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10月21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664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2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10月21日专为备考2022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支靑年足球队旗鼓相当,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

    B大佛湾的上万尊雕像居然无一雷同,这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绝无仅有。

    C为了改变经济困难的现状,老李不得不明珠暗投,开始四处打工。

    D卢梭晚年写的《忏悔录》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名著。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地球围绕着它的轴旋转。如果它的形状是一个完美的球体,内部组成非常对称,完全呈刚性,同时在空间中绝对独立,那么它会永远围绕一个固定的轴旋转下去。然而上述假定都是错误的,地球是处于颤动状态的。1988年7月,科学家发现了地球的第四种颤动形式,而在此前已经知道有三种不同的颤动形式。当你在夜间仔细观察群星的运动时,会发现它们在空中围绕某个点做圆周运动,而这个点恰恰在地球北极的正上方。如果年复一年地研究这些星星,那么就会看到这个中心点在缓慢地移动。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轴在移动,并且地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在赤道部位发生膨胀。月亮和太阳吸引着这个膨胀部分,导致地轴缓慢地做圆周运动。一个周期大约为26000年。这个效应称为“岁差”。由于这种圆周运动,每年的春分要比上一年提前一点到来。这是地轴最大的颤动,是古希腊人发现的。
    地轴并不是沿着一个真正的圆运动的。由于月亮有时离地球近,有时离地球远,所以它的吸引力随时间有微小的变化。在运动旋回过程中,这种变化造成一种镜像摆动,即每19年重复一次微小的波动。英国天文学家布拉得雷根据他对星辰位置的详细研究,在1748年发现了这一现象。这种微弱的波状运动被称为“章动”,它是从拉丁文“点头”一词而来的。早在1765年,一位名叫欧拉的瑞士数学家曾预测,地球的两极在每一年中应沿一小圆圈运动。这种小圆运动太微小,所以在当时人们还无法观测出。望远镜和其他仪器在数十年后才制作得比较精密。1891年,美国天文学家张德勒终于能非常精确地研究星系,并能够测量出星辰位置非常微小的移动。这些位移可用地球位置的移动来很好地解释,并被称为“张德勒颤动”——地极的一种不规则圆周运动,完成一个周期大约需要430天。其轨迹不是一个完美的圆,而且在某些年变得较大。地极位置的变化每年大约只有10码。天文学家认为,这种颤动是地球内部物质的分配不断发生变化的结果。通常这是由大地震引起的。地震破坏了地球内部的平衡,虽然不大,但却足以使地球在旋转时抖动一下,从而造成地极发生几码的位移。地震越强,这种偏移自然也越大。
    测量月球或人造卫星位置的方法在不断改进,激光束已经能够从这些物体上反射回来。通过计算激光往返所需的时间,便能测算出小到数英寸的位置变化。科学家们宣布,他们用这种技术发现了“第四种颤动”,它使地极在两星期到数月的时间内绕一小圆运动。这个小圆的直径为2.5英尺。通过详细研究有关天气资料的卫星报告,科学家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这种短期和小幅度的第四种颤动是由质量分配的变化导致的,而这种变化又是风使大气圈来回搅动的结果。另外一些因素可能包括引起水体往复运动的风暴,以及雪盖的前进和后退等。令人惊奇的是,像我们所熟悉的阵风、河水流动或冰雪消融等现象都可使巨大沉重的地球产生微小的颤动。事实确实如此。
    【注】码、英尺、英寸:都是英美制长度单位。1码约0.91米;1英尺等于12英寸,约0.30米。

    2. 下列对地球颤动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他天体的引力作用

    B地球外部气象的作用

    C地球内部物质的转移

    D地球完全刚性的质地

  • 3.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树木的树冠能阻挡阳光而减少辐射热。当树木成片、成林栽植时,_____,而且由于林 内、林外的气温差,林外的热空气上升而由林内的冷空气补充,______,______,从而使人们感到舒适。而在冬季,由于栽植树木的地区受热面积大,没有栽植树木的地区受热面积小,____,所以在树木较多的小环境中,___。 ①能够降低皮肤的温度②气温要比没有栽植树木的地区高一些 ③不仅能降低林内的温度 ④可以形成对流的微风 ⑤空气流动大、散热快

