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洪武元年,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他对学士朱升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洪武三年,正式明确“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

A. 力图阻止相权的扩大
B. 注意吸取前朝政权覆亡的教训
C. 欲抑制外戚,严防恃宠干政
D. 欲限制女性人身自由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76****82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7021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76****82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7022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洪武元年,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他对学士朱升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洪武三年,正式明确“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
A.力图阻止相权的扩大 B.注意吸取前朝政权覆亡的教训 C.欲抑制外戚,严防恃宠干政 D.欲限制女性人身自由
答案
主观题
明太祖洪武称帝
答案
单选题
《明史·钱唐传》记载:“帝(明太祖)尝览《孟子》,……谓:‘非臣子所宜言。’议罢其配亨。卒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云。”导致明太祖“怒孟”的原因是()
A.明太祖加强专制皇权,孟子宣讲民本 B.明太祖认为人性本恶,孟子主张性善 C.明太祖信用法家思想,孟子代表儒家 D.明太祖出生农民家庭,孟子依附权势
答案
单选题
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把其品级仅定为正五品(远低于正二品的六部尚书),其职责也仅仅是以备皇帝顾问。明太祖这一设定意在()  
A.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B.削弱内阁权力 C.消除威胁皇权的因素 D.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单选题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
A.应天府 B.顺天府 C.承天府 D.应昌府
答案
单选题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六年,正式制定《大明律》,颁于全国。()
A.错误 B.正确
答案
单选题
上(明太祖)日:“昔汉武帝用东郭咸阳、孔仅之徒为聚敛之臣,剥民取利,海内苦之。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进竞,天下骚然,此可为戒。”明太祖()。
A.肯定王安石变法,认为王安石为下层民众进入仕途提供了机会 B.否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历代变法都是对民众的盘剥,并不可取 C.否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君臣不能以变法为名行敛财之实而苦天下 D.肯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孔仅等人是为君聚敛而王安石是为国理财
答案
单选题
明太祖朱元璋曾说:“惟唐太宗皇帝英姿盖世,武定四方……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高度评价唐太宗,是因为唐太宗开创了()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康乾盛世 D.文景之治
答案
单选题
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其中“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指的是(  )。
A.设置市舶司 B.选文臣掌军权 C.设置理藩院 D.选文官任知州
答案
单选题
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其中“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指的是()。
A.设置市舶司 B. C.派文官任知州 D. E.设置理藩院 F. G.选文臣掌军权
答案
热门试题
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其中“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指的是( )。 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谱集是____,是明太祖之子朱权编纂的。 明太祖定都南京,重建国学于鸡鸣山下。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改国子学为()。 《神奇秘谱》:明太祖朱权于1425年编印的我国最早的琴曲集.()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五年五月诏告天下:“今州县城市乡村,或有冻馁不能自存者,令里中富室假贷钱谷以资养之,工商农业皆听其故。”此规定反映出()。 明太祖属于()。 明代自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至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1644),共277年。这是中国文学从中古走向近代的转型时期。其突出特征不包括()。 史书载:“我朝以儒立国,故命宰相读书,用儒臣典狱,以文臣知州,卒成一代文明之治。”引文中的“我朝”指的是( )。 史书载:“我朝以儒立国,故命宰相读书,用儒臣典狱,以文臣知州,卒成一代文明之治。”引文中的“我朝”指的是()。 《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说:“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从文中可以看出()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间,手订四编《大诰》,共236条。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间,手订四编《大诰》,共236条。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间,手订四编《大诰》,共236条。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其中“太祖”指的是()。 宋太祖“选儒臣(文人)干事者百余,分治大籓(藩)”,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 《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时说:“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从文中可以看出() 明太祖是朱元璋的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间,手订四编《大诰》,共236条。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2014年) 朱元璋又称为明太祖,其中“太祖”是朱元璋的()。 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原名朱重八,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改人名和动物名的现象,如明太祖手下将领冯国胜改名冯胜,明太祖将猪改为“肥肥”,后又改为“彘”或“豕”。甚至有人将吃猪肉改为吃“耗子肉”。甚至将元宝改为“通宝”。这说明()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