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A. 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 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 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 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580****44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1222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580****44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1223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答案
单选题
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个,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答案
单选题
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答案
主观题
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时期的分裂局面是在
答案
主观题
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时期的分裂局面是在
答案
单选题
据史书记载三国时期,我国已用茶叶制茶饼()
A.正确 B.错误
答案
主观题
晋武帝司马炎“宇量宏厚,明达好谋,容纳直言,未尝失色于人。”(《资治通鉴》第82卷),“宇量宏厚”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窝囊”,下面那个选项不能体现司马炎的“宇量宏厚”
答案
主观题
史书记载齐僖公的三个儿子是 。
答案
主观题
结束三国局面,形成统一的政权是:
答案
判断题
《三国演义》描写了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九十七年的历史。()
答案
热门试题
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结束的? 在讲三国分裂局面结束的历史时,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并按灭亡的先后顺序依次擦掉,其顺序应该是() 《三国志》记载,司马懿曾称赞诸葛亮为天下奇才() 中国西晋的第一代皇帝名字是叫曹丕?1.错误2.正确答:错误晋武帝司马炎,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西晋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都是追封的。(在题库A6有涉及)()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争不包括()。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争是什么? 在三国时期,曹操与孙刘联军之间的,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宣告了汉末三国以来群雄割据局面彻底结束的事件是 《三国演义》所根据之史书是陈寿的《三国志》与()的()。 据史书记载,我国早在()代就有了档案、图籍的收藏。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役是() 《三国演义》中哪场战斗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彻底结束于()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的字是() 下列史书记载有关阮籍的有 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时间是()。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争的是( )。 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时间是(  )。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