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00分钟
已答人数:595
试卷答案:没有
试卷介绍: 如何才能快速考取麻醉学正高职称呢,本站麻醉学正高试题(一)你值得拥有。
A预先箭毒化可减少降压药物的需要量
B多发性神经纤维瘤患者应用非去极化肌松药时,作用增强
C六烃季铵、三甲噻芬等神经节阻滞剂都有神经肌肉接点阻滞作用
D胶原病患者对非去极化肌松药敏感性增高
E洋地黄对琥珀胆碱的作用无任何影响
A格隆溴铵
B哌替啶
C西咪替丁片
D地西泮
E苯巴比妥钠片
A恩氟烷
B乙醚
C异氟烷
D七氟烷
E氟烷
A硝普钠
B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C肾上腺素
D阿托品
E艾司洛尔
A继续使用纳曲酮,复合24小时低剂量的美沙酮
B继续用纳曲酮,每12小时给予小剂量吗啡
C继续用纳曲酮,每4小时给予小剂量纳布啡
D停止使用纳曲酮,并根据需要给予吗啡治疗疼痛
E继续用纳曲酮,每4小时给予小剂量吗啡
A明显延长消除半衰期
B增加其蛋白结合率
C加大对心脏传导系统抑制
D增强其负性变力性作用
E加强血管扩张
A芬太尼
B硫喷妥钠
C依托咪酯
D羟丁酸钠
E丙泊酚
A交感神经受抑制较明显,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占优势
B对呼吸中枢抑制明显
C禁用于可疑紫质症患者
D男、女诱导用量相同
E快速耐药性
A布比卡因
B氯普鲁卡因
C利多卡因
D罗哌卡因
E丁卡因
A对心脏的抑制小于恩氟烷及氟烷
B降低血压以扩张外周血管为主
C使心率稍增快,但心律稳齐
D降低心肌氧耗及冠状动脉阻力,但并不改变冠脉血管血流量
E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与氟烷一样
AGDP胆碱
BTDP胆碱
CADP胆碱
DUDP胆碱
ECDP胆碱
A缺氧
BpH降低
C二氧化碳蓄积
D血乳酸增多
EpH升高
A1~2岁
B5~6岁
C8~9岁
D10~12岁
E3~4岁
A是Meissner小体
B是传入神经Aδ和C纤维的末梢
C是Krause球状小体
D是Ruffini小体
E是神经的初级传入纤维
A罗库溴铵
B先给予1mg维库溴铵,2~4分钟后给予9mg维库溴铵
C静注2mg维库溴铵后给予琥珀酰胆碱
D琥珀酰胆碱
E地西泮
A咪达唑仑
B氯胺酮
C依托咪酯
D丙泊酚
E戊巴比妥
A酚苄明
B去氧肾上腺素
C间羟胺
D肾上腺素
E肝素
A具有镇静、解除焦虑作用
B起效快,作用时间短
C对局部组织和静脉无刺激性
D脂溶性低,不能口服
E代谢产物无镇静催眠活性
A肺泡通气量增加,体内摄取部分减少
B肺泡通气量减少,体内摄取部分减少
C肺泡通气量增加,体内摄取部分增加
D肺泡通气量减少,体内摄取部分不变
E以上均不是
A安氟烷
B七氟烷
C甲氧氟烷
D地氟烷
E氟烷
A芬太尼与氯胺酮
B氟哌利多与氯胺酮
C地西泮与硫喷妥钠
D地西泮与吗啡
E氟哌利多与芬太尼
A口服阿米替林
B口服可乐定
C局部使用利多卡因贴剂
D局部使用辣椒碱软膏
E使用阿昔洛韦
A颈肩活动受限
B闪电样锐痛和手指麻木
C持物不稳
D头晕头痛
E肱二头肌肌腱反射消失
A疼痛倒错
B有神经损害病因
C疼痛过敏
D无神经损害病因
E自发痛
A平均压力低
B阻力高
C脉压相对小
D每分钟流量大
E无交感神经分布
A母体血液的氧和二氧化碳解离曲线右侧移动
B胎儿血液的氧和二氧化碳解离曲线右侧移动
C母体与胎儿血液氧和二氧化碳解离曲线均右侧移动
D母体血液氧和二氧化碳解离曲线左侧移动
E母体与胎儿血液氧和二氧化碳解离曲线均左侧移动
A羟丁酸钠(γ-OH)
B氯胺酮
C氟烷
D潘库溴铵
E维库溴铵
A地西泮、芬太尼、东莨菪碱
B吗啡、地西泮、东莨菪碱
C氟哌啶、地西泮、阿托品
D哌替啶、地西泮、阿托品
E哌替啶、异丙嗪、东莨菪碱
A创伤后增加外源性胰岛素不能改善糖的利用
