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甲与乙因夫妻感情不和分居,而后甲于2001年3月1日把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的房屋租赁给丙,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2年的房屋租赁合同。2003年4月1日丁向甲提出以40万元购买甲的房屋,双方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在双方准备去办理房产变更登记前数日,甲遇到丙,其愿以40万元买下该房,但甲不同意。这时乙正与甲为离婚而诉讼。现就本案回答以下问题: 3、就房屋买卖关系而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甲将房屋租与丙的情况下,甲若出售该房屋,应事先征得丙的同意
B. 乙可以要求法院撤销甲与丙的房屋买卖合同
C. 因甲与丁未办理房产变更登记,故该买卖合同不生效
D. 该房屋应当属于甲乙的共有财产,出售房屋应得到乙的同意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331****15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4342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331****15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4343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判断题
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一年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一种情形。
A.对 B.错
答案
判断题
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一年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一种情形。
答案
单选题
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一年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一种情形。()
A.正确 B.错误
答案
单选题
甲与乙因夫妻感情不和分居,而后甲于2001年3月1日把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的房屋租赁给丙,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2年的房屋租赁合同。2003年4月1日丁向甲提出以40万元购买甲的房屋,双方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在双方准备去办理房产变更登记前数日,甲遇到丙,其愿以40万元买下该房,但甲不同意。这时乙正与甲为离婚而诉讼。现就本案回答以下问题: 3、就房屋买卖关系而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在甲将房屋租与丙的情况下,甲若出售该房屋,应事先征得丙的同意 B.乙可以要求法院撤销甲与丙的房屋买卖合同 C.因甲与丁未办理房产变更登记,故该买卖合同不生效 D.该房屋应当属于甲乙的共有财产,出售房屋应得到乙的同意
答案
单选题
甲与乙因夫妻感情不和分居,而后甲于2001年3月1日把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的房屋租赁给丙,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2年的房屋租赁合同。2003年4月1日丁向甲提出以40万元购买甲的房屋,双方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在双方准备去办理房产变更登记前数日,甲遇到丙,其愿以40万元买下该房,但甲不同意。这时乙正与甲为离婚而诉讼。现就本案回答以下问题: 1、就房屋租赁关系而言,下列表达错误的是( )
A.甲与丙的房屋租赁合同可以采取书面形式,也可以采取口头形式 B.甲将房屋卖丁后,丁有权要求终止原租赁合同 C.在租赁期限内,如丙将租赁的房屋转租无需得到甲的同意 D.甲将房屋卖丁后,丙对该房屋有优先购买权
答案
单选题
甲与乙因夫妻感情不和分居,而后甲于2001年3月1日把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的房屋租赁给丙,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2年的房屋租赁合同。2003年4月1日丁向甲提出以40万元购买甲的房屋,双方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在双方准备去办理房产变更登记前数日,甲遇到丙,其愿以40万元买下该房,但甲不同意。这时乙正与甲为离婚而诉讼。现就本案回答以下问题: 2、根据本案乙提出的离婚诉讼理由能够得到法院支持的是( )
A.甲实施家庭暴力  B.甲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B.C.甲与乙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D.甲与他人同居的
答案
单选题
甲与现役军人乙因婚前缺乏了解,婚后感情不和,自2002年5月7日起长期分居。2004年5月8日,甲向法院提出离婚请求,法院应如何处理()
A.不得判决离婚 B.是否判决离婚须得乙同意 C.判决离婚 D.处理方式与一般的离婚一样
答案
判断题
夫妻双方因感情不和分居满1年,经调解无效的,准予离婚。
A.对 B.错
答案
单选题
如果夫妻感情不和,分居已达一定时间,足以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应准予离婚。该期间为 ( )
A.1年以上 B.2年以上 C.3年以上 D.4年以上
答案
单选题
