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招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三)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201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句中含有的词类活用现象是

    A名词作动词

    B使动用法

    C意动用法

    D名词作状语

  • 2. 下列句子中,含有意动用法这一语法现象的是

    A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B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D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 3. 下列句子中,不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A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不拊爱子其民

    D孟尝君客我

  • 4. 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是

    A倚歌而和之

    B顺流而东也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抱明月而长终

  • 5. 以下各句中的“过”字,含义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

    A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B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C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D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 1. 名篇名句默写。(),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 2. 小说《》表达了车夫姚纳的苦恼和当时的人情冷漠。
  • 3.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分别是美国的()、俄国的()和()国的莫泊桑。
  • 4. 欧·享利的小说以诙谐幽默见长,寓悲于喜,形成“()”的独特风格。
  • 5. 美国著名小说家欧·享利的作品《麦琪的礼物》采用了()的结构,体现了()的语言特点。
  • 1. 《红楼梦》中,贾政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

    A

    B

  • 2. 老舍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月牙儿》。()

    A

    B

  • 3. 风波》一文中的“辫子”是封建势力复辟与旧的思想意识束缚的象征,也是小说贯串始终的线索。()

    A

    B

  • 4. 《风波》一文主要采用传统的白描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A

    B

  • 5. 《风波》以七斤和赵七爷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

    A

    B

  • 1. 翻译括号中的句子。(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2. 翻译括号中的句子。(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3. 翻译括号中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 4. 翻译括号中的句子。(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 5. 翻译括号中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 1. 词语解释。这一城内,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说: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
    停:
  • 2. 词语解释。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贴:
  • 3. 词语解释。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
    瞥:
  • 4. 词语解释。张尾伸须,直龁敌领。
    龁:
    领:
  • 5. 词语解释。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蠢若木鸡:
  • 1. 简要叙述《吉檀迦利》的艺术特点。
  • 2. 写出莫泊桑的三个短篇小说代表作,并简要分析莫泊桑的创作成就。
