体内已存在白细胞抗体或血小板抗体

    D血袋中有较多气泡

    E输血传播了病毒性肝炎

  • 37. 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肿瘤恶变过程的分子机制

    A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

    B修复相关基因功能缺失和凋亡机制丢失

    C端粒酶过度表达

    D癌前病变进一步发展

    E信号转导调控机制紊乱及浸润转移相关分子机制

  • 38. 患者男,68岁。冠心病行冠脉搭桥术后第9天,突然诉脐周及上腹部绞痛,恶心,呕吐。患者呈重病容,面色苍白、大汗淋漓。1小时后疼痛减轻,出现右下腹压痛,随即全腹膨胀,肠鸣音消失并休克。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急性胆囊炎

    B肾结石

    C憩室炎

    D急性胰腺炎

    E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 39. 有关交界痣的概念和特点,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痣细胞集中分布在表皮、真皮的交界位置

    B处于良恶性交界状态

    C可发展为黑色素瘤

    D可分布于任何部位

    E宜手术切除

  • 40. 下列局麻药物中,临床最常用于表面麻醉的是

    A普鲁卡因

    B丁哌卡因

    C利多卡因

    D罗哌卡因

    E丁卡因

  • 41. 下列属于酰胺类局麻药的是

    A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

    B普鲁卡因、丁哌卡因、丁卡因

    C普鲁卡因、罗哌卡因、丁卡因

    D利多卡因、丁哌卡因、罗哌卡因

    E利多卡因、丁哌卡因、丁卡因

  • 42. 在头颅MRI检查中,下列哪种疾病会出现短T1、长T2信号

    A脂肪类肿瘤

    B动脉瘤

    C动静脉血管畸形

    D烟雾病

    E肿瘤内钙化、骨化

  • 43. 关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以严重低氧血症、弥散性肺部浸润及肺顺应性下降为特征

    B全身性感染、严重创伤、大量输血和误吸是发病主要因素

    C初期呼吸加快、窘迫感,一般给氧方法不能纠正缺氧

    D进展期呼吸困难和发绀,分泌物多,肺部啰音,X线胸片广泛性点片状阴影

    E初期PaO2无变化

  • 44. 反映组织缺氧敏感的指标是

    A心率

    B呼吸频率

    C动脉压

    D动脉血乳酸浓度

    E血气pH

  • A.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和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B.微动静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血液通过直捷通路或动静脉短路回流C.微血管扩张,微动静脉间分支开放,毛细血管扩张,血流淤滞,流速缓慢D.血流缓慢及促凝因素导致血管内凝血,加重组织缺血、缺氧E.微静脉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使血浆大分子或红细胞渗出

    1. 休克时微循环失代偿期(淤滞期)的主要表现是

    A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和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

    B微动静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血液通过直捷通路或动静脉短路回流

    C微血管扩张,微动静脉间分支开放,毛细血管扩张,血流淤滞,流速缓慢

    D血流缓慢及促凝因素导致血管内凝血,加重组织缺血、缺氧

    E微静脉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使血浆大分子或红细胞渗出

  • 2. 休克时微循环代偿期(缺血期)的主要表现是

    A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和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

    B微动静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血液通过直捷通路或动静脉短路回流

    C微血管扩张,微动静脉间分支开放,毛细血管扩张,血流淤滞,流速缓慢

    D血流缓慢及促凝因素导致血管内凝血,加重组织缺血、缺氧

    E微静脉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使血浆大分子或红细胞渗出

  • 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期的主要表现是

    A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和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

    B微动静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血液通过直捷通路或动静脉短路回流

    C微血管扩张,微动静脉间分支开放,毛细血管扩张,血流淤滞,流速缓慢

    D血流缓慢及促凝因素导致血管内凝血,加重组织缺血、缺氧

    E微静脉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使血浆大分子或红细胞渗出

  • A.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平滑肌痉挛。用于外周血管痉挛,提高血压,改善微循环B.同时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作用迅速。用于心源性休克,心排血量低而肺静脉压高者C.阻断a受体兴奋,保护细胞内溶酶体,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强血管活性药物作用D.与利尿药物合用,避免因减负荷作用导致体液潴留E.增强正性肌力,用于利尿药无效的顽固性心衰

    4. 抗胆碱能药物抗休克的主要作用及用途是

    A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平滑肌痉挛。用于外周血管痉挛,提高血压,改善微循环

    B同时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作用迅速。用于心源性休克,心排血量低而肺静脉压高者

    C阻断a受体兴奋,保护细胞内溶酶体,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强血管活性药物作用

    D与利尿药物合用,避免因减负荷作用导致体液潴留

    E增强正性肌力,用于利尿药无效的顽固性心衰

  • 5. 硝普钠(亚硝基铁氰化合物)抗休克的主要作用及用途是

    A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平滑肌痉挛。用于外周血管痉挛,提高血压,改善微循环

    B同时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作用迅速。用于心源性休克,心排血量低而肺静脉压高者

    C阻断a受体兴奋,保护细胞内溶酶体,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强血管活性药物作用

    D与利尿药物合用,避免因减负荷作用导致体液潴留

    E增强正性肌力,用于利尿药无效的顽固性心衰

  • 6. 糖皮质激素抗休克的主要作用及用途是

    A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平滑肌痉挛。用于外周血管痉挛,提高血压,改善微循环

    B同时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作用迅速。用于心源性休克,心排血量低而肺静脉压高者

    C阻断a受体兴奋,保护细胞内溶酶体,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强血管活性药物作用

    D与利尿药物合用,避免因减负荷作用导致体液潴留

    E增强正性肌力,用于利尿药无效的顽固性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