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企业家孙正义认为:“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永远比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更好。”他的这句话说明()。
答 案:C
2、关于MMPI,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答 案:B
3、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
答 案:B
解 析: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婴儿认识的开端,他们通过感知觉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以此适应周围环境,婴儿感知觉的发展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
4、下列关于测验难度与区分度关系的阐述,正确的是()。
答 案:C
解 析:难度较高或较低,都会使区分度较低,中等难度具有最高的区分度。
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 】
答 案:B
6、用B RMS量表对患者进行再次评定,应间隔( )。
答 案:B
7、其数值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量表是( )。
答 案:D
解 析:所得数值如果可以进行乘、除运算,就意味着有绝对零点,即零点值存在含义,四类量表中,只有等比量表存在绝对零点,因此,答案选D。
8、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自尊属于()。
答 案:D
多选题
1、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把认知方式分为()。
答 案:CD
2、以下属于内容表达技术的包括()。
答 案:ABC
3、对该求助者适当的咨询方法包括()。
答 案:BCD
解 析:生物反馈疗法适应于各种睡眠障碍,各类伴紧张、焦虑、恐惧的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碍,某些心身疾病,儿童多动症,慢性精神分裂症等。合理情绪疗法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缓解、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三种方法对于强迫症的患者均适用。
4、归因的影响因素包括()。
答 案:ABD
解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社会心理学中影响归因因素的掌握情况。影响归因的因素共有四种:(1)社会视角。人们的角色和处境不同,观察问题的视角就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也会有差别,因而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2)自我价值保护倾向。个体在归因的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即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在成败归因中,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成功时,内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肯定,失败时,外归因则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这是一种自我防卫策在竞争的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进行外归因,从而减小他人的成功对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于内归因。对他人成败的归因,个体均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这种倾向叫动机性归因偏差。不过失眠患者往往有相反的归因倾向,即他们认为失眠是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紧张等。所以,对部分失眠患者,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归因模式来使失眠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3)观察位置。人们观察事物时的空间位置不同,对事物的解释和看法也会有差异。人们往往把事情的原因归于突显的、在注意中心的人或物。(4)时间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归因会越来越具有情境性。人们会把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选项C的自尊水平是个体对其扮演的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与归因没有关系。
5、在压力作用后,出现滞后型临床症状,是由于潜在的模糊观念( )。
答 案:ABD
解 析:滞后型的临床相,是压力在中介系统中进行处理时,由于中介系统的子系统 ——认知系统对事件的性质和意义评估比较迷糊。于是,作为潜在的模糊观念积存起来,当 后来的类似事件出现时,积存的模糊观念又被激活并赋予它新的意义,获得新意义的模糊观 念明朗化,于是再次发生效用。一旦表现在临床相上,便形成滞后型的临床相。
6、暗示按照暗示者的目的可分为()。
答 案:CD
7、桑代克和斯金纳所研究的条件反射叫()。
答 案: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