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综合知识》11月3日

考试总分:1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775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2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综合知识》11月3日专为备考2022年综合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在采写涉及双方争议的新闻时,记者不能只对一方偏听偏信,而要给予他们同等的表达看法的报道份额。

    A

    B

  • 2. 在法庭判决前,涉案当事人在报道中不能被称为“罪犯”,而是“犯罪嫌疑人”,不适用定罪倾向的描述,如“罪大恶极”、“拒绝45认罪”等。

    A

    B

  • 3. 编辑若发现新闻报道求证过程有问题、证据不足,为了时效性先发稿,日后再更正。

    A

    B

  • 1.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句话说明()。

    A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同一定的条件相关,因此办事情、想问题必须考虑这些条件,从实际出发

    B外在的环境和条件直接影响着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因此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C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2. 下列行业中,最接近完全竞争模式的有()。

    A航空

    B煤炭

    C食品

    D汽车

  • 3. 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产生的结果是()。

    A需求减少

    B需求增加

    C需求量减少

    D需求量增加

  •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包括()。

    A富强

    B民主

    C文明

    D敬业

  • 2. 全球性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主要有()。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组织

    E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 3. 下列作品中,创作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有()。

    A《奥德赛》

    B《十日谈》

    C《巨人传》

    D《哈姆雷特》

  • 1. 下面是某电视台最近播出的一篇报道,根据报道内容,谈谈这篇报道是否属于“走基层”报道?为什么?(15分)甘肃省榆中县今年种植了28万亩夏季蔬菜,眼下正是销售旺季。夏菜卖得红火,但在收获、冷藏、运输时清理掉的那些菜根菜叶,也就是菜农们所说的尾菜,却给榆中县带来了不小的烦恼。那么这尾菜之困有什么解决之道呢?日前,本台走基层记者来到愉中县一探究竟。榆中县定远镇蒋家营村的菜农蒋海宏告诉记者,这个垃圾场已经存在10年了,榆中县80%的尾菜都堆积在这里。那么,如此多的尾菜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呢?记者来到了菜农蒋应涵的菜地。蒋应涵说,像这个品种的菜花,一亩地一般能收获二千多棵,会产生六千多斤废弃的菜叶。照此推算,仅蒋应涵一家,6亩地一種菜产生的尾菜叶子就超过了三万斤。而在冷库收菜点加工装车前,菜花还要经过“再处理”,又会产生新的“尾菜”。记者看到,不仅是菜花,其他很多菜因为长途运输或进入超市都要大幅度“瘦身”。尾菜的出路在哪里?在榆中县高墩营村,一种将尾菜变成肥料的实验正在进行。因为简单实用,目前榆中县已有850多户农民熟练掌握了这种方法。与此同时,利用一半废弃菜叶、一半牛粪和玉米秸秆混合物养蚯蚓,也从今年初开始尝试。近段时间,甘肃榆中的“尾菜之困”也引起了各地的关注。截至目前,榆中县已经接到了外省近100位投资商和专家打来的电话,寻求合作和规模处理的路子。就在记者结束釆访时得知,榆中县占地2000亩的高原夏菜产业园区已经提上日程,而尾菜的集中规模处理将是产业园的主体功能之一。
  • 2. 分析某市“地铁咸猪手事件”报道中的记者行为。2014年6月某日,某市地铁里,一男子佯装睡觉,两度拨弄一年轻女孩裸露的大腿,这一场景被坐在对面的两个男生拍摄记录。当天,这段视频开始在网上疯传。数日内,仅在一家视频网站上,点播次数就已超过179万次。4天后,当地电视台记者在自己的实名微博上发布信息,希望受害人与其联系,将“咸猪手”男子绳之以法。以记者几十万粉丝的号召力,此事开始吸引到更多人的关注。当晚,视频中受害女子联系了记者,回忆了当日情形,记者随即在微博上宣告了此事,并在第二天将受害女子的回忆详情整理并发布在了个人微信号中。期间,记者曾去过该男子单位,同时拒绝向警方提供受害人信息。后来,该男子被警方拘留,其所在单位宣布他被“双开”。
  • 3. EFP电子现场制作
  • 1. 党的十八大决定,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请结合新闻战线宣传工作实际,论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意义。
  • 2.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否可以协调,结合最近几年的广播电视现象,论述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
  • 3. 请结合当前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构建的任务,谈谈新闻工作者需要把握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