B同时应用脂肪乳剂和葡萄糖具有“节氮效应”
C在创伤早期,提供大量的能量常可以逆转负氮平衡
D创伤后机体主要表现为分解代谢占优势
E严重创伤后机体能量需求明显增加
A胆管系统仅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B胆管系统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C胆管系统尚有右脱神经参与支配
D肝动脉和门静脉由交感神经支配
E肝动脉和门静脉系统由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A插管前
B断闭支气管后
C改变体位后
D开胸挤压肺时
E插管后
A空气
B脂肪
C生理盐水
D血栓
E羊水
A保证绝对肌松
B必须采用控制性降压来减少出血
C应在中耳缝合前15分钟停用氧化亚氮
D避免局部应用肾上腺素
E常采取头低脚高位
A血压下降
B对疼痛无不良反应
C呼之不应
D眼球固定
E全身反射均无
AT4以下
BT4以上
CT6以下
DT6以上
ET10以下
A4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E36小时
A脑压增高
B脑淤血
C脑血管扩张
D脑水肿
E脑血管收缩
A诱导剂量和维持剂量均应适当减小
B与正常人用法相同,无差别
C诱导剂量要减小,维持剂量适当增加
D诱导剂量和维持剂量均应适当增加
E诱导剂量适当增加,维持剂量要减小
A严重贫血应输新鲜血
B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于术前3天停用
C外伤性脾破裂者应注意复合伤
D血小板减小、出凝血时间延长者应输浓缩血小板
E术前反复感染者应积极治疗
A心衰
B肺水肿
C脑梗死
D房颤
E频发室早和阵发性室速
A脑室穿刺引流脑脊液
B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
C甘露醇静脉滴注
D尽快去除病因
E内减压
A肝糖原合成减少,糖原分解和异生增加
B肌肉及脂肪组织中葡萄糖利用增加
C脂肪合成减少,分解加强
D抑制蛋白质合成,加快蛋白质分解
E组织细胞损害,微血管病变
A2.0~3.2cm
B3.5~5.6cm
C6.0~7.0cm
D7.5cm
E>8.0cm
A甲颊间距
B口角到乳突的距离
C外耳道到外鼻孔的距离
D鼻尖到甲状软骨的距离
E门齿到环状软骨的距离
A其节前纤维支持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
B其节后纤维为胆碱能纤维
C其节后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为肾上腺素
D其节前纤维起于C4~T4;灰质侧角神经
E其节前纤维为胆碱能纤维
A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
B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
C交感舒血管纤维释放的乙酰胆碱
D肾脏近球细胞释放的肾素
E组织局部代谢产物
A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
B心室内压力
C中心静脉压
D大动脉压力
E胸膜腔内压力
ACC和CV值相等
B正常年轻人CV大约是肺活量的10%
C随年龄增长,CV逐渐增加
D60岁以上或45岁患者仰卧位时,CV是肺总量的40%
E气道病患者的CC/肺总量的变化早于C/肺总量的变化
A迷走神经传出纤维兴奋
B切断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
C颈动脉窦内压力升高
D增加心舒张末期容积
E缺氧、酸中毒
A慢性支气管炎
