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41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公卫执业医师第四单元考试试题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A群体的观点
B预防为主的观点
C分析比较的观点
D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
E以上都是
A卫生监督制度
B卫生监测制度
C卫生许可证制度
D生产许可证制度
E备案管理制度
A毒理学指标
B细菌学指标
C感官性状指标
D放射性指标
E一般化学指标
A产品产量
B急性毒作用阈浓度
C慢性毒作用阈浓度
D排放量和评价标准
E排放量和排放标准
A风景游览区
B居民区
C农村地区
D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
E文化区
A生物圈由无数小生态系统组成
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物质及其生存环境的整体
C生物圈包括了大气圈下层、土壤圈和水圈
D生物圈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E生物圈的形成是生物界与大气圈、土壤圈和水圈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A慢性砷中毒
B慢性镉中毒
C慢性铅中毒
D慢性硒中毒
E慢性汞中毒
A1%
B5%
C10%
D15%
E20%
A有机污染物
B悬浮固体
C总固体
D氮、磷等营养物质
E细菌
A宫颈炎
B细菌性阴道炎
C盆腔炎
D子宫肌瘤
E卵巢囊肿
A早期发现病例
B确证病因假设
C了解疾病的分布
D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E为开展疾病防制提供依据
A第一类错误概率
B把握度
C实验组预期发病率
D对照组发病率
E以上均是
A污染物从一点转移到另一点
B污染物从一种介质转移到另一介质
C污染物改变了原有的化学性质、毒性和生物学效应
D污染物在水中逐渐扩散,以至于浓度降低
E污染物在水中只发生浓度的变化
A1987年在美国乔治亚州某地发生隐孢子虫病流行
B13本富山县神通川地区发生的痛痛病
C2000年山西某县由于含硫氰酸盐废水的排放导致一自然村居民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
D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发生水俣病事件
E我国山东半岛某地由于饮用高氟水导致病区人口达70多万人
A上游来水入口处
B用水点周围
C污染源排入口上游
D未受污染的岸边
E湖水、库水、出口处
A抗体水平高的人群
B交通不发达的山区人群
C预测发病率低的人群
D预测发病率高的人群
E依从性好的人群
A人院率偏倚
B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
C选择性转诊偏倚
D检出症候偏倚
E无应答偏倚
A污染源上游
B污染源下游
C污染源对岸的岸边处
D排放污染源处
E河流中任意位置
A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
B贫血
C体重有明显的减轻
D持续或周期性的发热
E局部及全身皮肤的瘙痒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
D很难判断
E与上述因素都无关
A形成NH3、H2S、CH4
B可使病原体死灭
C有机酸积蓄,抑制进一步降解
D生成腐殖质
E产生臭味
A血或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
B间接荧光抗体测定
C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血中疟原虫DNA
D问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E外周血液检查发现贫血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A脑震荡
B脑水肿
C脊休克
D疼痛性休克
E去大脑强直
A低盐饮食
B限制进水量,每El约给予1000ml左右
C强化利尿,致每周体重减轻2~3kg
D间歇输注血浆或清蛋白
E利尿效果不佳时做腹水浓缩回输
A间日疟
B三日疟
C恶性疟
D卵圆疟
E输血疟疾
A心理康复
B戒烟限酒
C遗传咨询
D早期诊断
E体育锻炼
A队列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类实验研究
D真实验研究
E假实验研究
A开放实验
B封闭实验
C单盲实验
D双盲实验
E三盲实验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简单抽样
E多级抽样
A两者的杀菌效果相同
B前者的杀菌效果比后者低80倍
C前者的杀菌效果比后者高80倍
D前者的杀菌效果比后者低20倍
E前者的杀菌效果比后者高20倍
A每毫升饮水中菌落总数不超过l0CFU
B每毫升饮水中菌落总数不超过100CFU
C每毫升饮水中菌落总数不超过1000CFU
D每l00ml饮水中菌落总数不超过10CFU
E每l000ml饮水中菌落总数不超过10CFU
ABOD
B悬浮固体
C总固体
D氮肥等营养物质
E细菌
A灵敏度
B特异度
C阳性预测值
D似然比
E患病率
A夏季
B秋季
C冬季
D春季
E四季无差别
A个体暴露量
B靶部位的污染物量
C尿液中污染物的含量
D血液中污染物的含量
E血液中污染物的代谢产物含量
APSl指数
BAPl指数
CQRAQl指数
DBrown水质指数
EI1大气质量指数
AUUU
BBOD
CDO
DTOD
ETOC
A生物吸收作用
B生物转化作用
C生物降解作用
D生物富集作用
E生物自净作用
A≥0.5mg/L
B≥0.05mg/L
C≥0.1mg/L
D≥0.3mg/L
E以上都不是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
D消化道和呼吸道
E皮肤和消化道
A卧床休息,清淡饮食
B稳定体内环境和支持治疗
