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

组歌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954****75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6235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954****75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6236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热门试题
大合唱是大型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等形式。组歌是由许多歌曲组成的一种声乐套曲形式。 1941年“皖南事变”前后,茅盾在重庆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一组歌颂延安精神的著名散文()、()等。 大型声乐作品是指那些结构庞大、规模宏伟的单乐章或多乐章,或由若干首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或称组歌)、()、声乐交响 《长征组歌》是晨耕、生茂等根据肖华所作的组诗,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创作的大型()。 大型声乐作品是指那些结构庞大、规模宏伟的单乐章或多乐章,或由若干首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或称组歌)、()、声乐交响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词作者是(),他选择长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12个事件,对长征的伟大壮举和精神进行了歌颂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词作者是(),他选择长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12个事件,对长征的伟大壮举和精神进行了歌颂。 《长征组歌》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历经艰险、英勇作战、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词的作者是一位亲历长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军,这位将军是: 《鸳鸯湖棹歌》一百首是清代诗人()创作的风俗诗组歌,主要描写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此后唱和者不断,棹歌逐渐成为描写江浙地区风土人情的一种重要风俗诗形式 《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在学习完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组歌》后,教师为让学生深刻理解并且正确使用学到的修辞手法.给出了以下句子: (1)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它们之间传情的信使。 (2)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3)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 (4)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 下面几位同学的回答不正确的一项是()。 在学习完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组歌》后,教师为让学生深刻理解并且正确使用学到的修辞手法,给出了以下句子: (1)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它们之间传情的信使。 (2)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3)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 (4)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 下面几位同学的回答不正确的一项是( )。 在学习完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组歌》后,教师为让学生深刻理解并且正确使用学到的修辞手法,给出了以下句子:(1)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它们之间传情的信使。(2)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3)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4)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下面几位同学的回答不正确的一项是() 对下列课例进行点评分析。 过雪山草地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组歌”“混声合唱”及其结构特点。 2.通过视听、演唱、分析、比较、交流等活动,懂得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重要意义,感受作品催人泪下的真情实感。 3.能够有感情地演唱《过雪山草地》。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歌唱中体验歌词、旋律、力度、速度、配器的描绘性作用。 【教学用具】 钢琴、电子琴(存储伴奏用)、音响、电视机、VCD光盘。 【教学过程】 一、音画导入课前播放音乐片《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选曲《四渡赤水出奇兵》片段。 师:这首歌曲对于我们来说应该不陌生。请大家想一想,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再现了哪一历史事件? (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音乐历史知识回答这个问题。) 