    A①③④②⑤

    B④②⑤①③

    C③④①⑤②

    D②③⑤④①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1995年8月,当“亚洲通信卫星2号”升空不久,突然发生爆炸,而这场灾难的元凶是由太阳活动引发的高空切变风,这是由空间天气突变而引发的灾难。
    空间环境中,有时呈现这种情景——太阳上的太阳风、磁层、电离层和热层中可影响空间和地面技术系统的运行和可靠性以及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状态。科学研究表明,太阳是一个能量输出不断变化的天体,正是这些变化,才引起了高层大气和电离层状态的强烈扰动。同时,太阳有时能把百万吨带电物质,以每秒近千公里的高速度抛向地球,即发生太阳风暴,引起地球空间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如地球磁层被压缩,绕地球赤道的高空环电流大大增加,电离层无线电通讯的临界频率会突然改变,高能带电离子流可增加3~5个量级等等。如有时太阳耀斑爆发,能量相当于全球50亿人每人引爆100万吨TNT。这些给人类活动造成灾害的突发性空间环境变化称为灾害性空间天气。
    灾害性空间天气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可导致卫星失控或坠落,通讯中断,导航定位不准,输电网等技术系统受到损害等灾害性事件发生。也可能引起人类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高,皮肤癌患者增加。据统计,仅在航天领域,卫星故障中的大约40%与灾害性空间天气有关。
    为了研究和预报空间天气灾变规律,避免或减轻灾害性空间天气可能给人类活动带来的灾害和损失,一门把空间天气的监测、研究、模式、预报、效应、信息传输与处理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加以综合与集成的新学科应运而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应用卫星、载人火箭、空间站以及地面技术系统的安全运行与剧烈变化的空间环境关系越来越密切,空间天气学就越发显得重要。我们相信,明天的空间天气预报也会像今天常规天气预报那样,为我国的建设和科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 根据原文,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灾害性空间天气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尤其是必然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高、皮肤癌患者增加

    B太阳风暴吹过地球时,能引起地球高能带电离子流增至3~5个量级

    C灾害性空间天气可导致卫星失控或坠落,据统计,有约40%的卫星故障与灾害性空间天气有关

    D在一般情况下,空间天气并不对人类活动造成灾害,但是,它具有突变性特征,因此,有时会造成突发性灾害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尽管对事物的错误认知源于感情的亲疏,但公正的灵魂会时刻提醒你,让你警惕感情陷阱的误区

    B环顾四周,对外语能力的强调已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外语考试五花八门,而语法的正确与否几乎变成了技术性苛求

    C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道路

    D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决定适时调整国债资金投向,加快禽流感防治设施建设,增强医疗机构的收治能力,有效遏制疫情向农村蔓延

