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50分钟
已答人数:607
试卷答案:没有
试卷介绍: 聚题库为大家整理了中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练习题,包括章节练习题、模拟练习题等,能满足大家的学习备考需要。
A审计管理的客体是被审计单位
B审计管理是对审计活动做出的计划
C审计管理贯穿于审计业务活动的始终
D审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
A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各类审计组织服务的对象不同,自身的工作性质不同,审计准则也应各不相同
B对于不同性质的审计业务应制订不同的审计准则
C审计准则必须分层次制定,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D社会审计人员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委托,对国有金融机构进行审计,应按照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执行工作
A删除审计项目组在项目最终完成时结论的合并立卷
B审计文件材料归档工作实行审计组组长负责制
C同一审计组当年完成的同类型的审计项目可合并立卷
D审计复议案件的资料应并入审计项目档案中统一管理
A实地观察固定资产可以确定固定资产的所有权
B从销售发票中选取样本并追查至对应的发货单可以确定销售的真实性
C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检查并与盘点记录相核对可以确定存货计价的正确性
D复核被审计单位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可以确定银行存款余额的真实性
A统计抽样
B经验估计
C详细审计
D小规模样本审查
A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资产是否具备相关所有权手续
B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资产的所有权证明是否真实
C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资产是否已经减值
D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资产是否真实存在
A抽查法
B全部审计法
C局部审计法
D详查法
A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
B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
C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手段
D解除或者追究审计人员责任的事实依据
A其他单位填制的发票、收据、对账单等
B其他单位对被审计单位债权、债务的说明
C其他单位对与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往来情况的说明
D其他单位对接受被审计单位寄存的财物的说明
A审计证据
B审计资料
C审计建议书
D审计约定书
A审计报告
B审计移送处理书
C审计决定书
D审计建议函
A误拒风险
B信赖不足风险
C误受风险
D信赖过度风险
A审计准则的作用在于规范审计行为
B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
C审计准则是评价审计质量的重要依据
D不同类型的审计主体应制定各自的审计准则
A公众责任险赔偿限额由法院依法而定
B我国公众责任保险仅对财产损失责任的赔偿规定免赔额
C我国规定的免赔额为相对免赔额
D免赔额以内的损失均由保险人承担
A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与保险费呈正相关关系
B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与保险费率呈负相关关系
C产品责任保险费率的厘定主要考虑赔偿限额的高低
D出口产品的责任事故风险比较国内销售的产品的责任事故风险小
A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
B促进组织合法经营和运行
C促进组织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D促进组织自我发展和实现目标
A总体容量
B总体项目差异
C审计结论的精确限度
D审计结论的可靠性程度
A300500元
B302500元
C303000元
D347500元
A《内部审计工作条例》
B《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C《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D《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A不合格产品入库
B生产计划不合理
C篡改会计记录
D多领材料
A独立检查
B责权配置
C风险评估
D员工素质
A审计标准
B审计证据
C审计工作底稿
D审计准则
A客观性
B宏观性
C综合性
D独立性
A抽查有关文件资料,检查不相容职责的划分情况
B检查是否按期编制账龄分析表
C依据账龄分析表分析确定应收账款的可收回金额
D检查坏账核销有无经过正式的授权批准
A计算机审计的审计对象既包括电子数据,又包括信息系统
B计算机审计的审计内容与传统审计完全一致
C计算机审计不需要进行内部控制测试
D计算机审计不需要审查纸质材料
A计算机审计的审计对象只包括电子数据,不包括信息系统
B计算机审计审前调查的具体内容与传统审计一致
C计算机审计不需要进行内部控制测试
D计算机审计的审计对象已不再是纸质的凭证、账簿和报表了,而表现为存储在计算机中的电子数据
A会计师事务所
B审计署
C内部审计机构
D检察院
A逆查法是指从检查原始凭证入手的审计方法
B逆查法一般适用于业务规模较小、会计资料较少的被审计单位
C顺查法是从分析检查财务报表入手
D顺查法一般适用于存在问题较多的被审计单位
A账目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
B账目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
C风险基础审计、账目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
D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账目基础审计
A审计报告
B审计决定书
C审计实施方案
D审计移送处理书
A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十分健全有效时,内部控制测评可以代替实质性审查
B内部控制测试后审计人员应根据结果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再评价
C内部控制再评价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以及合理性进行评价
D内部控制测试的范围与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直接相关
