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春秋时提出“国将亡,必多制”的是()

A. 孔子
B. 叔向
C. 子产
D. 邓析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17****44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6685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617****44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6686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热门试题
亡阳多因() 亡阴多因() 历史上,孙权强调“存不忘亡,安必虑危”。() “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出自哪部兵书()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出自()之口。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出自()之口。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少则多,多则惑”,说明了() 在保路运动中提出“路存与存,路亡与亡”口号的是()。 春秋时,反对晋国将法典铸在鼎上公布的人是() 提出“公共服务将逐渐转化为合同制而非官僚制”的是英国的()。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提出此观点的是() 墨子提出“春秋无义战”。() 墨子提出“春秋无义战”() 提出国民财富的增长意见进而提出分工的人是()。 提出“暑必兼湿”的医家是()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立戒》)虚名和人的生命、货利与人的价值哪一个更可贵?争夺货利还是重视人的价值,这二者的得与失,哪一个弊病多呢?老子在本章里是怎样看待这个尖锐问题的呢? 管仲说:“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这实际上反映了春秋时期() 在亡阴、亡阳时,关键耗损的物质是 “物多必贱”的观点()。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