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对下列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
B.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诗)为主,小学尤以书、诗为主。
C. 【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
D. 【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黄纸书写,故称黄甲、金榜,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54****92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5223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54****92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5224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对下列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 B.【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诗)为主,小学尤以书、诗为主。 C.【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 D.【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黄纸书写,故称黄甲、金榜,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长方形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 B.丁忧,也称丁艰。在我国古代,官员的父亲或母亲去世,官员则必须停职守制,处于丁忧期间的人皆不得为官,概无例外 C.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政、休致等名称,都指官员辞职归家 D.谥号是一般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颁赐的一种称号,带有评定性质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师说》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也叫句逗,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读(逗)的教学 B.六艺,有两种说法,一种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另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巫医,古时巫和医不分,指以看病和祝祷为职业的人 D.经传,即经文和传文。经,指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传,古称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的著作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铁钺,指的是斫刀和大斧,是腰斩砍头的刑具,这里代指帝王赐予的生杀大权。 B.行幸,古代指皇帝出行,也可以指皇帝留宿妃妾宫中,文中所指的是前一个意思。 C.国子祭酒,是古代学官名。晋武帝咸宁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D.万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琵琶行》中“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B.《马嵬》中的“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C.《张衡传》“遂通五经,贯六艺”: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经书) D.《苏武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答案
主观题
下列对这首词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爵位。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 B.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其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C.实封,古代食邑制度之一。只有加实封的人才能够收其所得封户的租税 D.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贽,是中国古代交际礼仪,贽即礼品,是拜谒尊长及串亲访友时必携带的见面礼物 B.释褐,指脱去丧服,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新进士及第授官亦称为释褐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和明清的省相当元代的路和明清的府相当 D.释奠,既是一项礼仪制度,也是古代学校的典礼,以遵循先圣先师的教诲,兴学以礼
答案
单选题
对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王勃《滕王阁序》)(弱冠,指18岁,古代以18岁为弱年,行冠礼,表示开始成为成年人。)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李密《陈情表》)(孝廉是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C.“我因恶了高太尉……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刺配指脸上刺字,发往远地充军。刺,古时的肉刑,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字,用墨染上颜色。配,发往远地充军。) D.“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说‘付梓’ ‘杀青’”(朱光潜《咬文嚼字》)(杀青指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后泛指写定著作。)
答案
单选题
对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王勃《滕王阁序》)(弱冠,指18岁,古代以18岁为弱年,行冠礼,表示开始成为成年人。)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李密《陈情表》)(孝廉是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C.“我因恶了高太尉……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刺配指脸上刺字,发往远地充军。刺,古时的肉刑,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字,用墨染上颜色。配,发往远地充军。) D.“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王阁序》)(三秋指九月,古时把一个季节的第一个月称为孟月,第二个月称为仲月,第三个月称为季月,所以三秋指季秋。)
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