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生物》3月5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613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5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生物》3月5日专为备考2025年生物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是()

    A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B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

    C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D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 2. 一个细胞周期(如下图)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包括G1、S和G2期)和分裂期(M期),其中S期为DNA复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G2期结束为一个新细胞周期的起点

    BG1和G2期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一个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M期

    DM期结束时子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增加一倍

  • 学习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婴儿的第一个“银行户头” 近年来,许多父母会为新生儿开一个"银行户头",用来储存从脐带和胎盘中收集的细胞。具体做法是:婴儿出生后十分钟,医生从与胎盘相连的脐带中抽取少量血液,立即用液态氮冷冻储存。脐带血中有多种类型的干细胞,能够产生不同种类的体细胞,如神经细胞、肝脏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脐带血干细胞在医学上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移植脐带血干细胞,可以促进心肌血管再生,改善心脏功能;肝硬化患者易发展为肝癌,移植脐带血干细胞可以促进肝脏的再生。脐带血是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免疫排斥的并发症比骨髓移植少很多,越来越受到临床治疗的青睐。有些患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的儿童,由于移植自己的脐带血干细胞而痊愈。但目前脐带血干细胞移植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单位脐带血中无功能的造血干细胞含量较高,即大多数造血干细胞表现出休眠或静止状态,或需要长达80小时才能进行第一次分裂,限制了其在青少年和成人中的应用。 最近,研究人员将脐带血与一种调节蛋白NOV共孵育,并检测了造血干细胞中与细胞呼吸、抗自由基相关的酶含量,结果发现:单位脐带血中有功能的造血干细胞的数量是未处理的6倍,但造血干细胞总量几乎不变。这大大提高了脐带血干细胞的移植潜力,为改善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策略。目前,我国共有七个脐带血库,脐带血存储已超过十万份。保存脐带血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每份血样可保存二十年左右。一般来说,某种遗传病风险比较大的家庭中出生的婴儿更需要储存脐带血。

    1. 以下属于脐带血中有功能造血干细胞的特点的是()(填字母)。  

    A表现出较强的细胞分裂能力

    B细胞呼吸相关酶的含量增加

    C细胞抗自由基氧化能力增强

    D增加单位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

  • 学习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ABC转运蛋白 ABC转运蛋白是分布极广的一类膜蛋白家族。典型的ABC转运蛋白是一种单向底物转运体,可结合ATP并使之水解产生能量以实现对各类底物分子的跨膜转运,包括某些离子、糖类、氨基酸及原核细胞分泌蛋白等。 根据底物分子的运输方向,ABC转运蛋白可分为外向转运蛋白和内向转运蛋白,外向转运蛋白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而内向转运蛋白仅存在于细菌和植物中。 如图所示,ABC转运蛋白通常由TMD和NBD组成。TMD的作用是构成介导底物穿过细胞膜的机械性通道,NBD与ATP水解相关。在不同的转运阶段,两个NBD的结合状态与开口方向是动态变化的,NBD接收信息后,结合ATP并水解产生能量,进而控制TMD空间结构的变化,以完成对底物分子的转运。其中外向转运蛋白的TMD可以直接与在胞内的底物分子结合,启动整个转运过程。而内向转运蛋白则是外周蛋白SBP捕获识别底物,形成底物-外周蛋白复合体后呈递给TMD,进而使处于外周蛋白中的底物分子脱落,并通过TMD结构进入胞内。基于对ABC转运蛋白的晶体结构的解析可知,SBP与TMD、TMD与TMD之间是通过改变构象来完成对底物的摄取、传输和释放的。 ABC转运蛋白在细胞中普遍存在,研究其结构与作用机制对人们进一步认识生命、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 结合本文信息分析,以下过程合理的是()。  

