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语文》2月12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253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5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语文》2月12日专为备考2025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A

    B

  • 2.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颈联“竹喧归浣女”写竹林里传来阵阵欢笑,是姑娘们到河边洗衣去了。()  

    A

    B

  • 1.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凄凄不似(向)前声

    B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朗年秋,(送)客盆浦口

    D猿猱欲度(愁)攀援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尊君在不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比及三年

    D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1. 下列默写,全部正确的两项是()  

    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B蟹六跪而二鳌,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D宁客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 2. 下列诗句中与“送别”相关的有()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D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①(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②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体会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③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精神受腐化,
    ④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被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⑤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有错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⑥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
    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文所不可及处。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创造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现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

    1. 这篇文章中第①段使用括号中的句子有何好处?
  • 2. 利用所给词语写一段话,介绍“征集全民健身口号”活动的结果,要求语意完整,句子通顺,字数为50~60字。来源广一个月入选口号千余条“我运动,我快乐”
  • 1.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 2.  《醉翁亭记》中作者用简练传神的语言描绘春夏季节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