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43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bim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主要是为参考bim建模师考试的考生准备,里面有单选题、多选题、主观题等多种题型,还有专业的答案解析。
A建筑与结构专业碰撞
B设备内部各专业碰撞
C建筑、结构专业与设备专业碰撞
D不同项目之间的碰撞
A工具栏上的默认三维视图的命令
B工具栏上的动态修改视图的命令
C视图设计栏的图纸视图命令
D视图设计栏的相机命令
A三维信息模型
B建筑模型
C建筑信息模型
D三维模型
A完成-开始关系、完成-完成关系、开始-开始关系和开始-完成关系
B开始-结束关系,结束-结束关系,结束-开始关系,开始-开始关系
C开始-开始关系,开始-结束关系,结束-结束关系,完成-结束关系
D开始-完成关系,完成-结束关系,开始-开始关系,开始-结束关系
A当柱的线刚度不变时,随框架梁线刚度增加而减小
B当框架梁、柱的线刚度不变时,随层高增加而增加
C当柱的线刚度不变时,随框架梁线刚度增加而增加
D与框架梁的线刚度无关
A施工阶段
B设计阶段
C运营阶段
D概念产生
A施工阶段
B设计阶段
C运营阶段
D概念产生
A查克伊士曼博士
B罗伯特·艾什
C阿尔弗雷德
D艾德里安
A即基于工程实践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实施方式
B国外BIM文件标准及实施指南
C国内BIM实施标准及指南
D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A时间信息
B几何信息
C成本信息
D二维图纸信息
A正一测
B正四测
C正五测
D正等测
A模型中所有窗底标高变为 900
B模型中所有名称为 C1527 底标高均变为 900
C该 C1527 窗的底标高变为 900,模型中其他 C1527 窗底标高不变。
D以上均不对
A前期调研阶段完成项目相关调研工作,了解相关业务流程和相关情况
B前期调研阶段完成初步培训工作,主要是模型交底工作
C建模与工程量计算阶段建立与中标合同、计算规则相符合的预算模型
D建模与工程量计算优化实施方案,以更加适合本项目BIM技术应用
A牛顿
B查克伊士曼
C罗伯特
D伽利略
A工程项目是最高级
B类型包含类别
C实例是最/低级
D类型包含实例
A5
B6
C7
D8
A不同、唯一
B同一、唯一
C不同、不同
D同一、不同
A钢筋混凝土产生压应力、钢筋产生拉应力
B混凝土、钢筋均产生拉应力
C混凝土、钢筋均产生压应力
D混凝土产生拉应力、钢筋产生压应力
A通过拍摄照片,赋以适当的尺寸数值来创建简单的实体
B通过移动表面生成实体
C直接操作从实体的底层元素开始,自下而上创建实体
D实体几何特征建模方法
A参数化图元
B参数化修改引擎
C参数化设计
D参数化施工
A在不变参数的作用下,系统能够自动维护所有的可变参数
B在可变参数的作用下,系统能够自动维护所有的不变参数
C在可变图元的作用下,系统能够自动维护所有的不变图元
D在不变图元的作用下,系统能够自动维护所有的可变图元
A剖面图
B平面图
C详图
D立面图
A(1)、(2)和(3)
B(4)
C全对
D全错
AO
B▲
C△
DГ
A28
B32
C18
D12
A3000mm
B3500mm
C2500mm
D500mm
A系统参数
B文字提示
C常用视图和参照平面
D族类别和族参数
A梯段、平台和栏杆扶手
B踢面、踏面和栏杆扶手
C梯段、踏面和踢面
D梯段、路径和栏杆扶手
ARevit插件可以使一些多步骤的操作变成一步操作,加快模型创建速度
BRevit插件不能脱离Revit运行,运行插件中的命令时需要提前安装Revit软件
CRevit插件是调用Revit API中的接口方法来实现的
DRevit插件是由Autodesk公司研发的
A沉降量
