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综合知识》4月21日

考试总分:1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972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5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综合知识》4月21日专为备考2025年综合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舆论监督的主体是媒体,而非人民。

    A

    B

  • 2. 新闻事件中保持中立立场,是符合马克思“一般的公正”原则的。

    A

    B

  • 3. 新闻记者应该平等对待各类采访对象。

    A

    B

  • 1. 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 2. 在()年权利保护期内,广播电台、电视台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许可转播其广播电视节目。

    A10

    B30

    C50

    D100

  • 3.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具有公有性质经济

    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 1. 下列情形中,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用语用字的有()。

    A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

    B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

    C招牌、广告用字

    D企业事业组织名称

  • 2.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可以()。

    A培育产权清晰、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

    B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C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

    D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

  • 3. 社会上最常见的三种社会化类型是()。

    A初级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深度社会化

    D再社会化

  • 1. 下面是某电视台最近播出的一篇报道,根据报道内容,谈谈这篇报道是否属于“走基层”报道?为什么?(15分)甘肃省榆中县今年种植了28万亩夏季蔬菜,眼下正是销售旺季。夏菜卖得红火,但在收获、冷藏、运输时清理掉的那些菜根菜叶,也就是菜农们所说的尾菜,却给榆中县带来了不小的烦恼。那么这尾菜之困有什么解决之道呢?日前,本台走基层记者来到愉中县一探究竟。榆中县定远镇蒋家营村的菜农蒋海宏告诉记者,这个垃圾场已经存在10年了,榆中县80%的尾菜都堆积在这里。那么,如此多的尾菜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呢?记者来到了菜农蒋应涵的菜地。蒋应涵说,像这个品种的菜花,一亩地一般能收获二千多棵,会产生六千多斤废弃的菜叶。照此推算,仅蒋应涵一家,6亩地一種菜产生的尾菜叶子就超过了三万斤。而在冷库收菜点加工装车前,菜花还要经过“再处理”,又会产生新的“尾菜”。记者看到,不仅是菜花,其他很多菜因为长途运输或进入超市都要大幅度“瘦身”。尾菜的出路在哪里?在榆中县高墩营村,一种将尾菜变成肥料的实验正在进行。因为简单实用,目前榆中县已有850多户农民熟练掌握了这种方法。与此同时,利用一半废弃菜叶、一半牛粪和玉米秸秆混合物养蚯蚓,也从今年初开始尝试。近段时间,甘肃榆中的“尾菜之困”也引起了各地的关注。截至目前,榆中县已经接到了外省近100位投资商和专家打来的电话,寻求合作和规模处理的路子。就在记者结束釆访时得知,榆中县占地2000亩的高原夏菜产业园区已经提上日程,而尾菜的集中规模处理将是产业园的主体功能之一。
  • 2. 前不久,上海世博会推出了“西藏活动周”,并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假如你是一名记者前往釆访并作系列报道,请就此写出一份采访提纲。
  • 3. EFP电子现场制作
  • 1. 《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规定: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应该对报道内容的真实和准确负责。这一规定包含哪些要求?请结合实际分析当前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 2. 试论述信息传播网络化、数字化对新闻工作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你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建议。
  • 3. 请结合当前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构建的任务,谈谈新闻工作者需要把握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