师:大家谈到了歌曲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红军长征的故事。这首歌曲正是《长征组歌》里的一首。今天,我向同学们介绍《长征组歌》中的另外一首--《过雪山草地》。 二、教授新课 1.熟悉作品师:首先,请同学们对照课本,听老师在钢琴上弹唱歌曲《过雪山草地》,由于是初听,只要大家根据我弹唱的速度、力度和情绪说出你的感觉就可以了。 (学生通过书面内容和感受教师的范唱,回答上面问题。) 2.学唱歌曲 (1)提示并练习歌谱中前八分、后十六分,前十六分、后八分的节奏难点。准确唱出歌中的纯四度、纯五度音程。 (2)跟着钢琴视唱歌谱(划2/4拍)。 (3)跟着钢琴唱歌词。 (4)请学生有表情地朗读歌词。教师可用中弱的力度弹奏歌曲旋律。这样做,一方面作为背景音乐对学生朗读进行衬托,另一方面可让学生感受到两者结合后的艺术效果。 (5)介绍“组歌”“混声合唱”的表演形式。 (6)利用电子琴存储功能制作伴奏,让学生再次演唱《过雪山草地》。 三、赏析作品 1.完整播放音乐片《长征组歌》选曲《过雪山草地》 (在学生观看片子过程中,教师不要随意打断片子的完整进行,但可以根据作品的发展变化设计重要插话,插话力求简单准确,起到引导学生欣赏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一定要和学生一起安静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作品的理解感悟中去。) 2.对欣赏作品的提示语设计《过雪山草地》可分为两个部分。即器乐部分和声乐部分。 器乐部分: (1)弦乐器的力度变化、半音级进出现。 (2)木管乐器的尖锐和铜管的粗粝使乐曲的情绪变得紧张。 (3)竹笛的柔和音色:夜色、草地、篝火的交织。 声乐部分: (4)第一段:女声齐唱,男声用缓慢、深沉的“MU”音衬托。 (5)“红军都是钢铁汉”的出现用坚定有力的节奏和音调,表现了钢铁汉般的雄姿。 (6)第二段:男高音领唱,完整重复第一段,演唱形式有了变化。 (7)“风雨浸衣骨更硬……”一个五度音程的跳跃,富于激情和豪迈。 (8)第三段:领唱与合唱的出现运用了复调呼应的手法,气势壮阔。 四、师生交流 1.引导学生从歌曲的艺术角度谈自己的感受。比如第一段一开始的女声齐唱,男声“MU”音的衬托达到了什么效果?第三段男高音领唱与合唱的复调处理在力度、音色和情绪上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2.对学生能全面地、认真仔细地欣赏给予肯定。 3.让学生知道自己有听艺术歌曲的能力,从此树立信心,开始关注经典作品。 4.还可把当年适逢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作为交流话题。 5.再次听赏歌曲的第三段并轻声随唱。 五、课堂小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阳春市一位老师"农业区位因素"一课的教学片段:教师多媒体播放MTV--阳春组歌之《甜甜的马水桔》(部分)。师:歌曲赞美了我们家乡的哪种特色水果?生:马水桔。师:我们家乡阳春在2003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马水桔之乡"。请大家回忆初中地理内容,我国有名的苹果产地在哪里?(多媒体展示阳春马水桔和山东烟台苹果的图片)师: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地的农业生产类型不同,说明它们有不同的区位选择。所谓区位,有两层含义:绝对区位(事物的位置)、相对区位(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农业区位选择就是农民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那么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呢?我们家乡为什么会成为"马水桔之乡",而烟台是苹果之乡呢?材料中教师采用了哪种问题情境创设方式,创设问题情境还有哪些方式?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但风格清新明丽,而且语言简洁通俗,平易近人,在唐代流传最为广泛。②杜塞尔多夫乒乓球世锦赛上,丁宁顶住赛前舆论压力,一路过关斩将,夺得女单冠军,确实是众望所归。③《长征组歌》的词曲作者肖华怀着长征战士的豪情和诗人的激情,以翻云覆雨的气势,铿锵有力的语言,深情描述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④因央视《百家讲坛》而成为公众人物的净崇年先生,在上大学期间,一有空就往图书馆跑,那里琳琅满目的图书吸引着他。⑤综艺节目一向以“快节奏、娱乐至上”闻名,《朗读者》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电视,用文化感染人,成为了综艺界的一股清流。⑥人生难免会经历挫折,面对生活中的痛苦,我们可以抒感慨、可以发牢骚,但是,千万不要在心里耿耿于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下面是“中国的民族”一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片段: 【课前安排】 1.收集并观察1980年版人民币上的人物分属于哪个民族。 2.收集反映部分少数民族文化和习俗的图文音像资料。 3.调查我国民族文化和习俗的图文音像资料。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教师:同学们,歌曲中唱到的五十六朵花,就是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构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课前我给同学们留了调查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调查的结果。(教师出示1980年版1角、2元、5元、10元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图片) 学生:我经过查找资料,了解到10元左侧是蒙古族,右侧是汉族。 学生:5角左侧是苗族,右侧是汉族。 学生:1角左侧是高山族,右侧是满族。 教师:好,刚才大家回答得非常好,可见大家课前的调查是非常认真的。下面,假如你是你所熟悉的那个少数民族的一员。你来给我们讲一下你们民族的情况。 