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2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50分钟
已答人数:54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最新的二级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试题已经为大家汇总到了二级消防工程师综合能力试题中,不要错过哦。
A消防重点部位登记表
B消防重点部位防火安全制度表
C重点部位工作人员登记表
D消防重点部位灭火施教计划表
A乙
B丙
C丁
D甲
A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防火隔墙和不燃性楼板与其他包房分隔开
B有两个疏散门
C卡拉OK包房在建筑的二层
D设置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A碳素钢
B钢筋混凝土
C不锈钢
D玻璃钢
A一般程序
B特殊程序
C简易程序
D复杂程序
A厂房内
B与厂房贴邻建造,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C与厂房贴邻建造,耐火等级不低于三级
D内外都可以
A0.5
B0.6
C0.7
D0.8
A1
B2
C3
D4
A750
B2000
C4000
D不限
A3
B5
C6
D10
A10
B20
C30
D40
A自动和手动方式启动公称直径为80mm的雨淋阀应在15s内启动
B公称直径大干200mm的雨淋阀调试时,应在80s内启动
C公称直径大于100mm的雨淋阀调试时,应在30s内启动
D当报警水压为0.15Mpa时,雨淋阀的水力警铃应发出报警铃声
A商场楼梯间的首层疏散门的宽度为1.4m
B三层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KTV的疏散门至最近的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为25m
C建筑采用封闭楼梯间,楼梯间的门采用乙级防火门
D位于二层两安全出口之间的建筑面积为400㎡网吧的疏散门至最近的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为30m
A进行手动关闭、复位试验,阀门动作应灵敏、可靠,关闭应严密
B模拟火灾,相应区域火灾报警后,同一防火区域内阀门应联动关闭
C阀门关闭后的状态信号应能反馈到消防控制室
D阀门关闭后应能联动相应的风机开启
A单面布房的疏散走道净宽度为1.2 m,双面布房的疏散走道净宽度为1.4 m
B疏散走道内未设置阶梯、门槛、门垛
C疏散走道两侧隔墙的耐火极限为1.00 h
D疏散走道地面为B1级材料装修
A消防重点部位
B消防应急预案
C消防安全制度
D火灾危险性
A风险消除
B风险减少
C风险转移
D风险评估
A1
B1.5
C1.8
D2
A防烟排烟风机
B送风口
C排烟防火阀
D排烟口
A300
B500
C600
D800
A干粉炮灭火系统
B预制干粉灭火装置
C储气型干粉灭火系统
D储压型干粉灭火系统
A30
B60
C90
D120
A当稳压泵达到设计启动压力时,稳压泵启动
B当系统消防主泵启动时,稳压泵继续运行
C启停次数为10次/h
D稳压泵启动和停止时系统压力平稳
A示范性演练、研究性演练和综合演练
B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
C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
D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和研究性演练
A危险化学品单位
B歌舞娱乐场所
C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D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A1/3
B1/2
C2/3
D3/4
A一致
B反向
C无关
D相逆
A应当依法向公安机关申请安全许可
B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
C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分工,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D具有法人资格
A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B系统内的设备及配件规格型号与设计不符
C缺国家相关检验报告
D系统抽检中任一控制器无法实现要求的联动功能
A风险消除
B风险减少
C风险转移
D风险评估
A100mm
B110mm
C120mm
D130mm
A300mm
B400mm
C500mm
D600mm
A每月
B每季度
C每半年
D每年
A减小火灾发生
B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C减少由于火灾而造成商业运营、生产过程的中断
D建筑物发生火灾后,不会引燃其相邻建筑物
A火灾发生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B火灾发生地人民政府
C事故责任人所在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D事故责任人所在地人民政府
A低压消防给水系统
B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C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D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A对消防电梯进行2次报警联动控制功能检验
B对自喷水系统给水泵在消防控制室内进行3次远程启泵操作实验
C对防排烟风机进行4次报警联动启动试验
D对各类消防用电设备主、备电源的自行转换装置进行1次转换试验
AZSTBS型喷头上要有水流方向标识
BZSTDR型喷头的盖板有“不可涂覆”文字标识
C公称动作温度为68℃的玻璃球喷头玻璃球色标为红色
D公称动作温度为68℃的易熔元件喷头轭臂色标为无色
A可以立即整改的
B因国家标准修订引起的(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除外)
C对重大火灾隐患依法进行了消防技术论证,并已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的
D甲、乙类厂房设置在建筑的地下、半地下室
A特级
