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公共基础知识》6月4日

考试总分:23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2001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3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公共基础知识》6月4日专为备考2023年公共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A

    B

  • 2. 鉴定聘请书一式三份。

    A

    B

  • 3. 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含义是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而不是个人的意志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A

    B

  • 4. 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就是保障和服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根本目标。()

    A

    B

  • 5. 坚持依法治国,需要发挥法律的作用,反对以德治国,以法治代替德治。()

    A

    B

  • 1. 2019年10月2日,世界电压等级最高特高压输电工程——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实现全线通电。下列关于本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本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途经五个省区

    B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C其实现全线通电标志着来自中国西部的富集电能直通华东电网

    D是目前世界输送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 2. 光年是()计量单位。

    A时间

    B长度

    C体积

    D质量

  • 3.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的全部劳动的报酬

    B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

    C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 4. 《镜花缘》描写过一个“自诛阵”:此阵未用一兵一卒,仅以“贝、才、刀、巴、水、酉”(即财、色、酒)布之,凡人此阵者,“一念之欲不能制,就会踏进地狱门”,但遇到头脑清醒之人,却会杀伤力尽失。这蕴含的哲理是()。

    A外因是事物发展交化的决定因素

    B内因是第一位的原因,只要内因好,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C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D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 5. 下列说法不符合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是()。

    A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五位一体”,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1. 完成()、()、()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

    A生态保护红线

    B永久基本农田

    C城镇开发边界

    D国土绿化面积

  • 2. 十九大报告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人推进,()、()、()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A法治生活

    B法治国家

    C法治政府

    D法治社会

  • 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

    A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B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C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D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 4. 公平正义理念对公安工作的具体要求包括()。

    A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B坚持秉公执法

    C坚持以公开促公正

    D坚持公正与效率并重

  • 5. 公安民警要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做到()。

    A权力行使应当符合法律赋予该项权力的目的

    B过罚相当

    C同样情形同样处理

    D保证权力能够自由地行使

  • 1. 简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战略安排。
  • 2.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 3. 如何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
  • A市光明公司业务员甲某和本公司另一名业务员乙某代表公司按合同接受4万打进口某产品时,两人发现有溢货现象,即港商多发了200打。甲某让乙不要把这一情况告诉别人。几天后,甲某将200打该产品卖给B市个体商经营者丙某,单价为200元,并让丙将货款4万元汇到C市甲原工作过的C市外贸公司账上。然后,甲经多方疏通关系,从C市外贸公司账户上提走了4万元现金,甲与乙二人平分了4万元。后港方发现多发了货,找到A市光明公司,遂案发。案发后,甲与乙对上述事实供认不讳。

    4. 如果光明公司全部股东均为私人,则甲与乙的行为构成了什么罪?
  • 潘某经朋友侯某介绍认识李某,潘某答应借给李某十万元,由李某向潘某出具借条写明“今借潘某人民币十万元整,利息一分”,落款为李某。应潘某要求,侯某出具字据,上书“如果李某不归还潘某借款,由本人负责。”落款为侯某。潘某在给李某钱时预先收取了第一年的利息一万元,李某实际只拿到9万元。一年期满后,潘某要求李某支付第二年的利息,李某手头较紧,希望潘某宽限时间,潘某感到李某经济状况不佳,遂要求李某尽快归还十万元,经过半年8次催要,李某始终以各种理由拖延拒绝还款,于是潘某将李某诉告法院,要求李某返还十万元欠款,并按年率10%支付利息。案件开庭后,李某在法庭调查阶段表示自己书写的借条金额十万元不真实,被潘某扣了一万元利息实际只借得9万元,自己做生意已经全部赔光,无钱归还。另外借条上的“利息一分”指的是“一分钱”现在自己只欠潘某一分钱利息。另潘某的诉讼代理人在庭外调查发现李某在庭审开始前3天将自己一块价值5万元的手表公证赠与其女友秦某,现李某名下并无财产。

    5. 如果你是本案法官,借条中的利息约定应按年利10%还是一分钱来判定?为什么?  
  • 1. 党章对党的根本宗旨是怎样完整、科学的表述的?
  • 1. 党的纪律主要包括哪些?
  • 2. “两学一做”的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