B支气管哮喘
C阻塞性肺气肿
D呼吸性酸中毒
E急性支气管炎
A呼吸困难
B心动过速
C呕吐与误吸
D血压下降
E二氧化碳蓄积
A舌后坠
B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
C气管受压
D反流与误吸
E分泌物、脓痰、血液、异物阻塞
A早期充血性心力衰竭
B心绞痛且近日症状加重者
C阿-斯综合征
D心肌梗死己治愈
E主动脉严重狭窄
A外周阻力宜小,血压宜偏低,以增加心排血量
B血压、心率宜稳定在狭小的正常范围内,不宜过高或过低
C外周阻力宜大,血压宜高,以减少梗阻
D以血压偏高、心率偏慢为上,以利正常心肌供需氧平衡
E因为流出道梗阻,心率宜快,以减少每搏阻力
A血容量增加
B血管痉挛和血容量增加
C血液稀释
D血管痉挛和血液稀释
E血容量减少和血管痉挛
A置人喉罩前在密封罩和管下端涂上润滑剂
B借助喉镜上抬舌体,避免将会厌向下推
C右手持喉罩顺患者舌正中一直插至咽喉部
D直入后加压通气,判断有否漏气及位置是否正常
E为了防止咬管使用口咽通气道固定导管
A输液治疗
B去枕平卧或采用头低位
C使用镇静药或小剂量镇痛药
D头部降温
E硬膜外自体血充填
A头痛
B发热
C双下肢无力
D精神状态变化
E昏迷
A冠状动脉回旋支
B右冠状动脉
C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D冠状动脉左主干
E左冠状动脉
A明显减少术后头痛发生率
B—点穿刺法的关键技术是“针内针”技术
C可以选择一个穿刺点,也可以选择两个穿刺点
D操作上的时间延搁8分钟以内不足以影响经蛛网膜下隙途径给药的麻醉平面控制
E经硬膜外导管给药量比单纯硬膜外阻滞时小
A潮气量设定不足
B管道漏气
C吸呼比不合适
D机械无效腔过大
E呼吸道梗阻
A乙酰胆碱
B腺苷
C环核苷酸
D门冬氨酸
E谷氨酸
A口腔、气道黏膜充血
B潮气量增加
C呼吸频率减慢
D舌体变大
E膈肌下降
A能抑制插管期的血流动力学反应
B给药后的变态反应
C低血压和短暂的呼吸抑制
D可使颅内压、眼压下降
E注射部位疼痛
A慢性肺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
B肺静脉闭塞病
C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D肺毛细血管瘤
E先天性体-肺分流性肺动脉高压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异丙肾上腺素
E去氧肾上腺素
A乳剂配方对静脉刺激性很轻微
B注射痛比乙咪酯少,但较硫喷妥钠多
C误注人血管外或动脉内一般可造成组织损伤或坏死
D与利多卡因20~40mg混合后静脉注射能有效地预防注射痛
E乳剂配方较乙醇制剂注射痛轻微
A局麻药的浓度
B追加时机
C神经的粗细
D局麻药的
E反复注药次数
A药物本身的理化特性
B组织脏器的血流量
C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比例
D药物在脂肪组织的储积量
E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的作用
A抗血小板与血细胞的黏附
B抗血小板聚集
C抗血管平滑肌的增生
D舒张血管平滑肌
E强心作用
A饮食少量流质患者
B机械通气吸气压超过25cmH2O者
C上呼吸道有出血者
D高危反流和误吸者
E咽、喉有病变者
A凝血功能
B血糖
C中心静脉压
D血压
E体温
A喉痉挛
B张力性气胸
C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D肺栓塞
E心脏压塞
A麻醉诱导应缓慢,用芬太尼较安全,需减员慎用吸入麻醉药
B因粘连重,手术困难,出血较多,需维持有效血容量
C心脏复苏后多数需正性肌力药及血管扩张药支持循环
D注意维持血清钾在正常范围内,预防心律失常