B一级
C二级
D三级
A拧紧螺纹时,不得将填料挤人管道内
B安装后的螺纹根部应有2~3条外露螺纹
C采用法兰连接时,衬垫不得凸入管内,不得放双垫或偏垫
D拧紧后,凸出螺母的长度不大于螺杆直径的1/2且应有不少于2条外露螺纹
E管道穿越墙壁、楼板处要安装套管,套管公称直径比管道公称直径至少大1级
A液上喷射泡沫灭火系统中泡沫不易受油的污染的优点
B液上喷射系统可以使用廉价的普通蛋白泡沫液
C液上喷射系统有固定式、半固定式两种应用形式
D液上喷射系统一般采用低倍数及中倍数泡沫液
E水溶性液体与非水溶性液体火灾均可采用液上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A将火灾报警总线金属管直接穿到安装盒中,并在盒外侧加锁母
B将不小心弄断的火灾报警总线从新剥线,烫锡后绞接,用胶布缠绕好后再穿管
C将不小心弄断的火灾报警总线从新剥线,烫锡,并在中断处增加一个接线盒,再将金属管切断后按要求接入接线盒
D接线过程中,如只剩下一种颜色的导线,将其中一根导线两端分别打个结,以区分电源极性
E施工人员在看起来十分干净、干燥的工作环境施工后,还特意将穿管与接线盒的接口处做了密封处理
A政府
B部门
C团体
D单位
E公民
A排烟风机的出口处设置了排烟防火阀
B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设置了排烟防火阀
C送风机的入口处设置了排烟防火阀
D穿越防火分区处设置了排烟防火阀
E一个排烟系统中负担多个防烟分区的排烟支管上
A地上2层,建筑高度9m的工业成型硫磺仓库
B地上3层,建筑高度15m的焦化厂焦油厂房
C地上6层,建筑高度33m的桐油制备厂房
D地上7层,建筑高度33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厂房
E地上6层,建筑高度26m的酚醛泡沫塑料仓库
A2人死亡
B5人重伤
C导致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45万元
D导致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55万元
E导致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65万元
A延迟器下部孔板溢出水孔堵塞,发生报警或者缩短延迟时间
B未按照安装图样安装或者未按照调试要求进行调试
C报警阀组渗漏通过报警管路流出
D限流装置过滤网被堵塞
E阀瓣密封垫老化或者损坏
A配水管宜在中点设一个防晃支架,当管径小于DN50时可不设
B配水干管及配水管,配水支管的长度超过15m,每15m长度内应至少设一个防晃支架,当管径不大于DN40可不设
C管径大于DN50的管道拐弯、三通及四通位置处应设一个防晃支架
D管径大于DN50的管道拐弯、三通及四通位置处应设两个防晃支架
E当管道穿梁安装时,管道再用紧固件固定于混凝土结构上,可作为一个防晃支架处理
A专用消防给水系统
B生活、消防共用给水系统
C生产、消防共用给水系统
D生活、生产、消防共用给水系统
E独立消防给水系统
A实战演练
B综合演练
C检验性演练
D示范性演练
E研究性演练
A市政给水管网可以连续供水
B市政给水管网布置成环状管网
C市政给水厂至少有两条输水干管向市政给水管网输水
D至少有两条不同的市政给水干管上不少于两条引入管向消防给水系统供水
E市政给水至少来自两个不同的给水厂
A当为手动灭火系统时,要以手动控制的方式进行一次喷水试验
B当为自动灭火系统时,要以自动控制的方式进行一次喷水试验
C当系统为手动灭火系统时,选择最大的防护区或储罐进行喷水试验
D当系统为自动灭火系统时,选择最大和最远两个防护区或储罐分别以自动的方式进行喷水试验
E所有泡沫产生装置均需要进行喷水试验
A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建筑高度为建筑室内设计地面至檐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
BB.同一座建筑有多种形式的屋面时,建筑高度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
CC.局部突出屋顶的嘹望塔、冷却塔等辅助用房占屋面面积不大于2/3时,不需计人建筑高度
DD.建筑屋面为平屋面时,建筑高度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屋面面层的高度
EE.建筑屋面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建筑高度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屋面面层的高度
A检查各类消防设施安装场所(防护区域)及其设置位置
B检查各类消防设施外观质量
C通过专业仪器设备现场测量涉及距离、宽度、长度、面积、厚度等可测量的指标
D测试各类消防设施的功能
E检查、测试其他涉及消防设施规定要求的项目
A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布置在单层厂房靠外墙的泄压设施或多层厂房顶层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
B有爆炸危险的设备避开厂房的梁、柱等主要承重构件布置
C门斗的隔墙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防火隔墙
D办公室、休息室必须贴邻本厂房设置时,建筑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二级,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3.0h的防爆墙与厂房分隔和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E排除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气体、蒸气和粉尘的排风系统的排风设备不得布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内
A某建筑高度为25m的丙类五层厂房,耐火等级为三级
B某单独建造的建筑面积为300㎡的甲类单层厂房,耐火等级为三级
C某总蒸发量为4t/h的燃煤锅炉房,耐火等级为三级
D某建筑高度为15m的多层丙类2项仓库,耐火等级为三级
E某粮食平房仓,耐火等级为三级
A必要的说明、警告和提示
B灭火器维修企业具备的条件和维修设备的要求、说明
C灭火器维修建议
D灭火器易损零部件的名称、数量
E关键零部件说明
A氢气
B氧气
C氯气
D空气
E氮气
A气动式
B自动式
C半电动式
D电动式
E机械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