    A大肠杆菌通过ABC外向转运蛋白分泌蛋白质

    B植物细胞通过ABC内向转运蛋白吸收

    C动物细胞通过ABC内向转运蛋白吸收氨基酸

    D动物细胞通过ABC外向转运蛋白排出Cl-

  • 1.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研究人员利用线虫和小鼠做模型进行的研究发现,一种负责转运脂肪的卵黄脂蛋白可降低生物体的寿命。在线虫体内,卵黄脂蛋白一方面参与脂肪从肠道向机体细胞的转移,另一方面也可能与脂肪代谢有关。细胞中的溶酶体脂解(脂肪降解)是脂肪代谢的重要途径。研究人员通过遗传的办法减少线虫的卵黄脂蛋白,发现溶酶体脂解强度增加,脂肪积累量减少,线虫寿命平均延长了40%。据此,研究人员推测卵黄脂蛋白可能通过①溶酶体脂解,降低了脂肪消耗所可能带来的寿命延长。小鼠体内的载脂蛋白B与线虫中的卵黄脂蛋白是“近亲”,载脂蛋白B可以被认为是小鼠中的一种卵黄脂蛋白。在小鼠体内,载脂蛋白B的作用也是将肠道中摄入的脂肪转移到机体细胞加以利用或储藏到脂肪组织中。随后,研究人员联想到另外一种寿命增加的模型——饮食限制,即吃得越少,活得越久。刚好有证据表明,饮食限制的小鼠体内脂蛋白B的水平明显下降。据此,研究人员推测,饮食限制可能通过②载脂蛋白B的合成,阻碍脂肪的运输,减少脂肪的堆积,从而延长小鼠的寿命。综合上述结果,研究者认为,或许可以通过调控卵黄脂蛋白的合成来调节脂肪运输,同时通过卵黄脂蛋白调节溶酶体脂解来影响生物体的寿命。 (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物质,检测细胞中的脂肪时,可以用苏丹Ⅲ染液对材料进行染色,多余的染料可以用()洗去,细胞中含有的脂肪将被染成()色。 (2)卵黄脂蛋白可以直接参与(),进而影响脂肪代谢和生物体的寿命。 (3)文中①、②两处空白应填入的词语分别为()(请选填“促进”或“抑制”)。 (4)有同学看到相关报道后开始节食,早饭也不吃了,请你从健康生活的角度谈谈对这种行为的看法并给出相关建议:()。  
  • 2. B型血友病是编码凝血因子9的F9基因突变所致的一种遗传病。我国科学家构建了B型血友病模型小鼠,并尝试对模型鼠进行基因治疗,以探索治疗该病的新途径。 请回答问题: (1)图1表示该病的发病机理。其中①过程所需要的酶是(),②过程称为(),③过程表示F9基因发生碱基的()而引起碱基序列的改变,④代表的碱基序列为()。 (2)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血友病模型鼠的突变基因进行定点“修改”,并测定凝血时间,结果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基因治疗的模型鼠凝血能力(),依据是()。  
  • 1. 罗非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肉质鲜美的食用鱼类。为使罗非鱼肉在蒸煮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品质和营养价值,研究者通过实验探寻了合适的热加工条件。请回答问题: (1)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进入人体细胞后,在()(填写细胞器名称)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2)鱼肉在热加工过程中,会发生汁液流失导致质量减少。研究者测定了在不同()条件下的蒸煮损失率,结果如下图。 据图可知,蒸煮温度控制在()℃或90℃较好,依据是在这两个温度条件下,() (3)进一步研究发现,鱼肉在热加工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的巯基含量在50℃以上开始下降,这是蛋白质的()发生改变,巯基暴露氧化为二硫键所致。80℃以上短时蒸煮,肌原纤维蛋白会迅速变性,鱼肉质地更紧密,口感更好。 (4)综合本实验研究,你认为合理的罗非鱼热加工条件及理由是()
  • 2. 图1为细胞合成与分泌淀粉酶的过程示意图,图2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细胞结构或物质。 (1)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控制该酶合成的遗传物质存在于[4]()中。 (2)图1中,淀粉酶先在核糖体合成,再经[2]()运输到[1]()加工,最后由小泡运到细胞膜外,整个过程均需[3]()提供能量。 (3)图2中,与细胞相互识别有关的是图中的[5](),帮助某些离子进入细胞的是()(填图中序号)。
