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179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真题及答案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古代诗词中的“梧桐”意象,体悟其多样的内涵,下列“梧桐”意象与爱情无关的是()。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C梧桐叶上三更雨,别是人间一段愁(赵长卿《一剪梅》)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 2. 阅读某教师《语文选修课程如何实现“选择性”》教研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高中语文课程应该突出“选择性”。在我国的现实情境中,实现“选择性”的突破口是课程要素,而不仅仅是课程设置。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效果有限,它需要学生具有自主选择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目标、内容、过程、方式、成果的呈现、评价等课程要素中学会选择。从实际状况来看,这些课程要素不能平均用力,“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是急需突破的要素。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之间必须建立起良性的循环关系。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探索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完善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选择性”是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共同的核心特征

    B设置多样化的课程不是实现选修课程“选择性”的有效途径

    C高中语文选修课程“选择性”的实现需要兼顾所有课程要素

    D鼓励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 3. 阅读某教师教学叙事的片段,按要求答题。由于班级学生阅读量少,写作水平也不高,尤其是对写作缺乏兴趣,所以我选择了电影作为切入点。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包含文学、美术、摄影等多个领域,学生能从中找到兴趣点,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我将专题确定为“科幻电影欣赏及评论写作”,期待达成两个目标:第一,借助网络阅读资料,学习欣赏电影的基本方法,在阅读与观影中聚焦欣赏点;第二,针对某一部或几部电影,选择某一个方面写出影评。可以写观影的主观感受,也可以评论电影的优劣。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师选择专题内容的依据是学生的学习兴趣

    B整体教学设计体现出“跨媒介学习”的特色

    C专题设置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电影欣赏水平

    D学习目标中渗透着“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

  • 4. 阅读某教师访谈记录的片段,按要求答题。每学期我都用六节课来“谈作文”。课上既不讲评作文,也不安排写作任务,就是和学生对话,组织全班讨论,每节课我都结合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准备相应的中心话题。比如,文体特征不明显,逻辑混乱。我就用了比较多的课时跟学生讨论写作思维。目前“谈作文”已经进行了三个学期,学生开始懂得如何总结作文的得失,并有意识地去改进=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对话讨论法是作文教学指导的有效保障

    B思维训练至少需要三个学期才能产生效果

    C作文教学指导应在学生写出作文初稿之后

    D作文教学指导应针对学生作文的典型问题

  • 5. 阅读课文《荷花淀》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
    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上述重要语段,对上述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A“啊,原来是他们!”妻子们的激动和战士们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半眼也没有看她们”,说明战士们心有怨气,觉得妻子们的行为很丢人

    C战士们聚精会神伏击敌人无暇与妻子们寒暄招呼.暗示了战斗的凶险紧张

    D战士们认为妻子们前来探望他们的行为很鲁莽.差点儿导致伏击行动失败

  • 1. 阅读《胡同文化》教学实录的片段,完成下题。
    师:刚才这几个段落,读完后有什么感受?
    生:口语化,有点随意。
    生:总觉得不太像文章,好像在拉家常。
    师:说得好!这正是汪老的追求,他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因此他的文章富有生活气息,京味十足。
    刘锡庆先生说(PPT):“(汪曾祺的)文字功夫极深,可谓不温不火,炉火纯青。这些文字不是‘大白话’,更不是‘白开水’,而是雅俗杂糅,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重读)。”
    师:看来读汪老的文章得怎样?
    生(齐):品!
    师:请大家选出最喜欢的段落品一品。
    生:我最喜欢这几句:“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
    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
    师:梁实秋先生说“窝头是贫穷的象征”.北京人真的就爱吃窝头?
    生:不是,下面又说大腌萝卜、小酱萝卜、臭豆腐滴香油、虾米皮熬白菜,说明有更好的。
    师:这生动地说明了北京人易于满足的特点。大家想想,这几样东西能不能颠倒顺序?比如改成“有大腌萝卜,就知足了。虾米皮熬白菜.就不错……”
    生:不行。前面“窝头”是主食,后面是副食。副食之间也不能颠倒,一种副食代表一种生活档次和质量。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评价语言的变化:“就知足了”“就不错”“那还有什么说的”“可以待姑奶奶”“嘿”。
    师:我还有一个更简洁的——“有窝头,较好;大腌萝卜,好;小酱萝卜,更好;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很好;虾米皮熬白菜,最好!”
    (生大笑)
    生:不好。这样少了京味,缺乏生活气息,而且评价太单一,远没有原来的丰富、有情趣。
    师:是啊!这些评语看上去是平常话.但句句匠心独运!大家觉得哪个评语最有味道?
    生:老师,我最喜欢“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觉得这个“嘿”特有味。
    师:那能不能将评价语都改为“嘿!”如:“有窝头,嘿!大腌萝卜,嘿!小酱萝卜,嘿!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嘿!虾米皮熬白菜,嘿!”
    (生大笑)
    生:不能,这样没变化,太单调、太随意,而且这个“嘿”有着丰富的含义。
    师:哦?怎么讲?
    生:“嘿”言外之意是“简直啦”!(生笑)
    师:那为什么不干脆换成“简直啦”?试试看。(生读,其他学生摇头)
    生:没那么丰富、生动。这是北京人物质要求的极致境界,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师:你觉得原句该怎么读.尤其是这个“嘿”?
    (生读“嘿”时,有些急促,匆匆收尾)
    师:大家听听,这个“嘿”他读得那么急促有力,一听就知道,他是“愣头青”“吃饱了撑的”那种“满足”。(生大笑)还有别的读法吗?
    (生读到“嘿”时语气上扬,且拉长声。学生鼓掌)
    师:为什么这样处理?
    生:我想读出骄傲和自豪,读出老北京人的“自恋”来。(生笑)
    师:老师也尝试下。(师读,读到“嘿”时语调向下,拉长声,读出了“高兴”。学生鼓掌)
    师:大家能听出老师的理解吗?
    生:您读出的是北京人的满足感,吃饱了偷着乐,好像在说“就我吃到了,别人边儿待着去!”(生笑)
    问题:
    (1)请评析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
    (2)请说明教师引用刘锡庆评价的意图。
  • 2. 请从第①⑥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⑥段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修改。
  • 3. 请指出该作文的一个优点和一个缺点,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 1.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 2. 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 3. 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研讨与练习】。
    【研讨与练习】
    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场实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在这方面堪称典范,说说课文中两方面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