  • 3.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绵密 幅射 不付众望

    B砥励 藐视 一愁莫展

    C凭据 挑畔 赏心悦目

    D贻误 履历 闻名遐迩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转身
    李汉荣
    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在旅途上,这“转身”的频率更大,体验更多。一转身,那个清丽的少女不见了,她失踪于汹涌的街市人潮;一转身,那个少妇不见了,她那么端庄,贤淑写满了她的表情,然而,一转身,呼啸的列车载走了她;一转身,那个老者不见了,这是我极少见到的“经典老者”,满头银发,一身素净,眉宇间透出气定神闲的沉静和慈祥,一转身,他不见了,车门关闭,车轮转动,速度,不知把他带往何方,我甚至没有看见他的背影。
    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面一个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的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你,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水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最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波动的各色衣服……
    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旁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为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不能踏上的路径……
    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不见了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最后我来到丁字街,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贫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的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起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1. “一转身”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有哪些表达效果?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游移的花朵
    绿萍
    老家院墙的一侧是一间储物室,里面放置着各种家什。门后的墙上钉着一排钉子,其中就挂着一只金黄色的斗笠。竹编的斗笠在闽南的田间太寻常了,它们的地位虽不如一只耕犁、一辆水车,在春夏多雨的南方却是人手一个的必需品。插秧或者收割的农忙时节,女子们早晨出门都会随手捎上它。春雨来临的时候,只要下得不太细密,戴上它可以继续劳作而不必停下手上进行了一半的活儿。到了酷夏,它又能遮挡光线,起到防晒的作用。那个时期如果你到我的故乡来,常常能见到(一个个斗笠在大地上移动,如同一朵朵盛开的向日葵)——花朵之下是勤劳的惠安女子。现在即便在乡间,斗笠的身影也早已隐退,只能在一些民俗博物馆里见到。被悬于墙上,用于怀旧。
    家里的雨伞只有两种,一种是油纸伞,另一种则是已经开始兴起的布面伞。祖父的油纸伞不亚于一个精致的艺术品——中间一根木轴,木轴下端安着一个木手柄,上端戴一个木伞帽,中段套着一个木伞箍,质朴光洁。若是农民执这样一柄伞会显出与脸庞相映衬的乡土气息,祖父则不然。他总是一身规矩的中山装,上下四只口袋,左上侧口袋里总会插着一支钢笔,即使雨天撑着油纸伞,也一样显出教书先生的气质来。
    补伞要上街去。母亲习惯找的夫妻档修补匠,来自她娘家的村庄。丈夫负责主要的修补工作,妻子在一旁十分娴熟地在每个环节为他做好铺垫,递剪刀,剪一块大小相当的伞布或是一截长度适中的铁线,配合十分默契。那时母亲要回一趟娘家基本凭脚力,路途十分遥远。在县城的一隅可以听到乡音,夫妻俩手艺又好,母亲是十分乐意去的。有的人觉得等待补一把伞太耗时间,来了问好修补完的时间,放下就走,等下次经过再取。母亲则每次都要留下,一边等待修补一边和他们闲聊,半小时内已经梳理出对方祖上三代,以及他们与我外公家以及左邻右舍的关系。第二回母亲去的时候,我听他们讲起的无非还是那些人,只是多了一些新鲜的变数,比如老王家新娶了一个外地的媳妇,或者老梁家添了个大胖孙子。或许对于母亲而言,这是她远嫁之后借以精神返乡的一条快乐的小路。等伞补完,一场跨越县城与乡村的时空交流也接近尾声了。
    如今逢上雨天放学铃响的时刻,我总会停下手中挥动的笔,从楼上隔着玻璃窗,望着从教室里鱼贯而出的学生,三三两两地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操场上,小路上,山坡边,校门口,(这些四处移动的花朵绚丽多彩),为暗淡的雨天的心情增添了几许清新和妩媚。现在,往往一个雨季过去,教室里会多出许多把伞来,没有主人来认领。有的只是伞骨折断了一支,稍稍变形了点,并不影响使用。这一届的学生都是2010年后出生的,这个时代早已跨入流水线自动化时期,我们这代人对一把伞的珍惜之心,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体味不到的。再说,有谁愿意费时费神地去四处寻找一个补伞匠呢?那批当年的匠人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纷纷改行换业,或告老还乡去了,一个古老的行业就此销声匿迹。
    我得承认自己有收藏一些小物品的癖好。比如一支笔,一把伞,甚至一只水杯。我偶尔会挑合适色调的伞赠予朋友,当然这个朋友是我经过时间考量过的——只有这样的朋友才会明白我的一片心意。她会欢喜地接受,也会如我一般去珍爱它。有一种迷信的说法是伞与“散”谐音,故不宜相赠。后来有一个机会,我询问了一位研究古文字的博士,她说,“伞”字用的是象形的造字法,其异体字“缴”采用的是形声造字法,“散”为声符,取其音不取其义。她的一番严谨的解释暗合了我的想法,让我觉得甚是开怀。我更乐意把伞与“善”联系在一起——事实也的确如此。收到我赠伞的朋友们一直在不散的时光静静存在着,虽不常会面,彼此的牵挂都在。就如在一场场细致紧密的春雨的接力中,(静默着游移在大地之上的伞花),缤纷了一个人间。
    (有删节)

    2. 作者将斗笠和伞比作“游移的花朵”,赋予它们深厚的情感。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语句的寓意。(1)一个个斗笠在大地上移动,如同一朵朵盛开的向日葵。
    (2)这些四处移动的花朵绚丽多彩。
    (3)静默着游移在大地之上的伞花。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3. 五、六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最后两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 1.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在一次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就读书方法展开讨论。有的同学支持东晋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态度,认为读书要关注和把握内容要领;有的同学支持南宋朱熹“熟读精思”的方法,认为读书应该更加重视对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对此,你是怎样看的?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和思考,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