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240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聚题库整理了质量员土建多选题,还有专业的答案解析,快来刷题吧!
A特别重大质量事故由国务院按有关程序和规定处理
B重大质量事故由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
C严重质量事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
D质量事故轻微的私人处理
A强度等级
B耐久性
C工作性
D抗渗
E节约材料
A主控项目必须全部符合要求
B主控项目应有80%合格
C一般项目全部符合要求
D一般项目应有80%合格
E一般项目应有90%合格
A地基与基础
B主体结构
C门窗
D建筑装饰装修
E建筑屋面
A可溶物含量
B断裂拉伸强度
C低温折性
D耐热度
E不透水性
A施工缝滲漏
B地基不均匀下沉
C挖方边坡塌方
D基坑(槽)回填土沉陷
E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身断裂
A施工组织设计应有单位负责人签字
B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施工合同要求
C质量第一、安全第一
D施工组织设计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后,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E现施工组织设计中存在问题应提出修改意见,由承包单位修改后重新报审
A作业技术交底
B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的审查
C中间产品质量控制
D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
E工程变更的审查
A基槽〔坑〕应进展验槽,局部软弱土层应挖去,用灰土或砂砾石分层回填夯实至与基底相平;如果有地下水或地面积水,应挖沟排除
B当基槽〔坑〕由于土质不一挖成阶梯形式时,应先从最高处开始浇筑,按每阶高度,其各边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000mm
C浇筑台阶式根底应按台阶分层一次浇筑完成
D施工时应注意防止上下台阶交接处混凝土出现蜂窝和脱空〔即吊脚、烂脖子〕现象,措施是第一台阶混凝土浇完后稍停~1h,待下部沉实,再浇上一台阶
E上部台阶应支模浇筑,模板要支撑结实,缝隙孔洞应堵严,木模应浇水湿润
A桩的设计图样、施工说明和地质资料
B地基验槽记录和桩身竣工图
C桩的灌注质量检验记录和桩位竣工平面图
D灌注桩从成孔到混凝土灌注的施工记录
E材料合格证和施工现场复试试验报告
A钢材
B骨架
C放置钢筋笼
D混凝土强度
E挖孔桩的孔底持力层土〔岩〕性
A换土垫层法
B夯实地基法
C挤密桩施工法
D深层密实法
E地下持续墙法
A组织办法
B技术办法
C经济办法
D合同办法
E监督办法
A独立基本
B条形基本
C筏板基本
D刚性基本
E柔性基本
A淤泥
B腐殖土
C粘性土
D含有机物大于8%的土
A保证使用合格的防水材料
B确保防水层的厚度
C保证不积水
D保证防水节点的可靠有效
A强夯后的土体强度随夯击后间歇时间的延长而减少
B对强夯土体强度的检验宜在夯后1~4周内进行
C检验土体强度时,每一独立基础至少为1点
D检验土体强度时,基槽每30延长米应有1点
A主控项目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值
B土料中的最大粒径必须小于15mm
C含水量与要求的最优含水量比较,应为土2%
D土料中的有机质含量应小于或等于10%
A保证墙体垂直度
B控制墙体竖向尺寸
C控制各部位构件的竖向标高
D保证灰缝厚度的均匀性
A强度
B伸长率
C冷弯性能
D0℃韧性指标
A检验勘察成果是否符合实际
B检验基础深度是否达到设计深度
C解决遗留和新发现的问题
D检验有无其他影响基础施工质量的因素
A不允许有孔洞、缺边、裂口
B边缘不整齐不允许超过10mm
C允许有胎体露白
D撒布材料的粒度、颜色要均匀
A管理内容和办法
B场荣管理
C环保
D卫生防疫
E防火保安
A组织办法
B监督办法
C经济办法
D技术办法
E管理办法
A焊缝质量应符合规定,不得产生焊缝变形;当温度为0℃以下时须停止焊接作业,否如此需采取预热措施
B采用浆锚接桩法时,接头间隙内应填满熔化了的硫黄胶泥,硫黄胶泥的温度应控制在145℃左右;接桩后应停歇至少5min后方可继续打桩
C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1000mm左右进展
D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移不得大于10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1/1000桩长
