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2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50分钟
已答人数:3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8年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题及答案已经整理好,快来刷题吧!
A芒硝
B大黄
C牛膝
D栀子
E苦杏仁
A桔梗
B白前
C前胡
D紫苏
E黄连
A珍珠
B川贝母
C青黛
D葶苈子
E杜仲
A冷浸法
B连续回流提取法
C煎煮法
D水蒸气蒸馏法
E升华法
A聚酰胺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氢键吸附
B酸性硅胶对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吸附
C硅酸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
D氧化铝对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吸附
E活性炭对非极性物质的吸附
A有机胺类生物碱
B色胺吲哚类生物碱
C双吲哚类生物碱
D单萜吲哚类生物碱
E简单吲哚类生物碱
AN>O>S>C
BN>S>C>O
CN>C>O>S
DO>N>S>C
EO>N>C>S
A大黄素和决明素
B大黄酸和决明内酯
C大黄酚和决明内酯
D大黄酚和橙黄决明素
E大黄酸和橙黄决明素
A口服散剂可以直接用水送服
B口服散剂一般溶于或分散于水或其他液体中服用
C专供治疗、预防和润滑皮肤的散剂也可以称为撒布剂
D除另有规定外中药局部用散剂通过六号筛粉末的重量不得少于90%
E用于烧伤治疗的非无菌制剂应在标签上注明“本品为非无菌制剂”
A3%
B1%
C2%
D4%
E5%
A淫羊藿
B大青叶
C紫苏叶
D枇杷叶
E蓼大青叶
A粉葛
B泽泻
C山药
D土茯苓
E天花粉
A白色念珠菌
B铜绿假单胞菌
C金光色葡萄球菌
D沙门菌
E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A煨法
B复制
C提净
D发芽
E制霜
ALegal反应
BKeller-Kiliani反应
C醋酐浓硫酸反应
DKedde反应
E三氧化锑反应
A海马
B蛤蚧
C蕲蛇
D乌梢蛇
E金钱白花蛇
A药物以雾状吸入可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
B吸入给药的吸收速度与药物的脂溶性大小成正比
C吸入的雾滴(粒越小越易达到吸收部位,药物吸收的量越多)
D吸入给药的吸收速度与药物的分子量大小成反比
E肺泡是吸入气雾剂与吸入喷雾剂中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
A15℃~-20℃,45%~55%
B18℃~25℃,65%~75%
C30℃~37℃,70%~80%
D30℃~37℃,65%~75%
E18℃~25℃,70%~80%
A除另有规定外,干混悬剂应进行干燥失重检查
B口服乳剂应按规定进行离心试验,不应有分层现象
C口服混悬剂放置后若有沉淀物,经振摇应易再分散
D口服乳剂包括口服的O/W和W/O型液体制剂
E口服乳剂可能会出现相分离现象,但经振摇应易再分散
A膏药
B煎膏剂
C软膏剂
D乳剂
E流浸膏剂
A通常脂溶性药物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迅速向脑脊髓转运
B药物蓄积在脂肪组织可起到贮存作用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C药物的选择性分布主要取决于生物膜的转运特性和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D随着胎儿的长大,血胎屏障对药物的通透性降低
E合并用药时,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竞争结合可导致药物分布的改变
A蜂蜡
B二甲硅油
C凡士林
D羊毛脂
E氢化植物油
A蒲黄
B槐花
C荆芥
D大蓟
E小蓟
A糖浆剂含糖量应不低于45%(g/ml)
B糖浆剂必要时可加入适量的乙醇、甘油或其他多元醇
C根据需要可加不超过0.3%的苯甲酸作为抑菌剂
D根据需要可加不超过0.5%的山梨酸被作为抑菌剂
E如需加入抑菌剂有规定外,该制剂处方的抑菌效力应符合抑菌效力检查法的规定
A辛夷
B金银花
C槐花
D洋金花
E款冬花
A桑白皮
B白鲜皮
C地骨皮
D牡丹皮
E香加皮
A乳状液型注射液不得用于静脉注射
B混悬型注射液可用于肌内注射
C混悬型注射液不得用于静脉注射
D混悬型注射液不得用于椎管内注射
E乳状液型注射液不得用于椎管内注射
A倍半萜
B半萜
C单萜
D二萜
E二倍半萜
A二个侧枝的马鹿茸
B一个侧枝的马鹿茸
C三个侧枝的马鹿茸
D一个侧枝的花鹿茸
E三个侧枝的花鹿茸
A莪术
B川芎
C续断
D羌活
E生地黄
A桔梗
B羌活
C黄连
D玉竹
E巴戟天
A固体分散体可延缓药物的释放
B固体分散体可使药物具有能向性
C固体分散体可减小药物的刺激性
D固体分散体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E固体分散体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A白及
B川乌
C白芍
D川牛膝
E白附子
A芡实
B僵蚕
C枳壳
D白术
E薏苡仁
A何首乌
B绵马贯众
C石菖蒲
D骨碎补
E天南星
A百部
B附子