  • 3. 莫泊桑的小说《绳子的故事》揭示的主题是什么?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①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弇弇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②嗟呼!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戴名世《鸟说》,有删改)
    请回答:
    (1)第①段括号中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3)简要分析本文在写法上的特色。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①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徒,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②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渍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杨行密有淮南,淮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③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伪吴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想其葭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④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⑤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
    ⑥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欧阳修《菱溪石记》,有删改)
    请回答:
    (1)第②段考求溪名,是否游离于文外?
    (2)第⑤段的作用是什么?
    (3)概括本文的主旨。
  •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永远的断章
    沈检江
    卞之琳这个名字长久地散发着沉静、睿智而潇洒的书卷气和文人气,仿佛永远年轻,永远俊逸,永远超然物外。他是为诗而塑就的,而且是为东方和西方共同塑就的,念一念他的诗,听一听那充盈、茁实而轻灵的音响,多么美妙、动听。读他的诗,读他的文章,仿佛感到是来自古代的才子,沐浴过欧洲文化之雨,又来到了现代中国,用天赋的手拨响了白话诗的语言与格律的琴弦,发出似曾相识又非同凡响的音韵。谁派遣他来接受苦难而伟大时代的考验,让他经历民族危亡的血与火的洗礼,让他来谛听民族之声和诗歌之音,要言不烦地品析现代诗歌的短长与出路?谁又赋予他西方和东方的双重古典文化涵养,像先知般清醒地审视与评判诗的当下形态?我想,有时候,天神来到人间,在天堂和人世的对撞与融合之中,会露出平凡的笑容和卓越的破绽(他是古典的现代,又是东方的西方;)他窥透了古今中外诗歌的奥秘,并铸造出充分合理的诗的果实,而留给中国和世界的,难道只是那首简练而隽永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多少诗评家围着这四行诗孜孜不倦地加以诠释,雄辩滔滔或者细语潺潺,都留存在中国现代诗歌研究的资料库里,至今依旧意犹未尽。我一读这四行诗,就会想起丰子恺的漫画只有丰子恺的漫画,简洁而隽永,明白而深邃,刻画出一种心态之美——才能形象地道出《断章》的真谛。《断章》也许是卞之琳灵感瞬息迸发的印记,又是精微而冷隽的诗风的一次不经意的显现。这不是李商隐的“深情绵邈”“包蕴密致”的再现,也不是姜白石“清空高远”审美理想的重复。他在胡适、刘大白等人作诗如说话的主旨指导下,以白话演绎词曲的尝试之后,实现了现代汉语的古典内质,也实现了西方诗歌技巧的东方潜移。《断章》之所以是绝唱,正因为它最突出地体现了卞之琳诗风的特质。远看,一泓清水;近看,无底深潭,这同早期白话诗的肤浅不可同日而语了。它,像是唐宋小令的现代再现,浓郁地散发着东方的、现代的气息;又使人想起西方诗歌中是否有类似的巧思,抑或是诗人对西方诗歌的一种感悟的闪现和融入?《断章》是卞之琳诗作特质的最亮丽、最集中的体现,它本身是一种近乎唯美的情景交融的吟咏,一种纯净心境的凸现和吐露,也是卞之琳才华的象征。《尺八》《圆宝盒》《鱼化石》等名作,都是《断章》的某种推衍和演绎,但却不如《断章》这样清激、洗练、明净,不如《断章》这样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魅力,不如《断章》这样显示隽永的、无止境的审美内涵,在中国现代诗歌的星空上,《断章》是娇小而灿烂的一颗星!也许一个诗的时代,只会留给诗的历史这四行不朽的诗回瞻诗史的时候,这四行诗永远这样清新、奇丽而朴实。我甚至有这样的设想:卞之琳为新诗和中国文化所做的一切,都不是鸿篇巨制,而是精致而睿智的断章。
    卞之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诗作,是从诗的天坛来到战火和泥土中的一次严峻的考验,也许,中西方文化的对接要比纯诗和政治诗、抗战诗的结合容易一些,朴素的词语需要更加朴素,朦胧的诗境需要转化成为透明的诗境,“用字浅白明朗,虽然也有巧妙的比喻和机智的笔触,但远远不及前期那么含义丰富幽隐”(张曼仪《卞之琳论》)。这一时期留下的是另一种风格和内涵的断章卞之琳的纯诗还不可能那样仓促而迅速地转化成为战斗的诗,抗争的诗,民间的诗,那么多的诗的技巧与意境还不可能在民族危亡之际的苦难的大地上构建屋宇,中国,那时候还不理解,也不需要纯美的诗,卞之琳的名字无法同柯仲平、田间臧克家、艾青并列在一起,却在“九叶”诗人中奏响独特的强音。
