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大学语文》4月27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578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3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大学语文》4月27日专为备考2023年大学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A钱钟书——《论学问》、《围城》

    B茅盾——《香市》、《选择与安排》

    C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

    D鲁迅——《灯下漫笔》、《论毅力》

  • 2. 《灯下漫笔》选自鲁迅著名的杂文集()。

    A《热风》

    B《南腔北调集》

    C《坟》

    D《华盖集》

  • 阅读艾青的《当黎明穿上了白衣》一诗,然后回答问题。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1. 如何理解文中的两个“看”字?
  • 阅读《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涣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日:“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 引起河伯心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1. “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其中“艳羡”的意思是?
  • 2. 《炉中煤》一诗选自郭沫若的诗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个男人来到一家婚姻介绍所,进了大门后,迎面又见两个小门,一扇门上写着:美丽的;另一扇门上写着:不太美丽的。男人推开“美丽”的门,迎面又是两扇小门。一扇门上写着:年轻的;另一扇门上写着:不太年轻的。男人推开“年轻”的门,迎面又是两扇小门……
    一路往前走,男人推开了美丽、年轻、善良、温柔、有钱、忠诚、勤劳、文化程度高、身体健康、有幽默感等九道门。当他推开最后一扇门时,门上写着一行字:您追求的过于完美了,请您到大街上去找吧。原来,他已经走到了婚姻介绍所的后门。
    故事中的男人是追求“完美”的,这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请以“完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斗转星移,岁月如流,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乡村在变,城市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在这时代的变迁中,人们惊喜着,感叹着,沉思着……
    请以“感悟变迁”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近年来,随着我国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外来入侵物种扩散途径更加多样化、隐蔽化,需进一步加强防控和治理。近日,《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发布,对新形势下的相关重点工作进行了系统规划和安排。
    ②《办法》重点强调从多个角度全面提升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水平。首先是构建全链条防控体系,做好源头预防,在源头上进一步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其次要明确职责分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外来入侵物种防控部际协调机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外来入侵物种防治负责。另外还要引导公众参与,加强宣传教育与科学普及,鼓励引导公众依法参与防控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
    ③《办法》还要求进一步推进生态治理修复工作,对外来入侵物种发生区域进行治理修复。各部门应研究制订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治理策略措施,在外来入侵植物、病虫害、水生动物等方面,制定相应的防控治理方案并进行落实。在生态系统修复方面,各地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订方案,采取种植乡土植物、放流本地种等措施,对外来入侵物种发生区域进行生态系统恢复。

    1. 这段文字可分为两层,请按段落序号用“||”标出。
  • 阅读梁实秋《论诗的大小长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诗的价值原不必以篇幅长短而定。不过据我看,最伟大的作品都有相当的长度。
    为什么说伟大的作品都有相当的长度?单是篇幅长,并不能吓倒人!篇幅短,也并不寒伧!但是伟大的作品,因为内容性质的需要,绝非三言两语就能宣泄无遗,必定要有相当的长度,作者才有用式之地,才能把繁复深刻的思想与情绪表现得干干净净。把歌德的《浮士德》缩成一首“小诗”,把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缩成一首“小诗”,把密尔顿的《失乐园》缩成一首“小诗”,把但丁的《神曲》缩成一首“小诗”,你试试看!但是谁能不承认这些是西洋文学里的最伟大的诗篇?伟大作品的内容必不是生活的一鳞一爪,必不是一时的片段印象,而必是根本人性的描写。所以没有相当的长度,作者便没有周旋的余地。这相当的长度,也并不是谁定下来的规律,伟大的作品自然地需要相当的长度。亚里士多德说悲剧必有相当的长度,就是根据这种必须而立言的再从艺术方面讲,为求一篇作品的有起有讫,为求其完整,为求其透彻,也需要一个相当的长度。
    我并不菲薄“小诗”,“小诗”也可算是我们的新诗的一体,自有其相当的位置与价值。要描写一个单纯的意念,要记录一刹那的印象,要发泄一点简单的感情,“小诗”当然是很适宜的一种形式,但是伟大的题材却装不进一首“小诗”里去。(有删改)

    2. “小诗”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