C玄参
D泽泻
E太子参
A附子
B香加皮
C蟾蜍
D夹竹桃
E洋地黄
A
B
C
D
E
A
B
C
D
E
A醋大黄
B酒大黄
C生大黄
D大黄炭
E熟大黄
A软化点
B粒度
C耐热性
D赋形性
E溶出度
A软化点
B粒度
C耐热性
D赋形性
E溶出度
A降香
B大血藤
C鸡血藤
D苏木
E沉香
A降香
B大血藤
C鸡血藤
D苏木
E沉香
A溶出度
B脆碎度
C崩解时限
D干燥失重
E释放度
A溶出度
B脆碎度
C崩解时限
D干燥失重
E释放度
A溶出度
B脆碎度
C崩解时限
D干燥失重
E释放度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生地黄
B阿胶珠
C熟地黄
D制何首乌
E酒黄精
A生地黄
B阿胶珠
C熟地黄
D制何首乌
E酒黄精
A生地黄
B阿胶珠
C熟地黄
D制何首乌
E酒黄精
A
B
C
D
E
A
B
C
D
E
A酊剂
B合剂
C乳膏剂
D软膏剂
E膏药
A酊剂
B合剂
C乳膏剂
D软膏剂
E膏药
A酊剂
B合剂
C乳膏剂
D软膏剂
E膏药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三萜类
B香豆素类
C黄酮类
D醌类
E甾体类
A三萜类
B香豆素类
C黄酮类
D醌类
E甾体类
A三萜类
B香豆素类
C黄酮类
D醌类
E甾体类
A乳化剂
B溶剂
C抗氧剂
D助溶剂
E助悬剂
A乳化剂
B溶剂
C抗氧剂
D助溶剂
E助悬剂
A乳化剂
B溶剂
C抗氧剂
D助溶剂
E助悬剂
A前体药物制剂
B微囊
C免疫脂质体
D长循环脂质体
E磁性微球
A前体药物制剂
B微囊
C免疫脂质体
D长循环脂质体
E磁性微球
A黏度调节剂
B抑菌剂
CpH值调节剂
D渗透压调节剂
E增溶剂
A黏度调节剂
B抑菌剂
CpH值调节剂
D渗透压调节剂
E增溶剂
A黏度调节剂
B抑菌剂
CpH值调节剂
D渗透压调节剂
E增溶剂
A温法
B清法
C补法
D和法
E消法
A温法
B清法
C补法
D和法
E消法
A白芷
B知母
C香附
D天麻
E三棱
A白芷
B知母
C香附
D天麻
E三棱
A白芷
B知母
C香附
D天麻
E三棱
A黄酮苷
B环烯醚萜苷
C三萜皂苷
D强心苷
E甾体皂苷
A黄酮苷
B环烯醚萜苷
C三萜皂苷
D强心苷
E甾体皂苷
A黄酮苷
B环烯醚萜苷
C三萜皂苷
D强心苷
E甾体皂苷
A25%
B15%
C30%
D35%
E20%
A25%
B15%
C30%
D35%
E20%
A辛味药
B咸味药
C酸味药
D甘味药
E苦味药
A辛味药
B咸味药
C酸味药
D甘味药
E苦味药
A辛味药
B咸味药
C酸味药
D甘味药
E苦味药
A七叶苷
B异嗪皮啶
C厚朴酚
D连翘苷
E杜鹃素
A七叶苷
B异嗪皮啶
C厚朴酚
D连翘苷
E杜鹃素
A煅磁石
B煅石膏
C煅赭石
D煅炉甘石
E煅牡蛎
A煅磁石
B煅石膏
C煅赭石
D煅炉甘石
E煅牡蛎
A莪术
B绵马贯众
C何首乌
D胡黄连
E白芍
A莪术
B绵马贯众
C何首乌
D胡黄连
E白芍
A莪术
B绵马贯众
C何首乌
D胡黄连
E白芍
A合欢皮
B香加皮
C肉桂
D厚朴
E桑白皮
A合欢皮
B香加皮
C肉桂
D厚朴
E桑白皮
A桑寄生
B槲寄生
C牛蒡子
D钩藤
E海风藤
A桑寄生
B槲寄生
C牛蒡子
D钩藤
E海风藤
A桑寄生
B槲寄生
C牛蒡子
D钩藤
E海风藤
A乌梅
B苦参
C大黄
D百部
E蛇床子
A梭菌
B霉菌
C白色念珠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A发泡量
B溶化性
C溶出度
D融变时限
E分散均匀性
A甘草
B大黄
C马梅
D百部
E蛇床子
A木鳖子
B枫香脂
C醋乳香
D制草乌
E醋没药
A醋乳香炮制宜采用文火加热
B醋乳香炮制宜先炒乳香至表面微熔再喷入米醋
C每100kg乳香用米醋10kg
D乳香醋炙后刺激性缓和,利于服用
E乳香醋炙后增强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
A糊丸含水量不得过9.0%
B糊丸溶散迟缓,可延长药效
C糊丸按肠溶衣片崩解时限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D糊丸可降低处方中有毒饮片的毒性
E糊丸可缓解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A含铬不得过百万分之二
B干燥失重应为12.5%-17.5%
C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四十
D明胶空心胶应在30分钟内全部内溶化或崩
E含羟苯甲酯、羟苯乙酯、羟苯丙酯和羟苯丁酯总量不得过0.05%
A生姜与白矾
B甘草与白矾
C甘草与生石灰
D甘草与生差
E白矾与生石灰
A桂枝
B白芍
C麻黄
D细辛
E法半夏
A氰苷
B酯苷
C酚苷
D氮苷
E吲哚苷
A减少药物的刺激性
B使药物具有靶向性
C调节药物的释放速度
D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E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A巴豆
B苍耳子
C苦杏仁
D蓖麻子
E牛蒡子
A陈皮
B秦皮
C补骨脂
D前胡
E五味子
A用作滴眼剂容器的精洗
B用作皮肤用制剂的稀释
C用作注射浓溶液的稀释
D用作口服溶液的溶剂
E用作中药注射剂所用饮片的提取溶剂
A桔梗
B皂荚
C半夏
D款冬花
E川贝母
A雄黄
B芒硝
C朱砂
D煅炉甘石
E石膏
A槐花
B西红花
C蒲黄
D旋覆花
E连须
A国公酒
B急支糖浆
C川贝雪梨膏
D藿香正气水
E双黄连口服液
A
B
C
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