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综合知识》4月10日

考试总分:1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823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5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综合知识》4月10日专为备考2025年综合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救灾现场,记者的主要职责是报道,而不是去救灾。

    A

    B

  • 2. 在法庭判决前,涉案当事人在报道中不能被称为“罪犯”,而是“犯罪嫌疑人”,不适用定罪倾向的描述,如“罪大恶极”、“拒绝45认罪”等。

    A

    B

  • 3. 媒体应以一种平等、尊重的心态来对待弱者。()

    A

    B

  • 1.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在于()。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执政为民

  • 2. 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改革

    B发展

    C依法治国

    D以德治国

  • 3. “入乡随俗”是一种()行为。

    A和解

    B顺从

    C容忍

    D妥协

  • 1. 以下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理解正确的是()。

    A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B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C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D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包括()。

    A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B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C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D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 3. 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

    A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B行为人不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

    D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 1. 下面是某电视台最近播出的一篇报道,根据报道内容,谈谈这篇报道是否属于“走基层”报道?为什么?(15分)甘肃省榆中县今年种植了28万亩夏季蔬菜,眼下正是销售旺季。夏菜卖得红火,但在收获、冷藏、运输时清理掉的那些菜根菜叶,也就是菜农们所说的尾菜,却给榆中县带来了不小的烦恼。那么这尾菜之困有什么解决之道呢?日前,本台走基层记者来到愉中县一探究竟。榆中县定远镇蒋家营村的菜农蒋海宏告诉记者,这个垃圾场已经存在10年了,榆中县80%的尾菜都堆积在这里。那么,如此多的尾菜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呢?记者来到了菜农蒋应涵的菜地。蒋应涵说,像这个品种的菜花,一亩地一般能收获二千多棵,会产生六千多斤废弃的菜叶。照此推算,仅蒋应涵一家,6亩地一種菜产生的尾菜叶子就超过了三万斤。而在冷库收菜点加工装车前,菜花还要经过“再处理”,又会产生新的“尾菜”。记者看到,不仅是菜花,其他很多菜因为长途运输或进入超市都要大幅度“瘦身”。尾菜的出路在哪里?在榆中县高墩营村,一种将尾菜变成肥料的实验正在进行。因为简单实用,目前榆中县已有850多户农民熟练掌握了这种方法。与此同时,利用一半废弃菜叶、一半牛粪和玉米秸秆混合物养蚯蚓,也从今年初开始尝试。近段时间,甘肃榆中的“尾菜之困”也引起了各地的关注。截至目前,榆中县已经接到了外省近100位投资商和专家打来的电话,寻求合作和规模处理的路子。就在记者结束釆访时得知,榆中县占地2000亩的高原夏菜产业园区已经提上日程,而尾菜的集中规模处理将是产业园的主体功能之一。
  • 2. 前不久,上海世博会推出了“西藏活动周”,并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假如你是一名记者前往釆访并作系列报道,请就此写出一份采访提纲。
  • 3. EFP电子现场制作
  • 1. 请结合当前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构建的任务,谈谈新闻工作者需要把握哪些方面?
  • 2. 试论述信息传播网络化、数字化对新闻工作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你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建议。
  • 3.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否可以协调,结合最近几年的广播电视现象,论述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