E术后约1/3患者需安装起搏器
A气管导管扭折或被血痰阻塞
B大量失血患者
C全麻药、肌松药或镇痛药
D椎管内麻醉平面过高
E局麻药注入血管
A血小板减少
B血小板功能缺陷
C凝血因子减少
D原发性纤溶性亢进
E鱼精蛋白用量过量
A保护脑和脊髓
B维持颅内压
C运送营养物质
D缓冲压力
E带走代谢产物
A功能残气量降低20%
B补吸气量降低
C补呼气量增加
D肺总量保持不变
E闭合气量增加
A起病较急骤
B出血倾向
C休克
D微血管栓塞征
E微血管病性溶血
A交感节前纤维
B支配汗腺的交感节后纤维
C副交感节后纤维
D交感舒血管纤维
E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A≤10cmH2O
B≤20cmH2O
C≤30cmH2O
D≤40cmH2O
E≤50cmH2O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高二氧化碳血症
D高二氧化碳血症并代谢性碱中毒
E高二氧化碳血症并代谢性酸中毒
A呼吸兴奋药
B碳酸氢钠
C吸氧
D抑制呕吐药物
E气管插管,高浓度氧通气
A大于50秒
B大于30秒
C小于20秒
D大于10秒
E小于30秒
A60cm
B50cm
C25cm
D15cm
E10cm
A通气回路间断漏气
B高FiO2导致PETCO2稀释
C患有肺部疾病
D两个值之间的正常差别
E二氧化碳监测仪出现差错
F通气过度
A7.27
B7.31
C7.37
D7.45
E7.50
F7.35
A在移除通气装置前插入一个动脉管,自主性呼吸l小时后复查血气,如果可以接受则拔管
B自主性呼吸1小时后单次查动脉血气,如果可以接受则拔管
C第1小时自主呼吸15分钟,第2小时自主呼吸30分钟,第3小时自主呼吸45分钟,第4小时自主呼吸60分钟,如果每次非侵入性检测值可以接受则拔管
D随着非侵入性检测和自主呼吸,15分钟后如果适应,SpO2和PETCO2可接受则拔管
E随着非侵入性检测和自主呼吸,1小时后如果适应,SpO2和PETCO2可接受则拔管
F随着非侵入性检测和自主呼吸,30分钟后如果适应,SpO2和PETCO2可接受则拔管
A纳洛酮0.1mg/kg
B肾上腺素0.01mg/kg
C碳酸氢钠0.9mEq/ml,2ml/kg
D阿托品0.1mg/kg
E白蛋白10mg/kg
A24~27℃
B28~30℃
C31~33℃
D34~36℃
E37~38℃
A1分
B2分
C3分
D4分
E5分
A气管内插管
B口对口人工呼吸
C中枢兴奋剂
D碳酸氢钠
E肾上腺素心内注射
A2.0
B2.5
C3.5
D4.5
E5.0
A右侧
B左侧
C进入两侧的机会均等
D不会进入支气管
E食管
A头皮静脉
B脐静脉
C颈内静脉
D股静脉
E贵要静脉
A1:300
B1:100
C1:30
D1:10
E1:1
A恶心、呕吐
B便秘
C呼吸抑制
D尿滞留
E瘙痒
A强刺激疼痛有呼吸兴奋作用
B停用吗啡
C静脉注射纳洛酮0.4~0.6mg
D静脉注射纳洛酮0.1~0.2mg
E吸氧,必要时机械通气
A给予负荷剂量,迅速镇痛,给予持续剂量,持续镇痛
B根据疼痛强度、疼痛性质,按照疼痛阶梯从非甾体消炎药,弱阿片类药过渡到强阿片类药,口服1片起
C包括负荷剂量、待续剂量,制止突发痛的剂量,并注意负荷量和突发量的2次给药间隔时间要以药物作用高峰消失为准
D小量多次给药达到VAS评分减低50%
E首剂量要低,根据镇痛的情况逐步加量,5个药物半衰期后达到稳态
A根据对阿片受体的作用性质,可分为激动药、激动拮抗药、部分激动药和拮抗药
B激动拮抗药通常是激动κ阿片受体,对μ阿片受体有部分拮抗作用
C根据作用强度临床上又分为弱阿片类药和强阿片类药
D弱阿片类药增加剂量也不能达到强阿片类药的镇痛强度
E曲马多、羟考酮等弱阿片类药,镇痛作用不强,使用日渐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