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写“我”与年轻人的对话有什么目的? 材料
①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在它们的翅膀底下,晚霞已到最艳丽的时刻。西山在朦胧中涂抹了一层娇红,轮廓渐渐清楚起来。那娇红中又透出一点蓝,显得十分凝重,正配得上空气中摸得着的寒意。
②这景象也是我熟悉的,我不由得闭上眼睛。
③“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身旁的年轻人在自言自语。事隔三十余年,我又在和年轻人辩论了。我不怪他们,怎能怪他们呢!我嗫嚅着,很不理直气壮。“留下来吧!就因为是废墟,需要每一个你啊。”
④“匹夫有责。”年轻人是敏锐的,他清楚地说出我嗫嚅着的话。(“但是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更好地让每一个我尽责任?”)他微笑,笑容介于冷和苦之间。
⑤我忽然理直气壮起来:“那‘怎样’,不就是内容吗?”
⑥他不答,我也停了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迤逦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远山凹处,红日正沉,只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⑦树旁乱草中寒窣有声,原来有人作画。他正在调色板上蘸着颜色,蘸了又擦,擦了又蘸,好像不知怎样才能把那奇异的色彩捕捉在纸上。
⑧“他不是画家。”年轻人评论道,“他只是爱这景色——”
⑨前面高耸的断桥便是整个圆明园唯一的遗桥了。远望如一个乱石堆,近看则桥的格局宛在。桥背很高,桥面只剩了一小半,不过桥下水流如线,过水早不必登桥了。
⑩“我也许可以想一想,想一想这废墟的召唤。”年轻人忽然微笑说,那笑容仍然介于冷和苦之间。
11我们仍望着落照。通红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远山显出一层层深浅不同的紫色。浓处如酒,淡处如梦。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
12仿佛听得说要修复圆明园了,我想,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最好是远瀛观一带,或只是这座断桥,也可以的。
13为了什么呢?为了凭吊这一段凝固的历史,为了记住废墟的召唤。
主观题

文章中写“我”与年轻人的对话有什么目的?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85****42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8463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85****42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8464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主观题
文章中写“我”与年轻人的对话有什么目的?
答案
单选题
在深圳,为什么年轻人很多()
A.城市发展快,机遇多,吸引年轻人 B.老年人都回老家了,自然年轻人多 C.城市年轻,对年轻人没有偏见,更看重能力 D.没有地域偏见,来了就是深圳人
答案
填空题
有个年轻人说:“多年来我确信:根本没有什么信念之类的东西!”这个青年的想法违背了_▲_律。
答案
填空题
有个年轻人说“多年来我确信:根本没有什么信念之类的东西!”这个青年的想法违背了  律。
答案
单选题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年轻人指的是()
A.刘世吾 B.林震 C.赵慧文 D.韩常新
答案
判断题
《梅雨之夕》的“我”是一个未婚的年轻人()
答案
单选题
年轻人()
A.关于高血压的降压目标<120/90mmHg B.关于高血压的降压目标<130/80mmHg C.关于高血压的降压目标<140/90mmHg D.关于高血压的降压目标<150mmHg E.关于高血压的降压目标<160mmHg
答案
单选题
年轻人()
A.<120/90mmHg B.<130/80mmHg C.<140/90mmHg D.<150mmHg E.<160mmHg
答案
主观题
有人说年轻人有活力和创新精神,也有人说年轻人脆弱,缺乏担当,你怎么看?
答案
单选题
与年轻人相比较,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变化有
A.血管管壁变硬、弹性降低 B.使周围血管阻力减小 C.冠状动脉血管腔变窄 D.心输出量减少 E.窦房结内自律细胞减少
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