学生: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藏族,根据我的调查,藏族人口459万,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藏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和吐蕃松赞干布联姻。从此藏族地区与中央政府往来密切。 学生: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学生:我为大家介绍苗族的服饰…… 教师:大家了解的可真多,有很多知识是老师都不知道的,希望大家能把这种探索的精神和习惯保持下去。下面我们播放一组歌曲,看谁能最先说出它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歌曲。(播放事先串接在一起的歌曲:《草原牧歌》《乌苏里船歌》《珠穆朗玛》《达坂城的姑娘》《刘三姐》《五朵金花》等) 问题: (1)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说明该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特点。(9分) (2)举例说明该教师利用这些资源的形式及其所起的作用。(7分) (3)评述课前布置的第三个活动要求及其课堂实施情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下面是“中国的民族”一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片段: 【课前安排】 1.收集并观察1980年版人民币上的人物分属于哪个民族。 2.收集反映部分少数民族文化和习俗的图文音像资料。 3.调查我国民族文化和习俗的图文音像资料。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教师:同学们,歌曲中唱到的五十六朵花,就是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构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课前我给同学们留了调查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调查的结果。(教师出示1980年版1角、2元、5元、10元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图片) 学生:我经过查找资料,了解到10元左侧是蒙古族,右侧是汉族。 学生:5角左侧是苗族,右侧是汉族。 学生:1角左侧是高山族,右侧是满族。 教师:好,刚才大家回答得非常好,可见大家课前的调查是非常认真的。下面,假如你是你所熟悉的那个少数民族的一员。你来给我们讲一下你们民族的情况。 学生: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藏族,根据我的调查,藏族人口459万,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藏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和吐蕃松赞干布联姻。从此藏族地区与中央政府往来密切。 学生: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学生:我为大家介绍苗族的服饰…… 教师:大家了解的可真多,有很多知识是老师都不知道的,希望大家能把这种探索的精神和习惯保持下去。下面我们播放一组歌曲,看谁能最先说出它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歌曲。(播放事先串接在一起的歌曲:《草原牧歌》《乌苏里船歌》《珠穆朗玛》《达坂城的姑娘》《刘三姐》《五朵金花》等) 问题: (1)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说明该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特点。(9分) (2)举例说明该教师利用这些资源的形式及其所起的作用。(7分) (3)评述课前布置的第三个活动要求及其课堂实施情况。(4分) 材斜:下面是“中国的民族”一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片断:【课前安排】1.收集并观察1980年版人民币上的人物分属于哪个民族。2.收集反映部分少数民族文化和习俗的图文音像资料。3.调查我国民族文化和习俗的图文音像资料。(导人新课,播放歌曲《56个民族56朵花》)教师:同学们,歌曲中唱到的56朵花,就是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构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课前我给同学们留了调查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调查的结果。(教师出示1980年版1角、2元、5元、10元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图片)学生:我经过查找资料,了解到10元左侧是蒙古族,右侧是汉族。学生:5角左侧是苗族,右侧是汉族。学生:1角左侧是高山族,右侧是满族。……教师:好,刚才大家回答的非常好,可见大家课前的调查是非常认真的。下面,假如你是你所熟悉的那个少数民族,你来给我的讲一下你们民族的情况。学生: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藏族,根据我的调查,藏族人口459万,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藏族历史悠久,文化灿拦,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和藏王松赞干布联姻,从此藏族地区与中央政府往来密切。学生: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豪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学生:我为大家介绍苗族的服饰?……教师:大家了解的真多,有很多知识是老师都不知道的,希望大家能把这种探索的精神和习惯保持下去。下面我们播放一组歌曲,看谁能最先说出它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教曲。(播放事先串接在一起的歌曲:《草原牧歌》《乌苏里船歌》《珠穆朗玛》《大阪城的姑娘》《刘三姐》《五朵金花》等)。(1)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说明该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特点。