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题库分类
下载APP
帮助中心
首页
考试
搜题
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查试题
>
学历类
>
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请回答:(1)这段文字出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2)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什么观点?(3)解释下列句子中带括号的词语: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然则非诗之能(穷人)
主观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请回答:(1)这段文字出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2)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什么观点?(3)解释下列句子中带括号的词语: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然则非诗之能(穷人)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22****62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069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22****62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2070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搜索
相关试题
换一换
主观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请回答:(1)这段文字出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2)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什么观点?(3)解释下列句子中带括号的词语: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然则非诗之能(穷人)
答案
主观题
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将这段文字中的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答案
主观题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有什么含义?
答案
判断题
欧阳修为何要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答案
主观题
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1.指出这段文字的论点。2.说明这段文字的写作特点。3.作者感叹“岂独伶人也哉”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
简答题
词语解释。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忽微:所溺:伶:
答案
主观题
阅读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书》日:“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 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因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A.A 最能体现这段文字主要观点的是哪两句? B.B 这里运用了哪两种论据? C.C 作者用什么方法来突出中心论点?请略加说明。
答案
主观题
材料全屏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7【简答题】这段文字中有一句为全文的中心论点,为哪一句?
答案
主观题
阅读《谈时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题。
A.问题在,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如何去打发它。梁任公先生最恶闻“消遣”二字,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的去“杀时间”。他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哪里还有时间可供消遣不过打发时间的方法,亦人各不同,士各有志。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舟楫往来,熙熙攘攘,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砷侍卫在侧,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字。”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以人废言。 B.和珅说的话是否有道理作者为什么说“我们不可以人废言”
答案
主观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1)将“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译成现代汉语。(2)此段文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答案
热门试题
下面四段文字哪一段表达最准确:
阅读《宝黛吵架》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br/>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br/>(1)将“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译成现代汉语。<br/>(2)此段文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苦哉远征人,飘飘穷四遐。”出自哪位诗人的《从军行》?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暗:穿: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将“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译成现代汉语。
“古之存身者,不以辩饰知,不以知穷天下,不以知穷德,危然处其所而反其性已,又何为哉!道固不小行,道固不小识。小识伤德,小行伤道。故曰,正己而已矣。乐全之谓得志。”出自()。
“古之存身者,不以辩饰知,不以知穷天下,不以知穷德,危然处其所而反其性已,又何为哉!道固不小行,道固不小识。小识伤德,小行伤道。故曰,正己而已矣。乐全之谓得志。”出自()。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br/>《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br/>(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br/>举:<br/>莫:<br/>(2)将“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译成现代汉语。<br/>(3)将“忧劳可
阅读第一段文字,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阅读《苦恼》中的一段文字,回答 30~32 小题。第 30 题 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逆:就:滋:淫辞: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7~29 小题。第 27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J加点字的含义。考课:放:榜:
②然陷其身害,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在Flash中使用下列哪种命令可以将一段文字分离为多带带的文字?
词语解释。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然: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诟:尤:(2)将“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译成现代汉语。(3)这段话的主要内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br/>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br/>(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br/>诟:<br/>尤:<br/>(2)将“引绳而绝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举:莫:(2)将“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译成现代汉语。(3)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两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将“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两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5)这一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6)这段文字在论据上有何特点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免费查看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
20
次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获取验证码
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免费注册
新用户使用手机号登录直接完成注册
忘记密码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
【个人中心】
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
手机号后六位
我知道了
APP
下载
手机浏览器 扫码下载
关注
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
微信
小程序
微信扫码关注
领取
资料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