C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D保肝、促进肝细胞再生
E防治并发症
A躯体感受起作用
B人际感受起作用
C社会感受起作用
D教育感受起作用
E心理感受起作用
A直接胆红素升高,间接胆红素改变不大
B间接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改变不大
C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两者都升高
D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两者都不升高
E不一定
A临床医护人员参与的预防和高危人群自我预防的结合
B预防专家参与的预防和整个人群参与的结合
C临床医护人员参与的预防和防疫专家参与的预防的结合
D整个人群的普遍预防和高危人群的重点预防
E以上都不是
A使鱼贝类产生特殊臭味
B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C引起某些介水传染病的流行
D使水体产生金属涩味或浑浊
E可能引起水俣病的发生
A吸收紫外线防护皮肤晒伤的物质
B阻挡紫外线起防晒作用的物质
C经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皮肤光毒或光变态反应的物质
D光斑贴试验中的阳性对照样品
E防晒化妆品中引起皮肤接触性皮炎的物质
A腐蚀性小,成本低,适宜pH较宽,形成絮状体慢
B腐蚀性小,成本低,适宜pH较宽,形成絮状体快
C腐蚀性小,成本高,适宜pH较窄,形成絮状体快
D腐蚀性小,成本高,适宜pH较窄,形成絮状体慢
E腐蚀性小,成本高,适宜pH低,形成絮状体快
A是以个体为研究对象
B是预防医学的基础学科
C可以评价药物或保健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性问题
D可以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E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A胸腔积液ADA测定
B胸腔积液生长速度
C胸痛程度
D胸腔积液CEA测定
E胸腔积液细胞学和细菌学检查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E5次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E12个月
A动物
B空调器
C空气
D医院其他患者
E血液
A痰的性状可分为黏液性、浆液性、血性和乳糜性
B铁锈色痰多见于支气管扩张
C白色黏痰常见于肺水肿
D肺泡癌可出现大量浆液性泡沫样痰
E支气管胸膜瘘很少有痰
A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
B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
C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D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
E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
A患病率
B感染率
C引入率
D发病率
E续发率
A6种
B5种
C4种
D3种
E2种
A甲状腺左叶出血
B自主性功能亢进性甲状腺腺瘤
CGraves病
D亚急性甲状腺炎
E桥本甲状腺炎
A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未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
B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未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
C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未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积
D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未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和
E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未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平方
AAIDS疫情呈上升趋势
B流行地区广泛、地区差异大,疫情主要出现在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
C吸毒和性传播是新发感染的主要途径
DAIDS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E以上均是
A漏诊率与误诊率越大
B漏诊率与误诊率越小
C漏诊率越大,误诊率越小
D漏诊率越小,误诊率越大
E漏诊率不变,误诊率越小
A工厂冷却水大量排放
B缺氧
C水的硬度增高
D水中微量元素过少
E以上都正确
A克雷伯杆菌
B大肠埃希菌
C变形杆菌
D葡萄球菌
E粪链球菌
A刺痛,活动时加剧,止痛药无效
B刀割样痛,不缓冲
C问歇样痛,与气候变化无关
D轻度疼痛,可感受
E闪电样痛,伴蚁走感
A一级处理
B二级处理
C三级处理
D生物处理
E消毒处理
A在A人群中试验的真实性高于B人群
B在A人群中试验的阳性预测值高于B人群
C在A人群中试验的阴性预测值高于B人群
D在A人群中试验的可靠性高于B人群
E在A人群中试验的Kappa值高于B人群
A血铅是铅内暴露的重要指标
B铅只对神经系统有毒性
C儿童对铅的毒性比成人更敏感
D儿童血铅在100ug/L时,可以出现学习能力的下降
E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A慢性胃溃疡
B慢性胃溃疡合并出血
C慢性胃溃疡合并出血、穿孔
