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2021年3月5日,张某在网上捏造事实,对已故某烈士进行肆意诽谤、辱骂和嘲讽,引发大批网民围观、评论,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公安机关根据网友举报,对张某立案侦查。对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对张某不得取保候审
B. 张某涉嫌寻衅滋事罪
C. 该案不适用刑事和解程序
D. 张某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312****53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6543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312****53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6544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多选题
2021年3月5日,张某在网上捏造事实,对已故某烈士进行肆意诽谤、辱骂和嘲讽,引发大批网民围观、评论,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公安机关根据网友举报,对张某立案侦查。对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对张某不得取保候审 B.张某涉嫌寻衅滋事罪 C.该案不适用刑事和解程序 D.张某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
答案
单选题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较重的,应()
A.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B.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C.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D.处1000元罚款
答案
单选题
捏造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是( )
A.诽谤 B.欺诈 C.胁迫 D.侮辱
答案
单选题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较重的,应()
A.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B.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C.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答案
主观题
下列情形构成诽谤罪的是: 张某捏造诽谤他人的事实并在互联网上发布,该信息实际被浏览次数达到3500次|杜某捏造诽谤他人的事实并在信息网络发布,造成了被诽谤人的父亲精神失常|王某捏造诽谤他人的事实并在互联网上发布,该信息被转发600次|雷某因诽谤被处行政拘留5日后,在二年内又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
答案
多选题
2003年4月1日张某被李某打了一顿,张某当时只觉得疼痛,后来由于疼痛难忍,张某于2003年5月1日到医院检查时发现肋骨骨折。2003年5月10日张某找到李某,要求李某赔偿,李某拒绝赔偿。2003年9月10日张某被人绑架,直至2004年1月8日张某才被解救出来。2004年9月5日张某向法院起诉,要求李某赔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张某请求权的20年诉讼时效期间从2003年5月1日起算 B.2003年5月10日张某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断 C.2003年9月10日张某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D.2004年9月5日张某的请求权已经超出诉讼时效
答案
多选题
2003年4月1日张某被李某打了一顿,张某当时只觉得疼痛,后来由于疼痛难忍。张某于2003年5月1日到医院检查时发现肋骨骨折,2003年5月10日张某找到李某,要求李某赔偿,李某拒绝赔偿,2003年9月10日张某被人绑架,直至2004年1月8日张某才被解救出来,2004年9月5日张某向法院起诉,要求李某赔偿,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张某请求权的20年诉讼时效期间从2003年5月1日起算 B.2003年5月10日,张某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断 C.2004年3月10日,张某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D.2004年9月5日.张某的请求权已经超出诉讼时效
答案
单选题
派出所民警张某,2005年5月5日负责查处一起赌博案件,5月7日,县公安局决定张某回避。对张某回避前的调查行为,( )。
A.仍然有效 B.无效 C.由派出所所长决定是否有效 D.由县公安局决定是否有效
答案
写作题
信访人不得歪曲事实、捏造事实,也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答案
单选题
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属于()行为。
A.学术失范 B.学术不端 C.学术腐败
答案
热门试题
李某通过网络捏造事实诽谤王某,情节严重,王某向法院起诉李某,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法院可以要求gongan机关提供协助() 李某通过网络捏造事实诽谤王某,情节严重,王某向法院起诉李某,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李某通过网络捏造事实诽谤王某,情节严重,王某向法院起诉李某,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法院可以要求公桉机关提供协助() 张某借给王某3万元,约定2019年5月1日还款。因王某到期未还,张某于2019年5月8日邮寄催款信件,王某于2019年5月10日收到此信,但直到2019年5月12日才拆阅此信。该债权诉讼时效中断的日期是()。 张某借给王某3万元,约定2013年5月1日还款。因王某到期未还,张某于2013年5月8日邮寄催款信件,王某于2013年5月10日收到此信,但直到2013年5月12日才拆阅此信。该债权诉讼时效中断的日期是( )。 1998年2月3日,张某死亡。2月6日,张某之父死亡。张某育有一女。张某之女据何取得张某之父的财产()。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 投标人捏造事实、伪造材料进行投诉的,应当承担()。 公务员提出申诉,应当(),不得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 以下不属于“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情形是()。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给予______处分。 捏造事实诬告陷宙他人的,应当受到治安处罚。 张某于1999年2月1日因抢劫罪被逮捕。2000年3月1日,张某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2001年5月10日,张某有重大立功表现,2002年4月1日,被依法裁定减为有期徒刑20年。张某刑满释放之日为( )。 2011年12月1日,张某欠郭某的货款到期;2011年12月3日,张某为逃避债务放弃对刘某的到期债权;2012年2月1日,郭某向人民法院提起撤销权诉讼;2012年3月16日,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张某的行为。根据债法理论,张某放弃对刘某到期债权的行为,自(  )失去法律约束力。 2011年12月1日,张某欠郭某的货款到期;2011年12月3日,张某为逃避债务放弃对刘某的到期债权;2012年2月1日,郭某向人民法院提起撤销权诉讼;2012年3月16日,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张某的行为。根据债法理论,张某放弃对刘某到期债权的行为,自()失去法律约束力 2018年12月1日,张某欠郭某的货款到期;2018年12月3日,张某为逃避债务放弃对刘某的到期债权;2019年2月1日,郭某向人民法院提起撤销权诉讼;2019年3月16日,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张某的行为。根据债权法律制度的规定,张某放弃对刘某到期债权的行为,自()失去法律约束力 2015年3月5日,甲公司与张某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1年,试用期1个月,每月15日发放工资。张某3月9日上岗工作。甲公司与张某建立劳动关系的起始时间是()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处分 2012年3月3日,甲市仲裁庭对张某与李某的合同纠纷案件作出裁决;2012年3月6日,张某收到该裁决书,看了裁决书内容后,张某拟申请撤销。根据仲裁法律制度的规定,张某申请撤销的期满日为(  )。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