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唐朝时“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不可参加科举考试,这一现象说明唐朝科举制().

A. 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 成为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C. 士族势力已经走向衰亡
D. 严格控制参加考试的人数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12****67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4654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12****67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4655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热门试题
经过唐朝200多年的发展,科举考试终于形成了()、()、()、()和()五种考试方法 唐代,儿童参加科举考试,称“()”。宋代为童子科。 李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原因是什么? 李贺因避母讳不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 ) “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管兵,内外族婚„„刑家之子.工商殊类。”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唐朝科举制()①有资格限制②以门第出身为标准③反映了重农抑商观念④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我国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中,能参加会试考试的是( ) 我国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中,能参加会试考试的是()。 我国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中,能参加会试考试的是() 李白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是因为他对功名不甚在意() 隋唐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被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 我国明清时期,采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科举考试中的“解元”指的是()。 科举考试终结于()。 ( )科举考试被废除。 甲、乙、丙、丁四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考生,甲是唐朝人,乙是南宋人,丙是北宋人,丁是明朝人,你能判断他们中哪个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只需要看“四书五经”的内容吗? 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多了,录取标准总成为问题。唐朝科举考试考诗赋,宋朝则考“经义”,即仁义道德,演变到明朝,又在“经义”中渐渐演变出八股取士制度。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意在() 明清时期参加科举考试者需通过(),才取得做官资格 唐代科举考试没有出身门第的限制,考生可自行报名投考。这一做法()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说:“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这说明科举考试是() 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科举考试的殿试始于( )。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