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高秆抗锈病小麦(DDTT)与矮秆不抗锈小麦(ddtt)杂交,F1自交后,将F2中的全部矮秆抗锈病小麦种子再种植(自交),按自由组合规律在F3960株中能稳定遗传的矮秆锈病的株数是()

A. 480
B. 450
C. 320
D. 160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517****81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9224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517****81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9225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高秆抗锈病小麦(DDTT)与矮秆不抗锈小麦(ddtt)杂交,F1自交后,将F2中的全部矮秆抗锈病小麦种子再种植(自交),按自由组合规律在F3960株中能稳定遗传的矮秆锈病的株数是()
A.480 B.450 C.320 D.160
答案
单选题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矮秆感锈,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杂交亲本基因型为()。
A.Ddrr×ddRr B.DdRR×ddrr C.DdRr×ddrr D.DDRr×ddrr
答案
单选题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矮秆感锈,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亲本基因型为()。
A.Ddrr×ddRr B.DdRR×ddrr C.DdRr×ddrr D.DDRr×ddrr
答案
单选题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矮秆感锈,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亲本基因型为()。
A.drr×ddRr B.dRR×ddrr C.dRr×ddrr D.Rr×ddrr
答案
主观题
有两纯种小麦,一种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种是矮秆易感锈病(ddtt)。要利用这两个品种的小麦培育出矮秆抗锈病的优良小麦品种,育种小组提出了三种育种方案: 方案一:DDTT×ddtt→F1→F2------→矮秆抗病新品种 方案二:DDTT×ddtt→F1→F1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矮秆抗病新品种 方案三:DDTT和ddtt的种子幼苗进行X射线、紫外线照射综合处理------→矮秆抗病新品种 方案三的育种原理是()
答案
主观题
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是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的两个品种,经杂交后得到F1,F1自交后得F2。请回答: 在3200株F2中,理论上计算符合生产要求的有 () 株
答案
单选题
纯合高秆抗病小麦(DDTT)与纯合矮秆易染病小麦(ddtt)杂交育种,F2产生符合要求的植株(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植株)占总数的()
A.1/4 B.3/16 C.1/16 D.9/16
答案
单选题
用高秆抗病小麦(DDTT)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ddtt)为原始材料,培育矮抗小麦,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要想在F2中获得90株“矮抗”小麦,应至少从F1植株上选取多少粒种子点播()
A.1140粒 B.480粒 C.360粒 D.270粒
答案
单选题
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高秆抗锈病小麦×矮秆易染锈病小麦F1雄配子幼苗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下列有关此种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程①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B.过程④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 C.过程②利用原理是染色体畸变 D.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答案
主观题
有两纯种小麦,一种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种是矮秆易感锈病(ddtt)。要利用这两个品种的小麦培育出矮秆抗锈病的优良小麦品种,育种小组提出了三种育种方案: 方案一:DDTT×ddtt→F1→F2------→矮秆抗病新品种 方案二:DDTT×ddtt→F1→F1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矮秆抗病新品种 方案三:DDTT和ddtt的种子幼苗进行X射线、紫外线照射综合处理------→矮秆抗病新品种 方案二的育种方法叫(),F1产生的花粉的基因型为()。改变染色体数目,用()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此种育种方式的原理是()
答案
热门试题
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个是矮秆易染锈病(ddtt),现有三组实验:第一组是:DDTT×ddtt→F1(自交)→F2→选取矮秆抗锈病品种连续自交、筛选 第二组是:DDTT×ddtt→F1,并将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然后染色体加倍 第三组是: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 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秆抗锈病品种。试问:第三组方法出现ddTT后代是偶然的、个别的,它是DDTT通过()来实现的。 育种专家用高秆抗锈病水稻与矮秆不抗锈病水稻杂交,培育出了矮秆抗锈病水稻,这种水稻出现的原因是() 假如有两种纯种小麦,一种是是高秆(D),能抗锈病(T);另一种是矮秆(d),易染锈病(t)。用这两种纯种小麦进行以下两种不同的育种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A: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锈病→F1高秆抗锈病→F2矮秆抗锈病→F3矮秆抗锈病……→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 B:矮秆抗锈病→配子→幼苗→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B方法为()育种,①过程最常用的方法是() 现有矮秆抗锈病小麦若干(其中纯种ddTT占1/3)。让其自交,则子代中符合生产要求的小麦种子占子代总数的比例是() 已知小麦中高秆对矮秆(抗倒状)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在以纯合高秆抗病小麦和纯合矮秆不抗病小麦为亲本,培育抗病抗倒状小麦的过程中() 假如有两个纯种小麦品种,一种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种是矮秆(d)易染锈病(t)。用这两个小麦品种可培育出矮秆抗锈病的小麦新品种。杂交后代中最符合生产要求的基因型是()。 用抗倒伏、不抗锈病的小麦与不抗倒伏、抗锈病的小麦F1培育出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小麦的品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麦高秆(H)对矮秆(h)是显性。现有两株高秆小麦,它们的亲本中都有一株矮秆小麦,这两株小麦杂交,在F1中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 已知小麦中高秆对矮秆(抗倒伏)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以纯合高秆抗病小麦和纯合矮秆不抗病小麦为亲本,培育矮秆抗病小麦,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小麦中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现有高秆抗病小麦进行自交,后代中出现高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四种类型的比例是59:16:16:9,则两基因间的交换值是() 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是纯合体。请选出“鉴别保存纯合体抗锈病小麦”最佳方案() 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是纯合体。请选出“鉴别保存纯合体抗锈病小麦”最佳方案() 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是纯合体。请选出“鉴别保存纯合体抗锈病小麦”最佳方案() 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与抗锈病之比为() 东北麦区以抗小麦()锈病为主 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杂合子。需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应该选用下列哪种方法最为简便、易行() 小麦抗锈病对易染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种,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下列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的小麦,应选用下列哪种方法最简便易行() 小麦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高秆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利用现有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鉴定并保留纯合子小麦;(2)育出矮秆小麦。最佳措施分别是 ①甲与乙杂交,得F1测交 ②甲、乙分别与隐性类型相交 ③甲与乙杂交得F1再自交 ④甲自交,乙自交() 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让一株杂合子的小麦自交获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的植株后,再自交得到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植株占总数的()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