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5月16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08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2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5月16日专为备考2022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1995年8月,当“亚洲通信卫星2号”升空不久,突然发生爆炸,而这场灾难的元凶是由太阳活动引发的高空切变风,这是由空间天气突变而引发的灾难。
    空间环境中,有时呈现这种情景——太阳上的太阳风、磁层、电离层和热层中可影响空间和地面技术系统的运行和可靠性以及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状态。科学研究表明,太阳是一个能量输出不断变化的天体,正是这些变化,才引起了高层大气和电离层状态的强烈扰动。同时,太阳有时能把百万吨带电物质,以每秒近千公里的高速度抛向地球,即发生太阳风暴,引起地球空间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如地球磁层被压缩,绕地球赤道的高空环电流大大增加,电离层无线电通讯的临界频率会突然改变,高能带电离子流可增加3~5个量级等等。如有时太阳耀斑爆发,能量相当于全球50亿人每人引爆100万吨TNT。这些给人类活动造成灾害的突发性空间环境变化称为灾害性空间天气。
    灾害性空间天气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可导致卫星失控或坠落,通讯中断,导航定位不准,输电网等技术系统受到损害等灾害性事件发生。也可能引起人类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高,皮肤癌患者增加。据统计,仅在航天领域,卫星故障中的大约40%与灾害性空间天气有关。
    为了研究和预报空间天气灾变规律,避免或减轻灾害性空间天气可能给人类活动带来的灾害和损失,一门把空间天气的监测、研究、模式、预报、效应、信息传输与处理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加以综合与集成的新学科应运而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应用卫星、载人火箭、空间站以及地面技术系统的安全运行与剧烈变化的空间环境关系越来越密切,空间天气学就越发显得重要。我们相信,明天的空间天气预报也会像今天常规天气预报那样,为我国的建设和科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对“灾害性空间天气”形成的根本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高层大气和电离层状态的强烈扰动

    B把大量带电物质高速抛向地球的太阳风暴

    C能量极大的太阳耀斑的爆发

    D太阳这一天体的能量输出不断变化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而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它的原理多见于各种医学书刊,临床使用又(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B最近几年,俄罗斯杜布纳核研究所可谓是(惨淡经营),国家拨给的预算实际上只能到位一半,研究所只能向各种基金组织申请研究补助。

    C作为学生和语文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中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兴趣原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水浒传》英译《在河边发生的故事》,《西游记》译为《猴》,《红楼梦》译为《红色阁楼里的梦》,韵味全失,中国读者简直(不可理喻)。

  • 3. 依次填入下列括号里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远方山边的牧民帐篷上,升起了()青烟,一群群牛羊如星星般()在翠绿的草原上。我想象中的长江源头“无人区”并没有出现,反倒是()田园牧歌的景象.

    A悠悠 点缀 一览

    B袅袅 连缀 一派

    C悠悠 连缀 一览

    D袅袅 点缀 一派

  • 4. 下列各句中加括号的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稻栽培、劳动保障、小额贷款是农民最感兴趣的问题,咨询台被围得(水泄不通)

    B这里的葡萄因皮薄、色艳、肉厚(闻名遐迩),既可生吃又能酿酒,深受消费者青睐

    C在网络空间里,众星捧月式的文化不一定是美的,(曲高和寡)式的文化不一定是丑的

    D近来,移动电源突然冒烟爆炸的事件(屡试不爽),一些劣质充电宝俨然成了“小炸弹”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晋平公问叔向①曰:(“岁饥民疫,翟人②攻我,我将若何?”)对曰“岁饥,来年而反③矣;疾疫,将止矣;翟人,不足患也。”公曰:“患有大于此者乎?”对曰:“夫大臣重禄而不极谏,近臣畏罪而不敢言,左右顾宠于小官而君不知,此诚患之大者也。”公曰:“善!”于是令国中曰:“欲有谏者为隐④,左右言及⑤国吏,罪。”  (刘向《说苑.善说》)    【注释】①叔向:春秋时晋国大夫。②翟(dí)人:即狄人,指北方少数民族。③反:通“返”,指恢复正常收成。④为隐:隐没。⑤言及:这里指非议。 

    1. 翻译此文中括号中的句子。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以下题。
    绝句二首(其二)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叉过,何日是归年?