E审计人员如果决定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可直接转入实质性审查阶段
A处理请购单
B批准赊销信用
C验收商品和劳务
D开具销售发票
E审批坏账的核销
A企业内部建立采购审批制度
B签发支票要经过被授权人的签字批准
C出纳员不负责登记应付账款明细账
D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近存货
E货物的验收由验收部门独立完成
A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
B独立性包括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
C为保持独立性,国家审计不应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底稿
D审计独立性要求审计人员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
E审计独立性表现在组织结构、业务工作、经济来源和人员上的独立等方面
A检查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电子数据系统
B参与研究制定被审计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
C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
D已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过时)
E建议有关部门纠正该部门制度中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规定
A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运用计算机储存、处理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
B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查询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账户
C冻结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有关存款
D制止被审计单位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等资料的行为
E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过时)
A编制或取得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B审核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是否正确
C要求被审计单位调整银行存款日记账
D检查银行存款收支凭证是否合规
E重新测试与银行存款业务有关的内部控制
A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
B代理记账
C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D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及其他事项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报告
E代理纳税申报
A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机关的规定提供预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财务会计报告
B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
C被审计单位不得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
D向社会公布任何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
E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可以提请公安、监察、财政、税务、海关、价格、工商行政管理等机关予以协助
A单独使用时只限于内部控制系统比较简单且易于描述的小型企业
B使用范围广泛
C可以对调查对象做出比较深入和具体的描述
D反映问题不全面,仅限于被调查事项的范围
E难以用简明的语言描述内部控制系统的细节
A询问并观察放行时保安人员的放行检查,
B检查发运凭证上相关员工的及客户的签名,
C检查发运凭证上客户的签名,作为收货依据。
D询问销售单的生成过程,检查销售单是否有订购单作为依据,系统外的授权审批是否适当
E检查例外报告和暂缓发货清单
A比较各月营业收入的变动情况,了解有无异常变化
B计算主要产品的毛利率并与上年进行对比,分析有无明显变化
C抽取12月开具的发货凭证,审查相关业务是否全部登记入账
D从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抽取金额较大项目,与销货发票,销售合同相核对
E检查决算日前后一段时间的销售记录
A索赔发生制主要承保在保险期限内发生的事故
B传统的产品责任保险均采用索赔发生制
C凡保险事故发生后能立即得知的宜采用索赔发生制
D某些具缺陷“潜伏期”的产品宜采取索赔发生制
E产品责任险以事故发生制和索赔发生制作为承保基础
A检查年度内对外投资增减变动的原始凭证
B索取投资的授权批准文件,检查批准权限是否恰当
C向被投资单位函证投资金额、持股比例及股利发放情况
D索取或编制投资明细表,复核加总并与合计数核对相符
E索取内部证券盘点报告,检测盘点人员是否具有独立性
A异常诉讼的未来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B错报汇总起来对财务报表影响重大且具有广泛性
C错报汇总起来对财务报表影响重大但不具有广泛性
D存在持续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特大灾难
E在允许的情况下提前应用对财务报表有广泛影响的新会计准则
A验证新增固定资产的各种手续是否齐全
B索取固定资产验收报告,检查验收部门工作的独特性
C检查固定资产账、卡的设置情况
D分析比较各年度固定资产保险费,查明有无异常变动
E检查折旧额计算的正确性
A报表内容控制
B结账控制
C报送时间控制
D对账控制
E试算平衡控制
A向税务机关缴纳的税收滞纳金
B因污染环境而支付的罚款
C向关联企业的捐赠
D所购国债的利息收入
E从联营企业分得的税后利润
A应付职工薪酬总账由出纳员登记
B产量及工时记录与审核相互独立
C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测试薪酬业务内部控制
D每月末考勤单由员工个人填写后直接交财务部门进行工资结算
E每月末财务部门按员工工作性质将应付工资总额分配计入有关成本费用账户
A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
B将费用支出资本化
C随意变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D随意变动产品销售成本结转方法
E错误披露会计估计变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