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唐代科举制中进士的考取比明经难()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323****79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5654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323****79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5655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热门试题
“凡明经,先帖文,然后口试„„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材料表明科举制() 科举制中的进士科是()时开设的,对后代影响甚大。 唐代科举考试中每年都举行的,被称为“__”,这主要是指进士和明经两科 一般认为()设置进士科这标志着科举制的形成。 科举制度中为科举进士举行的宴会称()。 什么是科举制,试论科举制的功过。 唐朝科举制度中,( )是明经考察的内容。 通过科举制而产生的新兴的进士阶层缺乏自身修养,无力承担社会治理责任() 科举制 科举制 唐代选官制度中有“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的原则,科举制下所授官职一般不高,进士甲第不过九品,但宰相等高级官吏出身科举的比例逐渐增大。据此可知,唐代()   明朝时期科举制与隋唐时期科举制的最大差别是 考进士比考明经的难度低。() 考进士比考明经的难度低()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制相比,宋代() 唐代常科每年举行,科目很多。“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谣,意谓三十岁考中明经者已老不堪言,而五十岁考中进士者则正当少壮。唐代名臣多出身于这两科。一中进士,世人皆以“白衣公卿”看待。说明当时世人看重的科目是()。 科举制完善于() 科举制创立于() 科举制开创于()。 (名词解析) 科举制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