(9分)(2)举例说明该教师利用这些资源的形式及其所起的作用。(7分)(3)评述课前布置的第三个活动要求及其课堂实施情况。(4分)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下面八年级音乐学唱课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点评。 【教学课题】八年级(下)第四单元——你是这样的人 【教学内容】学唱《你是这样的人》,欣赏《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1)熟悉旋律,唱会歌曲。 (2)掌握技术,唱好歌曲。 (3)艺术处理,唱美歌曲。 【教学重点】 学唱曲艺音乐相关的片段。 【教学难点】 体验作品的意境、情感以及音乐表现。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赏析《沁园春·雪》 1.聆听歌曲《你是这样的人》,导入:我们从歌曲《你是这样的人》中感受出周恩来总理的伟大人格.做人就要做这样的人,回顾历史,其实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值得我们去学习。同学们,你们能够听出歌曲歌颂的是谁吗你了解他吗 2.聆听《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引出伟人——毛泽东。 3.师: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钟情于冰清玉洁、晶莹剔透的雪,岑参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欣喜,李白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的豪迈,柳宗元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无奈。毛泽东主席也钟爱那浑莽雪飞的大世界,1936年他创作了《沁园春·雪》,作曲家田丰、劫夫、生茂等曾先后为此词谱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沁园春·雪》,从音乐中去感受伟人的情怀。 4.聆听作品,初步感受。思考:你能够听出演唱者的音色特点吗用的是何种演唱方法呢你还能够听出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吗学生答。 5.播放视频.再次感受作品,前奏音乐部分师生朗诵作品。 师:你从音乐中感受到是什么样的速度吗(从容舒缓)旋律又有何特点呢(壮美、豪迈)你愿意和老师一起体验歌曲盼领唱部分吗 6.学唱第一句。感受节奏特点(铿锵有力),尤其是“万里雪飘”那一句(舒展、宽广),体验音乐所表现出的壮观景象。 7.聆听由韩红演唱的《中国1945之重庆风云》主题曲《沁园春·雪》,思考: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何特点(旋律由舒缓悠扬到铿锵有力,被韩红的歌声诠释得极为传神)。两首歌曲在创作风格上有何不同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教师进行小结。 B.对于两种不同旋律、不同演唱形式的作品,你比较喜欢哪一首呢简述你的理由。尊重音乐学习的主体——学生,同时激发学生尝试对自己所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分析,也是对赏析版块学习后的反馈。 三、赏析《蝶恋花·答李淑一》 1.从《沁园春.雪》中我们感受到伟人博大的胸怀与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当夫人杨开慧、亲密战友柳直荀壮烈牺牲离他而去,他表现出怎样的情怀呢 2.出示《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师朗诵作品,并简要介绍作品及背景。 这首词寄托了毛泽东对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也表达出一代伟人对烈士遗孀和昔日老友的关爱,表现出伟人的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情怀,也歌颂了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怀。 3.播放弹词开篇《蝶恋花·答李淑一》,初次聆听并思考: 作品的表演形式是怎样的(自弹自唱) 伴奏乐器是什么(琵琶) 语言有何特点(苏州方言,昊侬软语) 你从作品中感受到怎样的旋律特点呢 与前一首作品比较,你觉得它们的音乐表现形式是一样的吗聆听之后,小组对所呈示的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同时引出曲艺音乐——苏州弹词及弹词开篇的介绍。 4.出示图片,介绍苏州弹词及弹词开篇。 苏州弹词被誉为“江南明珠”,是江苏、浙江、上海一带颇具影响力的曲艺品种。演出形式有单档、双档、三档多人等,演员自弹自唱,并有以鼓击节和用弦索伴奏两种形式。主要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唱腔中由于使用苏州方言,形成了特有的曲调。 5.学唱第一、二乐句,引导学生参与对曲调的体验。 6.再次赏析作品,感受弹词曲调特点。 四、赏析《过雪山草地》 1.师:伟人的壮志与抱负、革命浪漫主义情怀与英雄主义精神,感染着红军战士,也正是这样一种精神的引领,工农红军才有了“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才有“以草为毯,以泥为毡.扎起军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2.初步聆听《过雪山草地》,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者的音色特点你知道选自哪部作品吗教师介绍组歌。 3.再次赏析作品,你能够听出歌曲分为几个部分吗重点聆听第二部分,这部分的旋律有何特点呢(情绪激昂、亢奋)演唱了几遍(三遍)每一遍的演唱形式又是什么呢(独唱、齐唱、合唱)从演唱形式、旋律特点中,你能够感受到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呢学生带着问题赏析完后讨论交流。 三首作品赏析完之后,教师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小结。教师对学生所学内容掌握情况的反馈。 五、课堂总结 略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