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语文》4月19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512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5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语文》4月19日专为备考2025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处所”和“惩处”两个词语中“处”的读音相同。()  

    A

    B

  • 2. 计划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完成任务的保证。()

    A

    B

  • 1. 下列句中意义和用法与“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一句中的“然”相同的一项是()。

    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B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C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D不以为然

  • 2. 达·芬奇在科学的诸多领域都有不少__________和研究成果, 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是________的,而且有资格获得不止一次的__________。与此同时,他给人类创造的艺术财富是如此巨大,足以戴上“诺贝尔艺术奖”的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组是()。  

    A发明、绰绰有余、提名、桂冠

    B发明、理所当然、提名、王冠

    C发现、水到渠成、奖励、桂冠

    D发现、名至实归、奖励、王冠

  • 1. 下列句子中【】的礼貌用语使用不正确的有()  

    A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B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D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啬【赐教】。

  • 2. 下面这段主持词中,表达完全得体的两项是() 在这个月朗风清、金桂飘香的仲秋之夜,我们诗社有幸邀请到了①“忝列”中国十大朗诵名家的李慕林教授。下面,就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李教授的②“拨冗莅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欢迎!接下来,李教授将围绕“古典诗词吟诵方法”这一主题,发表自己的③“真知灼见”,请大家把握好这个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④“姑妄听之”,做好笔记。  

    A

    B

    C

    D

  • 【文段一】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
    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
    【文段二】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1. 解释下列句子中词的意思。(1)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
    寂苦:()
    (2)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愧杀:()
  • ①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在它们的翅膀底下,晚霞已到最艳丽的时刻。西山在朦胧中涂抹了一层娇红,轮廓渐渐清楚起来。那娇红中又透出一点蓝,显得十分凝重,正配得上空气中摸得着的寒意。
    ②这景象也是我熟悉的,我不由得闭上眼睛。
    ③“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身旁的年轻人在自言自语。事隔三十余年,我又在和年轻人辩论了。我不怪他们,怎能怪他们呢!我嗫嚅着,很不理直气壮。“留下来吧!就因为是废墟,需要每一个你啊。”
    ④“匹夫有责。”年轻人是敏锐的,他清楚地说出我嗫嚅着的话。(“但是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更好地让每一个我尽责任?”)他微笑,笑容介于冷和苦之间。
    ⑤我忽然理直气壮起来:“那‘怎样’,不就是内容吗?”
    ⑥他不答,我也停了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迤逦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远山凹处,红日正沉,只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⑦树旁乱草中寒窣有声,原来有人作画。他正在调色板上蘸着颜色,蘸了又擦,擦了又蘸,好像不知怎样才能把那奇异的色彩捕捉在纸上。
    ⑧“他不是画家。”年轻人评论道,“他只是爱这景色——”
    ⑨前面高耸的断桥便是整个圆明园唯一的遗桥了。远望如一个乱石堆,近看则桥的格局宛在。桥背很高,桥面只剩了一小半,不过桥下水流如线,过水早不必登桥了。
    ⑩“我也许可以想一想,想一想这废墟的召唤。”年轻人忽然微笑说,那笑容仍然介于冷和苦之间。
    11我们仍望着落照。通红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远山显出一层层深浅不同的紫色。浓处如酒,淡处如梦。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
    12仿佛听得说要修复圆明园了,我想,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最好是远瀛观一带,或只是这座断桥,也可以的。
    13为了什么呢?为了凭吊这一段凝固的历史,为了记住废墟的召唤。

    2. 文章中写“我”与年轻人的对话有什么目的?
  • 1. 指出下列句中加括号字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其意。
    范增数(目)项王
  • 2. 大江东去,浪淘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