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薪税师每日一练《理论知识》3月18日

考试总分:1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869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5年薪税师每日一练《理论知识》3月18日专为备考2025年理论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下列收入中不属于税收入的是()。

    A保险赔款

    B抚恤金.救济金

    C退休费.离休费

    D企业发行的债券利息

  • 2. 在中国境内依法注册或者登记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了不是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依法招用的外国人,应当依法()

    A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不参加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B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C不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D以上都错误

  • 3.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不包括( )。

    A人力资源计划的特点

    B员工培训的特点

    C绩效管理的特点

    D人力资源开发的 特点

  • 4. 残疾人职业能力测评系统的定位是什么?()

    A定位于选拔人才

    B定位于发掘潜力、完善自身

    C定位于了解素质特点、明确目标、规划生涯

    D上述都符合

  • 5.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 )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

    A48

    B24

    C12

    D8

  • 6. 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或者用人单位依法终止的,应当自变更或者终止之日起()内,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社会保险登记。

    A十日

    B十五日

    C三十日

    D六十日

  • 7. 关于裁员中幸存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他们往往心存感激、激情高效地去工作

    B他们的归属感一般会下降

    C他们可能会为未来担忧

    D他们可能会有负罪感

  • 8. 按照《残疾人就业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由财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还应当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的滞纳金。

    A千分之一

    B千分之二

    C万分之五

    D千分之五

  • 1. 《社会保险法》规定了社会保险监督制度,从()等方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险监督体系。

    A人大监督

    B行政监督

    C司法监督

    D社会监督

  • 2. 下列关于非全日制用工的说法,正确的有()。

    A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由用人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B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原则上参照个体工商户的参保办法

    C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可以以个人身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按照待遇水平与缴费水平相挂钩的原则享受相应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D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建立劳动关系的非全日制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

  • 3. 关于税收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

    B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指定的税收法律

    C国务院经授权立法所制定的规定或条例等,具有国家法律的性质和地位

    D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税务机关根据残疾人联合会核定的残疾人就业保险金向企业征收保障金

    B每年7-9月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集中征收期

    C用人单位应自收到缴款通知书之日起30内主动交纳保障金

    D用人单位逾期不缴纳保障金的税务机关可以按日加收应交保险保障金总额的千分之的滞纳金

  • 5. 除已办理税务登记,从事生产、经营并适用查账征收的企业纳税人外,纳税信用管理试行办法适用的企业纳税人包括()。

    A适用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的企业

    B从首次在税务机关办理涉税事宜之日起时间不满一个评价年度的企业

    C评价年度内无生产经营业务收入的企业

    D适用企业所得税定期定额征收办法的企业

  • 6. 下列哪些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A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

    B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

    C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

    D其他灵活就业人员

  • 7. 企业预算编制的一般方式有()

    A自上而下

    B分级编制

    C上下结合

    D逐级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