D慢性胃溃疡合并出血、穿孔,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E溃疡胃癌合并出血、穿孔,伴急性弥漫性膜炎
A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B急性胃黏膜病变
C消化性溃疡
D食管癌
E壶腹癌
A风湿热
B重症肺结核
C败血症
D急性肾盂肾炎
E化脓性疾病
A草木灰
B碳酸钙
C碳酸铵
D农家肥
E尿素
A消除系统误差
B消除抽样误差
C减少样本的偏性
D消除测量误差
E减小随机误差
A土壤中的石粒
B土壤中的粉粒
C土壤中的砂粒
D土壤中的动物有机残体
E土壤中的腐殖质
A适合于患病率低的疾病调查
B最不容易出现漏查
C确定调查对象简单
D能较快得到发病率
E统一的调查技术和检查方法保证调查质量
A灵敏度
B特异度
C真实性
D可靠性
E收益
A下尿路感染
B右下肢静脉血栓
C心源性休克
D急性肾衰
E右下肢动脉栓塞
A发病率
B时点患病率
C罹患率
D期间患病率
E感染率
A选择适当的统计指标
B要有对比资料
C人群经济的变化
D人群社会环境的变化
E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资料
A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B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C霍奇金病
D非霍奇金淋巴瘤
E淋巴结结核
A之和
B之差
C之商
D之积
E之差的2倍
A健康型
B自创性危险因素型
C一般性危险型
D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
E少量危险型
A≤1500cfu/m3
B≤4000cfu/m3
C≤5000cfu/m3
D≤2500cfu/m3
E≤3000cfu/m3
A≤1500cfu/m3
B≤4000cfu/m3
C≤5000cfu/m3
D≤2500cfu/m3
E≤3000cfu/m3
A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的措施
B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措施
C加强疫情和病毒变异的监测
D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措施
E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措施预防和控制
A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的措施
B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措施
C加强疫情和病毒变异的监测
D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措施
E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措施预防和控制
A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的措施
B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措施
C加强疫情和病毒变异的监测
D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措施
E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措施预防和控制
A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的措施
B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措施
C加强疫情和病毒变异的监测
D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措施
E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措施预防和控制
A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的措施
B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措施
C加强疫情和病毒变异的监测
D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措施
E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措施预防和控制
A居住建筑密度
B人口净密度
C人口毛密度
D平面系数
E建筑容积率
A居住建筑密度
B人口净密度
C人口毛密度
D平面系数
E建筑容积率
A居住建筑密度
B人口净密度
C人口毛密度
D平面系数
E建筑容积率
A72.8/10万
B76.5/10万
C10.0/10万
D1.6/10万
E2.0/10万
A72.8/10万
B76.5/10万
C319.0/10万
D335.0/10万
E352.6/10万
A433.2/10万
B411.5/10万
C319.0/10万
D335.0/10万
E352.6/10万
A关联的一致性
B关联的重复性
C剂量-反应关系证据
D关联强度证据
E关联合理性证据
A关联的可重复性
B剂量一反应关系
C关联的特异性
D合理性证据
E终止效应证据
AARDS
B呼吸衰竭
C肺性脑病
D重度支气管哮喘
E支气管扩张
A呼吸性酸中毒(代偿期)
B呼吸性酸中毒(失代偿期)
C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
A10%~20%
B25%~30%
C35%~40%
D45%~50%
E55%~60%
A0.001%
B0.01%
C0.1%
D1%
E10%
A急性胰腺炎伴十二指肠球部痉挛
B急性胰腺炎伴十二指肠球部炎症
C急性胰腺炎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巨淀粉酶血症
E十二指肠球部后壁穿透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