B倾斜
C局部倾斜
D沉降差
A保温验算要求围护结构的传热阻不小于最小传热阻
B与不采暖楼梯间相邻的隔墙需要进行室内外温差修正
C围护结构屋顶和墙体的允许温差相同
D不同类型建筑物墙体的允许温差不同
A单线
B双线
C多线
D网格
ANavisworks
BTeklaBIMSigh
CSolibri
DRhino
A英国
B美国
C新加坡
D丹麦
A不均匀系数
B含水量
C标贯击数
D内摩擦角
A快模软件的工作机理是用图层来区分构件的种类
B可以将建筑、结构、喷淋等施工图DWG转成Revit文件
C用其创建的Revit模型100%准确,无需人工检查构件的正确性
D转换速度非常快,大量节省翻模人员和时间成本
A提前发现设计图纸中安装各专业间的碰撞,以及安装与结构间的碰撞
B注明碰撞所在位置、涉及图纸以及碰撞详细情况
C对可能发现碰撞点提前预警
D实施方通过后台数据中心进行碰撞检测,最后提交相关碰撞结果。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韩国
A美国
B英国
C韩国
D日本
A蓝色空心圆点为焦点,粉色圆点为目标点
B蓝色空心圆点为目标点,粉色圆点为焦点
C焦点和目标点均为粉色圆点
D焦点和目标点均为蓝色空心圆点
A正视图
B斜视图
C仰视图
D俯视图
E侧视图
A直接放置高程点,按照高程点连接各个点生成地形表面
B导入等高线数据来创建地形
C导入土木工程应用程序中的点文件
D通过体量生成
E通过构建集创建生成
A现状建模
B成本核算
C节能分析
D优化总体规划
E场地分析
A楼板
B坡道
C楼梯
D结构洞
E集水坑
A通过软件之间的通讯。在同一台计算机上的碰撞检查软件与设计软件进行直接通讯,在设计软件中定位发生碰撞的构件
B通过碰撞结果数据的输入。碰撞检测结果导出为数据表格,通过在设计软件中位置数据的输入从而对碰撞点进行定位
C通过第三方软件的传递转化。将碰撞结果导入第三方软件中进行转化处理,再导入设计软件中
D通过碰撞结果文件的互动。碰撞检测的结果导出为结果文件,在设计软件中加载该结果文件,定位发生碰撞的构建
E通过图像观测识别。基于三维BIM模型专业人员对模型碰撞点及碰撞情况进行观察,而后在设计软件中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设计
A基于历史的参数化设计方法
B基于特征的参数化设计方法
C基于测试的参数化设计方法
D编程参数化方法
E基于变分集合的参数化设计方法
A工程施工图
B建筑施工图
C结构施工图
D设备施工图
E装潢施工图
A优化、协调
B可视化
C出图
D模拟
A个性化开发
B全方位应用
C单方位应用
D市场细分
A个性化开发
B全方位应用
C单方位应用
D市场细分
A东立面
B南立面
C中立面
D西立面
E北立面
A建设日期
B建设对象
C建设资源
D建设进程
E建设成果
A可视化
B参数化
C一体化
D仿真性
E全能性
A基本信息
B阶段特定信息
C临时信息
D法律强制信息
E永久信息
A能耗分析
B光照分析
C设备分析
D绿色分析
E舒适度分析
A建筑墙
B墙饰条
C幕墙
D建筑楼板
E楼梯
A采用链接方式可不受建模人员所在地点和使用设备的限制。
B采用链接方式建立完成的模型文件还可存储于便携式设备或通过网络传输,建模地点不受限制,较为灵活。
C采用工作集协调方式时,多专业可对同一项目模型进行编辑,通过实时更新的方法,各专业人员可随时了解整个项目模型的构建情况和细节,实时对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
D采用工作集协调方式时,各专业人员可以使用链接不同服务器进行工作。
E采用工作集协调方式时,中心文件通过网络传输或者拷贝等方式在另外的建模设备上编辑。
A结构柱
B楼梯
C门
D形表面
A政府层
B领导层
C管理层
D作业层
E企业层
A信息完备性
B可出图性
C机械化
D优化性
E仿真性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