    卞之琳译的莎士比亚剧作和研究论文,对布莱希特戏剧、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小说的研究论文,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也同样是一束断章,但是茁实、深刻、清晰,没有丝毫哗众取宠、自我标榜的喧嚣中国需要卞之琳这样真正学贯中西,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高层次的学者诗人,需要萌发出新时代的诗的断章而不是庸凡的体系和全集。
    (有删改)
    (1)理解第一段括号中句子的含义。
    (2)综合全文,概括卞之琳《断章》的艺术特色,
    (3)作者认为卞之琳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当今中国文坛的弊病是什么?
  •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狭的天地
    石灵
    ①法国公园附设的动物园里,有两头狮子,当清晨或薄暮,往往发出一种动人的吼声。每次听了之后,不自觉地有一缕由激动和凄清交织成的酸意,升到胸际。接着是许多遐想,挤掉手里的工作,挤断正常的思考。
    ②我想到,它在深山大谷里的情形,
    ③赤日西堕,黄云蔽空,长风怒啸,景色为昏,是它出现的最好的背景。于是它或穿越溪涧,或踞伏崖岭,发为长吼,群山响应,声震山林。如果是秋天,败叶萎枝,簌簌地下落。不要说猿鹿狐兔各自潜隐,即山精魑魅,也将不敢显出身形。
    ④但它现在在笼里。我想到了乌江和圣赫拿岛,
    ⑤挨着狮栏的另一个栏里,是一只文豹。它不会吼,但据说,它的性子比狮子还急。每次看它,不是在栏里彷徨窜走,就是睡在木板上;睡在木板上,却并非在休息,它睁着两只灰碧的眼,一瞬不瞬,射出一股近乎疯狂的愤怒的光,它在恨。我想这时候即使是好心的开栏放走它的人,也逃不掉它的抓啮,
    ⑥过了不久,再去看它的时候,它已不见了,问人,知道并不是搬了家,而是死了。那原因是很明白的。它死得对。如果有人学为批评家,说它是懦夫,是弱者,我将投反对票。
    ⑦我不是狮子,不是文豹,更不是英雄。然而我却渐渐地明白了狮子的吼,文豹的不瞬地睁着的眼睛。
    ⑧小时候,从家里到学堂,约二里路,每次走起来,都要愤慨于怎么这样远。大起来,在外面住了若干年,再回去,有时探探旧日的脚迹,往往觉得走不了几步,就已经到了。这时候,心里会起一种异样的蠕动,好像有一种什么东西已经失掉了,逝去了。但现在对于有着走不完的马路和弄堂,看不完的脸孔和人事的上海,却又起了一种相反的感觉,是第一次
    ⑨马路两旁,高耸着房屋,像撞不破的铜墙铁壁。即使转弯抹角,绕过了一道,顷刻间面前又矗立起一道,绕过一道,又是一道。似乎永远绕不出个豁然开朗的面目。要看到天,是要在那些铜墙铁壁面前注册的,(而它们又多么吝啬,永不给你一个一望无际的视野,一方块一长条,是些豆腐干和米达尺①。)即使低下了仰起的头,顺着马路看去,虽然电杆是数不尽的,街车是数不尽的,但是,在你的眼睛还没有用足了力的时候,它已经转了弯,它已经断了头,心里被挡住了去路。一着急,身上淌下了汗,呼吸也感到窒闷起来。我厌倦,我想有一副狮子的声带,有一双文豹的眼睛。广大的原野呵,我思念着你,像思念着一切亲爱的人和物一样。
    ⑩我怀疑我是不是合适于住在城市里
    ⑪近来去公园,发现动物园的局面,又有些变过了,两只分栏居住的狮子,已经迁到一个栏里。我注视栏里的两个动物,恍然地悟出来,为什么好久好久以来,清晨或薄暮,没有听到那摇撼心灵的吼声。狮子原不过也是一种平凡的动物呵!但它却有可爱的地方,它直率。它大概也明白,发不出饱满的又壮又悲的吼声,倘不知趣,是徒然会招来看客的讪笑的
    ⑫人是善于恶作剧的。
    ⑬人不但会为凶猛如狮子的动物制出铁栏,设下圈套,使它住在里面,连本性也渐渐地失去。有时还会为自己制出铁栏,设下圈套。但这是极悲哀的事。住在别人的铁栏和圈套里一朝觉悟,还可以发下冲出去的心愿。住在自己的铁栏和圈套里,是永远没?笼的希望的,
    ⑭但人也是狡猾的,不信你听,倘遇东风的机缘,从百老汇大厦里②,每每传来妖声妖气的怪叫,那不是狮子,那是兽中的狈,鸟中的园。
    (有删改)
    【注】①米达尺:学生用20cm直尺的俗称。②百老汇:此处指娱乐场所。
    (1)第⑨段画线句写出了城市生活的什么特点?
    (2)第①段中,狮子发出吼声是因为什么?第①段,狮子不再发出吼声又是因为什么?文中两次写狮子
    的吼声,起到什么作用?
    (3)纵观全文,简要归纳作者的思想感情。
  •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失语的石头
    舒婷
    ①鼓浪屿最负盛名的是各种风格的建筑。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未免有些自夸,至少十几国领事馆,却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②鸦片战争后,厦门辟为通商口岸。西方列强纷纷涌进鼓浪屿,除了领事馆,还有商行、公馆、别墅、教堂和学校,甚至有一个小小足球场。洋人记载:岛民穿人字拖鞋踢球,往往拖鞋先破门,球却飞了。因此得出中国足球不可惧的结论。姑且不论中国人是不是踢足球的料,起码这里的足球意识开发得比较早。岛上的中学生足球队十分骁勇,转战全省无敌手。现在的足球场,大铁门日夜紧锁,不准孩子们入内奔跑和操练。透过铁栅,可以看到菌茵绿地,像橱窗里摆设的绣花缎面,被自动洒水机精心熨烫着。据说正规的球场本来需要如此保养着。