    2. 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以下题:  在外行走,常有绿树掩映的村庄撞进眼帘。树木和村庄相融相映,让人捉摸不透到底谁主谁次。其实,是村庄在树木里还是树木在村庄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丛丛翠色诱人地环绕着村庄、村庄也在树本里更显妩媚的时候,让人内心不由自主生出一份宁静与祥和。由此,我固执地认为,树木应该就是村庄的灵魂。只有树木.才能让村庄青春永在。  面对这些村庄,心中莫名地翻腾着一种对家乡怪怪的思绪,细细想来,这要归结于那些矗立在眼前同时也植根于内心的树木,很多年前,和邻乡一位当过支书的老人说起我的家乡,“一个村庄里连棵树都没有,那地方有什么好啊!”他的这句话叫我的心急跳了一下,也急痛了一下。后来我自己回到家乡,看着满目荒凛然而又魂牵梦萦的土色故乡,也只能任由五味交替腌渍灵魂。  曾经的家乡的树木,就这样又一次走进了记忆走进了心灵。我想,一棵树立起来高不盈数丈,倒下去也高不过数尺。然而,就是在这尺与丈之间,却又仿佛有一种痛楚与依恋胶着在一起,让人难以释怀。现在的家乡,几乎看不到树木,一个个村庄赤裸裸地矗立在黄土地上刺目刺心,灰蒙蒙地缺少生机和灵性,肆无忌惮地弥漫着一种悲哀的情绪。 家乡以前也曾有一片几百亩大的树园,绿在村庄的东南角。园子里长满了杏树、桃树、柳树、榆树、沙枣树,由玩伴儿牛牛的爷爷看护。每天放学,我和牛牛都要先到树园里铲草、玩耍然后才会回家。春天的榆钱,夏天的酸杏,秋天的毛桃和沙枣,可以说是我们童年最奢侈的果品。而离村庄不远的看头山则是公社的林地,山上同样也长满了榆树、沙枣和毛桃树。每年的春天。淡淡的花香都会弥漫在周围的一片村庄之中,让人不由得想把这清香的空气永远留存。现在这些树木呢?我问过很多家乡人,得到的结果却让我唏嘘不已。包产到户后,树园也分片到户了。满园的树木便陆陆续续遭到砍伐,能用的被搭了棚圈,不能用的成了烧柴;树园的旧址现在早已经住满了人家。曾有一段时间,政府为了减少开支,裁减了护林员,将防风林划片承包给了个人,又引发了新一轮的砍伐。村庄里的树木也因庄院的改建而了无踪影,以至于在后来好长一段对间中,家乡都很难看到树的身影了。  前不久和童年伙伴聚在一起,说起童年趣事,说起看头山、树园,也谈到家乡的现状,这才陆续知道,山上坟地因退耕还林种植了柠条,今年的雨水好,山上又能看到绿色了。只是因为干旱,树木的成活率不高。大家都说.恢复绿色家园的难度很大,但应该庆幸的是,毕竟已经迈出可贵的一步。  一棵树站起不盈数丈,躺倒也不过数尺,尺与丈之间就是丈量灵魂的尺度。一片站立的树是一个地方灵魂的美丽展示。一片躺倒的树则是这个地方灵魂在集结死亡。家乡将何去何从?我当然忍不住要想,让家乡成为绿树里的村庄,也应该是经历了颇多变故的家乡父老的愿望吧!

    3. 文章从绿树掩映的村庄带给作者美好的感受写起,这有什么作用?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转身
    李汉荣
    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在旅途上,这“转身”的频率更大,体验更多。一转身,那个清丽的少女不见了,她失踪于汹涌的街市人潮;一转身,那个少妇不见了,她那么端庄,贤淑写满了她的表情,然而,一转身,呼啸的列车载走了她;一转身,那个老者不见了,这是我极少见到的“经典老者”,满头银发,一身素净,眉宇间透出气定神闲的沉静和慈祥,一转身,他不见了,车门关闭,车轮转动,速度,不知把他带往何方,我甚至没有看见他的背影。
    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面一个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的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你,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水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最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波动的各色衣服……
    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旁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为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不能踏上的路径……
    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不见了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最后我来到丁字街,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贫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的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起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4. 文章第五段中“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中“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 1. 光阴的故事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
    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地那么想
    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转
    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长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根据材料,展开联想,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2.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孟子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古人的这些观点对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生活经历,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