  • 1. 请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20世纪60年代,有人提出:在生命起源之初,地球上可能存在一个RNA世界。在原始生命中,RNA既承担着遗传信息载体的功能,又具有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现有很多证据支持“RNA世界论”的观点。例如,RNA能自我复制,满足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的要求;RNA既可作为核糖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能在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中作为DNA与蛋白质之间的信息纽带;科学家在原生动物四膜虫等生物中发现了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后,又陆续发现在蛋白质合成过程和mRNA的加工过程中均有核酶参与。 蛋白质有更复杂的氨基酸序列,更多样的空间结构,催化特定的底物发生化学反应,而RNA在催化反应的多样性及效率上均不如蛋白质。所以,RNA的催化功能逐渐被蛋白质代替。 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突变。RNA还能发生自身催化的水解反应,不易产生更长的多核苷酸链,携带的遗传信息量有限。所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功能逐渐被DNA代替。现今的绝大多数生物均以DNA为遗传物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DNA不含碱基U。研究发现,碱基C容易自发脱氨基而转变为U,若DNA含碱基U,与DNA复制相关的“修复系统”就无法区分并切除突变而来的U,导致DNA携带遗传信息的准确性降低。 地球生命共同传承着几十亿年来原始RNA演绎的生命之树,生命演化之初的RNA世界已转变为当今由RNA、D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的生命世界。 (1)核酶的化学本质是() (2)RNA病毒的遗传信息蕴藏在()的排列顺序中。 (3)在“RNA世界”以后的亿万年进化过程中,RNA作为()的功能分别被蛋白质和DNA代替。 (4)在进化过程中,绝大多数生物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原因是:与RNA相比,DNA分子() a.结构简单b.碱基种类多c.结构相对稳定d.复制的准确性高 (5)有人认为“生命都是一家”。结合上文,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说明理由:()
  • 2. 阅读科普短文,请回答问题。 当iPSC"遇到"CRISPR/Cas9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当今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关科学家分别于2012年和2020年获得诺贝尔奖,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当iPSC“遇到”CRISPR/Cas9能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呢? 1958年,科学家利用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培养出胡萝卜植株,此项工作完美地诠释了“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依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然而,对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而言,类似过程却不那么容易。 2006年,科学家将细胞干性基因转入小鼠体细胞,诱导其成为多能干细胞,即iPSC。该技术突破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难以实现重新分裂、分化的瓶颈,为进一步定向诱导奠定了基础,也为那些依赖于胚胎干细胞而进行的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但是,这种技术需通过病毒介导,且转入的细胞干性基因可能使iPS细胞癌变。 直到2012年,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源自细菌的CRISPR/Cas9系统可作为基因编辑的工具,能对基因进行定向改造。例如,研究者将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病小鼠的体细胞诱导成iPS细胞,再利用CRISPR/Cas9对该细胞的β-珠蛋白基因进行矫正,并诱导该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然后再移植到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小鼠体内,发现该小鼠能够正常表达β-珠蛋白。 两大技术的“联手”,将在疾病治疗方面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1)由于细胞干性基因的转入,使体细胞恢复了()的能力,成为iPS细胞,进而可以定向诱导成多种体细胞。诱导成的多种体细胞具有()(填“相同”或“不同”)的遗传信息。 (2)iPS细胞诱导产生的造血干细胞向红细胞分化过程中,β-珠蛋白基因可以通过()和()过程形成β-珠蛋白。 (3)结合文中信息,概述iPSC和CRISPR/Cas9技术“联手”用于疾病治疗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