    ③福建沿海历史上,多有漂洋过海谋生求发展的传统。出于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不少华侨回鼓浪屿投资兴业,筑巢而居。他们既想保留闽南古风,又吸纳侨居国的建筑风采和技术。直接从国外自带设计图纸,进口高级建筑材料和家具,经中国风水先生的严格测试,因地制宜,依山望海,竟建成了1000多栋私人楼房。
    ④有纯欧陆式别墅。牵藤攀藓的廊柱和拱门,虽斑驳残缺,犹见考究的百合浮雕和古希腊宏伟气势风轻摇松动的百叶窗,似乎可以窥见当年的壁炉、枝形烛光、细瓷银刀叉,以及踮在留声机上如痴如醉的白缎舞鞋。
    ⑤有庭院深深的大夫第和四落大厝。铜门环凹凸剥蚀,击一声绵长,再击一声悠远,声声清亮如磬。红砖铺砌的天井里,桂香一树,兰花数盆,月季两三朵。檐前滴水青石,长年累月,几被岁月滴穿。中堂的长轴山水,檀香案上的青瓷描金古瓶,(甚至洒扫庭院的布衣老人的肩头,似蒙着薄薄一层百年浮尘)
    ⑥更有“穿西装戴斗笠”中西合璧的别墅。建筑主体是西洋式的,有地下隔潮层,卫生设施十分先进完备,但屋顶却是飞檐翘角,门楣装饰挂落、斗拱、垂柱花篮等,花园里既建喷水池,又造假山、八角亭等等。甚至有集“清真寺、希腊神庙、罗马教堂和中国古典”为一体的建筑,如“八卦楼”,即现在的厦门管风琴博物馆。
    ⑦最耐人寻味的是那些别墅的名字:杨家园、番婆楼、春草堂、观海别墅、西欧小筑、亦足山庄等等,听起来已出彩得很。名如其楼呀!在或富丽奢华或沧桑古朴的外貌下,掩藏着一部部真实的南洋华侨家族史,不知有多少“大宅门”锁锈路埋,讳莫如深,鲜有人知,
    ⑧它们成为许多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的场景。扛摄影机的人进进出出,名演员不戴墨镜随便徒步上街,讨价还价买烤鱼片和桂圆肉,见惯不惊的小店老板一样放血,决不手软
    ⑨有一本书我百看不厌,胜过任何畅销小说,它是《鼓浪屿建筑丛谈》,作者是龚洁。我曾经很热切地要去认本家,因为在厦门,只要姓龚,大致都会有些瓜葛。不料龚洁虽在厦门工作多年,却是江西移民,连闽南话也不会的。显然我是高攀不上了。
    ⑩我的朋友,博物馆馆长何丙仲送我两本精美画册:《鼓浪屿建筑》和《鼓浪屿建筑艺术》。何先生出身名门,热衷本地风俗人情,遂时常出入深宅大院,收集大量资料。他告诉我,春雨潇潇的一个黄昏里,他应约拜访巨富黄奕住的女儿黄萱。89岁的黄老太太正襟危坐于幽暗大客厅,奋指叩击一架德国老钢琴。琴声道劲激越,倾吐满腹沧海桑田,(庭前茶树愈加落寞,竟泣红一地。)
    ⑪每座幽深阴凉的老房子,既可以是一个家族盘根错节的宏大叙事,也可以缩写为攀缘在雕花窗台上,那几茎破碎的缠枝蔷薇。
    ⑫这个画面扯动了拴在家乡老藤上我的这颗跃跃欲试的蠢瓜,同时又惊退了笔力贫弱的我。虽然有几家出版社约我写老房子旧别墅的书,几本杂志约我同题专栏,但我不敢答应。我想我还没有准备好。即使通过家族渊源去恳求,去友情出演,去纠缠磨蹭,也许老人们愿意接纳我引领我,但是深入一座巨宅的内部,
    就像翻搅一个人的五脏六腑,那种伤筋动骨的痛,他们何以承受?想到我若是投身进去,必将日日煎熬其中,感同身受不能自拔,就不寒而栗。
    ⑬遂悲伤失语。
    (有删改)
    (1)简要概述鼓浪屿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原因。
    (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①甚至洒扫庭院的布衣老人的肩头,似蒙着薄薄一层百年浮尘。
    ②庭前茶树愈加落寞,竟泣红一地。
    (3)综观全文,试分析“石头”会“失语”的原因。
  • 1.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西 陵 峡
    孙原湘
    一滩声过一滩催, 一 日舟行几百回。
    郢树碧从帆底尽,楚云青向橹前来。
    奔雷峡断风常怒,障日风多雾不开。
    险绝正当奇绝处,壮游毋使客心哀。
    (1)“郢树碧从帆底尽,楚云青向橹前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
    (2)这首诗是如何体现“壮游”的?试从诗歌后两联加以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八 声 甘 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上片写景可分为哪几层?构成了一幅什么图景?
    (2)“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中渗透着词人怎样的情感?
    (3)说明下片抒情回环往复的特点及其表现作用。
    (4)“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两句中包蕴着怎样的情感内容?
    (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有 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总是 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
    要求: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