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10月8日

考试总分:1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211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2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10月8日专为备考2022年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救灾现场,记者的主要职责是报道,而不是去救灾。

    A

    B

  • 2. 使用匿名消息源时,记者需向编辑部说明,得到编辑部的同意。

    A

    B

  • 3. 在公众与传媒这对关系中,公众是传媒公信力的评价主体,传媒是被评价的客体。()

    A

    B

  • 1. 央广网的全称是()。

    A中国网络电视网

    B中央网络电视

    C中国广播网

    D央视国际网

  • 2. 1980年12月,原中央广播事业局决定将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纪念日确定为()。

    A1940年12月30日

    B1947年3月21日

    C1945年9月5日

    D1949年12月5日

  • 3. “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的办报宗旨出自()。

    A邹韬奋

    B徐宝璜

    C范长江

    D邵飘萍

  • 1. 直接影响媒介定位的环境性因素主要有()。

    A生产者

    B受众

    C广告客户

    D竞争者

  • 2. 新闻报道不能仅仅要求所报道事物的表面的现象的真实,而应当尽可能做到全面深刻地反映事物内在()和(),即做到整体真实、宏观真实。

    A品质

    B规律

    C现实

    D要求

  • 3. 《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规定,广播电视记者应尊重公民和法人的(),避免损害他人名誉的报道。

    A肖像权

    B名誉权

    C隐私权

    D荣誉权

  • 1. 简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发展。
  • 2. 当前社会主义的主旋律?
  • 3. 自媒体时代,新闻媒体编辑记者可以在个人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上自由发布新闻信息。
  • 1. 论述广播电视在抗震救灾报道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成功实践。
  • 2. 《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规定: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应该对报道内容的真实和准确负责。这一规定包含哪些要求?请结合实际分析当前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 3.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否可以协调,结合最近几年的广播电视现象,论述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