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4月4日

考试总分:1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664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5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4月4日专为备考2025年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新闻记者不能以慈善的名义向富豪、明星、政要等社会名人索取善款或者其他帮助()

    A

    B

  • 2. 传媒公信力的建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却可能在一夜之间被摧毁。()

    A

    B

  • 3. 慎用判断性的、情感性词语,避免出现倾向性的错误。可以适当以文学化的手法渲染事实发展的情节。

    A

    B

  • 1. 新闻敏感的主要表现:及时发现新闻线索;();预测可能发生的新闻事件等。

    A寻找新闻线人

    B准确判断新闻价值

    C发现新闻背景

    D交代新闻来源

  • 2. 2011年新华社创建80周年,其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创建的()。

    A事实通讯社

    B青年联合通讯社

    C平民通讯社

    D红色中华通讯社

  • 3. 最早明确提出政治家办报这一说法的是()。

    A邓小平

    B马克思

    C毛泽东

    D列宁

  • 1. 系列报道的基本特点是()。

    A集中性

    B广博性

    C追踪性

    D深刻性

    E分散性

  • 2. 1774年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后,不少青年模仿主人公维特饮弹自杀,以致该书一度被禁止。从那后,研究者发现,不合理的自杀报道会助推自杀行为产生,并把这种现象称为“维特效应”。为防止该效应的出现,新闻记者在“自杀新闻”报道时,下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A写作时不详细描写自杀手段、地理位置、方式或工具

    B不详细描述或者以特写方式报道自杀现场死者的惨状

    C不全程直播自杀过程

    D不将自杀美化或渲染成浪漫的行为,比如“飘然而去”、“含笑跳楼”等

  • 3.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前身是()。

    A原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

    B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C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D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1. 媒体竞争激烈,追求新闻的时效性是新闻竞争中的制胜法宝之一,要尽可能多抢新闻,压新闻是不合时宜的。
  • 2. 怎样坚持“三贴近”原则?
  • 3. 文艺上的“二为”方针?
  • 1. 如何把握新闻工作的时度效?
  • 2.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否可以协调,结合最近几年的广播电视现象,论述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
  • 3. 舆论监督的实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