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出自()

A. 《易传》
B. 《孟子》
C. 《荀子》
D. 《中庸》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415****27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6941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415****27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6942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出自()
A.《易传》 B.《孟子》 C.《荀子》 D.《中庸》
答案
单选题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
A.则能尽人之性 B.则能尽物之性。 C.则可赞大地之化育 D.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答案
主观题
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
答案
主观题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此段话出自
答案
单选题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此段话出自()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答案
单选题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它强调(  )的重要性。
A.诚实守信 B.掌握政权 C.运筹帷幄 D.法律法规
答案
单选题
“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是从()的角度来理解诚。
A.本体 B.现象 C.本质 D.实质
答案
主观题
“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是从()的角度来理解诚。
答案
主观题
孙中山曾向()上书,提出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尽其流”的主张
答案
单选题
“衍祖宗一脉真传,克忠克孝;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出自明代廉吏,被誉为“天下清官”的是()
A.喻思恂 B.喻应豸 C.喻思慥
答案
热门试题
“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出自于()。 “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出自于() “衍祖宗一脉真传,克忠克孝;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出自明代廉吏,被誉为“天下清官”的是__。146() (名词解析)天下惟器 “惟楚有才”出自()。 “惟楚有才”出自() 1894年,孙中山向____上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 1894年,孙中山向()上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 “惟陈言之务去”出自 孟子说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 则知天矣。”这句话出自《 》 居官有二语: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出自()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出自于? “天下为天下之天下”的主张出自() “不役耳目,百度惟真。”出自()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是出自典籍()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是出自典籍(????)。 “衍祖宗一脉真传,克忠克孝;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出自明代廉吏,被誉为“天下清官”的是____。(出题单位:重庆市委直属机关工委 推荐单位:重庆学习平台) 孙中山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意在()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出自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出自()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