E接桩中,桩的接头应尽可能防止在桩尖刚达到硬土层的位置、桩尖将穿透硬土层位置、桩身承受较大弯矩的位置
A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落距较小玲锤1~2次
B10m以上桩可用铅垂线坠双向校正
C打斜桩时必须用角度仪测定、校正角度
D桩插入土中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0%。
E桩入土一定深度,再调整桩锤、桩帽、桩垫与打桩机的导杆,使之与打入方向成一直线并使桩稳定
A低级承载力
B石料粒径
C灰土配合
D砂石料有机含量
E压实系数
A一般黏性土
B黏土
C老黏性土
D新近沉积的黏性土
E粉质黏土
A楼板层
B屋顶
C门
D楼梯
E窗
A基坑开挖边坡的放坡不够
B没有根据不同土质的特性设置边坡,致使土体边坡失稳而产生塌方
C边坡顶部局部堆载过大,或受外力振动影响,引起边坡失稳而塌方
D开挖顺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E基坑土质为黏性土
A围护
B保温隔热
C承重
D防水
E水平分隔
A保修范围
B保修经费
C保修期限
D保修责任
E保修负责人
A技术准备
B物资准备
C组织竣工验收
D施工队伍准备
E施工现场准备
A事前控制
B全面质量控制
C事中控制
D事后控制
E全过程质量控制
A人员因素
B施工工艺
C材料因素
D安全因素
E环境因素
A由中间向两侧
B逐排打设
C由中间向四周
D由两侧向中间
A松散
B坚硬
C中密
D稍密
E密实
A质量记录
B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C组织机构与质量职责
D体系要素或根本控制程序
E质量手册的评审、修改和控制的管理方法
A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
B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C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D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E地基与根底、主体结构有关安全与功能的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应符合有关规定
A用钢尺量
B试检报告
C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D目测
E水准仪
A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
B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
C.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
D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10的土
E.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不超过全重50%
A石灰岩
B黏土岩
C如页岩
D玄武岩
E闪长岩
A环刀法与贯入法检测报告
B重锤夯实地基含水量检测记录和橡皮土处理方法、部位、层次记录
C地基承载力、桩身完整性测试报告
D强夯地基或重锤夯实地基试验记录
E强夯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强度检测报告
A地基验槽记录
B设计图样与说明
C配合比试验记录
D地基承载力
E灰土回填试验记录
A地基强度
B夯锤落距
C夯击范围
D地基承载力
E夯击遍数与顺序
A当第一遍点夯施工完毕后,应对场地进展平整
B满夯施工应遵循由点到线、有线到面和先深后浅的施工原和顺序
C最后一遍满夯,落距应为4~6m
D强夯施工应分段进展,并从中央开始边缘向夯击
E不同遍数的施工间隔应结合地质条件、地下水和气候等,一般为4~7d
A一般情况下为2~5遍
B前1~2遍为间隔夯
C最后一遍进展满夯
D每夯击点的夯击数为2~5击
E开始两遍夯击数宜多些,随后各遍逐渐减小,最后一遍只夯1~2击
A确定分项工程名称
B主控项目检查
C一般项目检查
D填写单位工程质量综合评定表
E观感质量评分
A质量处理有复查
B准备竣工验收资料,组织自检和初步验收
C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方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展质量评定
D组织竣工验收
E质量文件编目建档和办理工程交接手续
A通电时间短,上钢筋在熔化过程中还未形成凸面即进行顶压,熔渣无法排除
B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
C焊剂熔化后形成的熔渣粘度大,不易流动
D钢筋未夹紧,顶压时发生滑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