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如部分区域导管上皮增生,导管内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管腔,细胞形态多样,该疾病应诊断为

A. 浸润性导管癌
B. 腺病伴普通型导管增生
C. 纤维腺瘤伴导管内原位癌
D. 纤维腺瘤伴普通型导管增生
E. 不典型导管增生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297****93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8143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297****93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8144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如部分区域导管上皮增生,导管内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管腔,细胞形态多样,该疾病应诊断为
A.浸润性导管癌 B.腺病伴普通型导管增生 C.纤维腺瘤伴导管内原位癌 D.纤维腺瘤伴普通型导管增生 E.不典型导管增生
答案
X型题(医学类共用选项)
如果部分区域导管上皮增生,导管内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管腔,细胞形态多样,杂乱排列,该患者应诊断为( )。
A.浸润性导管癌 B.腺病伴普通型导管增生 C.不典型导管增生 D.纤维腺瘤伴普通型导管增生 E.纤维腺瘤伴导管内原位癌
答案
单选题
32岁女性,左乳房外上象限内触及3cm圆形光滑肿块8个月,质韧,活动佳。如部分区域导管上皮增生,导管内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管腔,细胞形态多样,该疾病应诊断为()
A.浸润性导管癌 B.腺病伴普通型导管增生 C.纤维腺瘤伴导管内原位癌 D.纤维腺瘤伴普通型导管增生 E.不典型导管增生
答案
单选题
老年女性,65岁。发现右乳腺无痛性肿物1个月,逐渐长大,边界不清,不易活动。大体切面鱼肉状,镜下显示梭形细胞排列成束状或漩涡状,胞质较丰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局灶有坏死,未见上皮成分。如部分区域导管上皮增生,导管内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管腔,细胞形态多样,该疾病应诊断为()
A.浸润性导管癌 B.腺病伴普通型导管增生 C.纤维腺瘤伴导管内原位癌 D.纤维腺瘤伴普通型导管增生 E.不典型导管增生
答案
单选题
女性,28岁,左乳腺肿块,钼靶射线检查未见异常,镜下见导管上皮增生,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网孔状或裂隙状次级管腔,腔面不整齐,于导管周围呈边窗样分布,上皮细胞呈流水样排列,免疫组化CK5/6、CK34Be12阳性,应诊断为()
A.UDH B.ADH C.DCIS D.LCIS E.IDC
答案
单选题
女性,28岁,左乳腺肿块,钼靶射线检查未见异常,镜下见导管上皮增生,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网孔状或裂隙状次级管腔,腔面不整齐,于导管周围呈边窗样分布,上皮细胞呈流水样排列,免疫组化CK5/6、CK34Be12阳性,应诊断为()
A.UDH B.H C.CIS D.LCIS E.IDC
答案
单选题
女性,28岁,左乳腺肿块,钼靶射线检查未见异常,镜下见导管上皮增生,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网孔状或裂隙状次级管腔,腔面不整齐,于导管周围呈边窗样分布,上皮细胞呈流水样排列,免疫组化CK5/6、CK34Bel2阳性,应诊断为
A.UDH B.ADH C.DCIS D.LCIS E.IDC
答案
单选题
患者,女,30岁,左乳腺肿块,钼靶射线检查未见异常,镜检可见导管上皮增生,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网孔状或者裂隙状次级管腔,腔面不整齐,于导管周園呈边窗样分布,上皮细胞呈流水样排列,免疫组化CK5/6、CK34Be12阳性。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
A.心脏瓣膜病(UDH) B.导管内癌( DCIS) C.乳腺不典型增生( ADH) D.小叶原位癌( LCIS) E.浸润性导管癌(IDC)
答案
单选题
杨树根癌病受害处会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
A.突起 B.肿块 C.瘤 D.包块
答案
单选题
促进乳腺导管上皮增生的激素是()。
A.雌激素 B.孕激素 C.卵泡刺激素 D.黄体生成素 E.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答案
热门试题
主要表现为小叶内导管囊状扩张,导管上皮增生的病变见于 主要表现为小叶内导管囊状扩张,导管上皮增生的病变见于 乳腺非典型导管上皮增生的特征为上皮细胞:( ) 可诊断为非典型导管上皮增生的是()。 猪皮肤表面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菱形疹块是()的特征性病变之一。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发生在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属中医乳衄范畴。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发生在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属中医乳衄范畴。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发生在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属中医乳衄范畴。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发生在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属中医乳衄范畴() B超示:肿瘤形状不规则,边界不圆滑的透声区,其中可有大小不等的间隔,诊断为 镜下表现为唾液腺腺泡破坏消失,为密集的淋巴细胞所取代,导管上皮增生,形成上皮肌上皮岛,首选诊断为 镜下表现为唾液腺腺泡破坏、消失,为密集的淋巴细胞所取代,导管上皮增生,形成上皮肌上皮岛,首选诊断为 提示为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性增生的组织学特点是 由导管内衬细胞和肌上皮细胞共同增殖形成的肿瘤有() 患者,男性,35岁,腭部黏膜溃疡6周,位于硬软腭交界处,溃疡表面呈火山口样。镜下见溃疡周围的表面上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腺小叶坏死,腺导管有明显的鳞状化生,形成大小不等的上皮岛,腺体内可见弥漫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患者男,35岁,腭部黏膜溃疡6周,位于硬软腭交界处,溃疡表面呈火山口样。镜下见溃疡周围的表面上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腺小叶坏死,腺导管有明显的鳞状化生,形成大小不等的上皮岛或上皮条索,腺体内见弥漫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浅溃疡 酒渣鼻患者表现为鼻尖部肥大,形成大小不等的紫红色结节状隆起,属于()。 泪腺癌起源于泪腺导管上皮,肿瘤包膜多完整。 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浅溃疡见于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