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因感情不和分居达一定时间,足以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应准予离婚,该期间为()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答案
热门试题
甲、乙婚后购得房屋一套,仅以甲的名义进行了登记,后因夫妻感情不和,乙于2015年1月15日向登记机关办理了异议登记手续,2015年1月20日,甲擅自将该房屋出售给丙并通过私人关系办理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根据物权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说法符合规定的有() 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如果夫妻感情不和,分居已达一定时间,足以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应准予离婚,该期间为( ) 夫妻因感情不和分居满()年的,且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甲、乙婚后购得小轿车一辆,仅以甲的名义进行了登记,后因夫妻感情不和,乙于2012年1月15日向登记机关办理了异议登记手续,2012年1月20日,甲擅自将该车出售给丙且当即完成交付,但未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根据物权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符合规定的有() 甲、乙因夫妻感情不和向某法院起诉离婚,法院受理了该案件。下列关于该案件是否公开审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甲(男)与乙(女)经人介绍相识后于1996年登记结婚,婚后生育一个女孩,由于甲经常出差,夫妻感情逐渐淡漠。从1999年5月起,甲与女同学丙通奸,被乙发现后,甲索性在外租房和丙同居生活,甲乙为此经常争吵,夫妻关系恶化,自2001年初两人分居。2004年1月,乙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向甲提出损害赔偿的请求。根据上述案情,回答以下问题并简述理由:(1)法院能否判决甲乙离婚?(2)乙提出离婚损害赔偿的请求能否得到支持? 甲向乙借款2000元,约定2015年1月1日还款。因甲届期未还,乙于2015年2月3日向甲写了一封信催促还款,甲于2015年2月10日收到该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两人是夫妻,后因感情不和,甲提起离婚诉讼,诉讼过程中,甲死亡,乙不再对甲享有继承权。 甲、乙于1980年3月5日共同创作完成一部作品,甲于1993年5月8日去世,乙于2001年7月6日去世,该作品受法律保护的截止时间是( )。 甲于1995年2月1日失踪,其妻子乙于1999年7月3日向法院申请宣告甲死亡,法院发出1年公告后,于2000年8月4日判决宣告甲死亡,则依法,甲死亡的日期为() 甲于1995年2月1日失踪,其妻子乙于1999年7月3日向法院申请宣告甲死亡,法院发出1年公告后,于2000年8月4日判决宣告甲死亡,则依法,甲死亡的日期为() 甲(男)与乙(女)经人介绍相识后于1996年登记结婚,婚后生育一个女孩。由于甲经常出差,夫妻感情逐渐淡漠。从1999年5月起,甲与女同学丙通奸,被乙发现后,甲在外租房和丙同居生活,并生育一男孩。甲乙为此经常争吵,夫妻关系恶化,自2001年初两人分居。2004年1月,乙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请求与甲离婚并向甲提走损害赔偿的请求,但甲不同意离婚。根据上述案情,回答以下问题并说明理由:①法院能否判决甲乙离婚?②乙要求离婚损害赔偿的请求能否得到支持? 甲向乙借款3万元,而乙欠甲3万元。甲的债务于2009年2月9日到期,乙的债务于2009年8月8日到期。2009年2月10日,甲与乙经过协商达成协议,两笔债务相抵,双方互不相欠。甲与乙的行为属于()。 甲向乙借款3万元,而乙欠甲3万元。甲的债务于2013年2月9日到期,乙的债务于2013年8月8日到期。2013年2月10日,甲与乙经过协商达成协议,两笔债务相抵,双方互不相欠。甲与乙的行为属于() 甲公司于2010年3月1日将一台机器寄存于乙公司。2010年4月1日,机器因乙公司保管不善受损。甲公司于2011年3月1日提取机器时发现机器受损。2012年9月1日,甲公司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赔偿损失。在诉讼中,乙公司提出了诉讼时效抗辩。甲公司拟提出下列主张,其中能抵销乙公司的抗辩的是( )。 甲公司于2010年3月1日将一台机器寄存于乙公司。2010年4月1日,机器因乙公司保管不善受损。甲公司于2011年3月1日提取机器时发现机器受损。2012年9月1日,甲公司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赔偿损失。在诉讼中,乙公司提出了诉讼时效抗辩。甲公司拟提出下列主张,其中能抵销乙公司的抗辩的是() 甲向乙借款1万元,而乙欠甲3万块砖。甲的债务于2009年2月9日到期,乙的债务于2009年8月8日到期。2009年2月10日,甲与乙经过协商达成协议,两笔债务相抵,双方互不相欠。甲与乙的行为属于(  )。 甲向乙借款1万元,而乙欠甲3万块砖。甲的债务于2017年2月9日到期,乙的债务于2017年8月8日到期。2017年2月10日,甲与乙经过协商达成协议,两笔债务相抵,双方互不相欠。甲与乙的行为属于()。 甲乙二人经人介绍相识,在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两人于1999年5月1日登记结婚,2000年7月10日生下一子丙。婚后,两人感情不和,甲经常对乙施加暴力,将甲多次殴打伤住院。2000年10月,甲结识了一未婚女子丁,即与丁长期共同居住,对乙和丙不管不问。为达到与丁结婚的目的,于2002年12月17日以夫妻不和为由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问: 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一年,法院应当准予离婚()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