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业务》2月12日

考试总分:1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181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5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业务》2月12日专为备考2025年广播电视业务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是以报道刚刚发生或仍在发展变化、一般具有较明确的时间初始点的消息体裁。它要求迅速及时地反映事态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A事件消息

    B综合消息

    C动态消息

    D非事件消息

  • 2. 广播的传播符号是声音,各种声音按不同的特性,被划分为三个类别,下列不属于这三个类别的选项是()。

    A语言

    B效果

    C音响

    D音乐

  • 3. 广播新闻专题中除了运用叙述等语言手段外,还把()作为表现新闻事实、表达思想情感不可或缺的符号。

    A同期声

    B场景

    C音响

    D议论

  • 1. 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在表达上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

    A可听性

    B准确性

    C通俗性

    D优美性

  • 2. 广播电视记者现场观察的特点包括()。

    A观察的直接性

    B观察的综合性

    C观察的灵活性

    D观察的客观性

    E观察的敏感性

  • 3. 新闻性栏目,目前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A专题型新闻栏目

    B消息类新闻栏目

    C杂志型新闻

    D社会新闻栏目

    E调查类新闻栏目

  • 1. 简述正面宣传与新闻批评的关系。
  • 2. 下面是两则新闻导语,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种导语类型,并说明为什么。导语1:本报讯:“无论何时何地,心灵总会超越身体的限制,让我们一起自由飞翔……”今天晚上,在青岛大学体育馆举行的残奥帆赛闭幕联欢晚会上,“我们一同飞翔”的温情主题被唱响。本届残奥帆赛圆满收帆。导语2:本报讯:记者在国务院新闻办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初步查明,部分批次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为增加蛋白含量人为加人的。目前,已经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卫生部正在全力以赴地排查食用婴幼儿奶粉的患病儿童,免费救治患儿。
  • 3. 与其他媒介新闻评论相比较,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是什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 1. 将以下材料改写为一则广播消息,350字左右。原标题:怀化市民服务中心“联建代建”节约用地96%,节约投资约44%本报11月26日讯变革一个机关单位一个院落的建设办公楼模式,怀化市走出了自己的路子。记者近日在怀化市了解到,该市采用“部门联建、城投代建”的办法新建一座市民服务中心,吸纳54个党政机关单位入驻,节约用地96%,节约投资约44%,并增强了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截至本月下旬,已有建设局、统计局等单位陆续迁入,预计今年年底所有单位将全部迁人办公。怀化是一座年轻的山区城市。三十多年前,在“建城不像城”的旧有规划思路指引下,建成的党政机关办公楼布局相对散乱、隐蔽。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加速推进,相当部分的单位办公楼已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面临拆迁重建,有的受到商业设施“抢位”,隐退于背街小巷之中,群众办事很不方便。2007年,怀化市委、市政府经充分论证,果断叫停了一个单位新建一座办公楼的老模式,并报省政府同意,统一起来新建市民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办公。在建设模式上,采用“部门联建、城投代建”的办法,由市政府收回拟入驻的54个单位旧办公楼的国有资产,交给市城建投公司捆绑运作、市场融资;并由市城建投公司严格按中央规定的用房标准对市民服务中心实行“代建”。今年9月底,用地面积100亩的市民服务中心正式竣工。据估算,若54个入驻单位全部分开建设,总用地将超过3000亩,这意味着“部门联建”至少节约用地96%。同时,如果每个单位单独建设需投资1000万元,54个将是5.4亿元,而“部门联建”实际造价约3亿元,节约投资约44%。同时,所有单位共享会议室、网络、绿地等公共设施,并实行社会化集中式的物业管理,有效节约了今后的运行成本。省发改委副主任张银桥告诉记者,该大楼选择市城建投公司实行“代建”,以专业化的单位代行建设期间的管理职能,打破了传统的“建、管、用”一体格局,杜绝了“超标准、超规模、超概算”现象,提高了政府投资效益和项目管理水平,同时也有效防范了建设中可能出现的暗箱操作等不良行为。
  • 2. 根据所给材料写作。要求:(1)根据所给的材料撰写一则广播消息,不少于300字。(15分)(2)根据所给的材料撰写一篇评论,不少于400字。(20分)中新网8月9日电据国家审计署网站消息,审计署今日公布《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公告。10.84万户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违规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分配3.89万套、领取租赁补贴1.53亿元,360个项目或单位挪用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57.99亿元。审计向相关部门移送违纪违规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26起,涉案金额2487.17万元,涉案人员55人,相关部门正在依法查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有关规定,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审计署组织全国近2万名审计人员,对31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等)的投资、建设、分配、后续管理及相关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延伸调查2.64万个相关单位和企业、1.92万个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以及24.85万户家庭。审计结果公告如下:一、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情况2012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768.83万套、基本建成590.20万套(含竣工453.59万套)、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52.99万户,分别为年度目标任务的105.88%、118.04%(竣工为110.12%)、106.96%。通过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为953.74万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了安居保障,惠及2667.77万人。2012年,全国共筹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性资金4128.7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下达补助资金1861.65亿元;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性资金当年支出3543.75亿元。2012年全国通过银行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企业债券等社会渠道筹集资金4667.67亿元。二、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成效审计结果表明,地方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政策要求,把住房保障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取得明显成效。(一)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建立。至2012年底,全国所有市县均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72.97%的市县建立了公共租赁住房制度,60.06%的市县建立了经济适用住房制度,23.75%的市县建立了限价商品住房制度,80.47%的市县实施了棚户区改造,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覆盖面不断扩大。(二)困难群众居住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平均水平达到每人每月75元,比2010年增长13.63%;全国完成各类棚户区拆迁2.28亿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后人均居住面积比改造前增长30%;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306.34万人。2008年至2012年,享受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的住房困难人数累计已达7084.16万人,占城镇总人口数的9.95%,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缓解,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也为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提供了支撑。(三)住房供应结构不断优化。2012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竣工面积达3.01亿平方米,占城镇住宅竣工面积的30.28%,比2010年增长11.26个百分点,增加了城镇中小户型房源的有效供应,住房供应结构不断优化,为调控房地产市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提供了有效支持。(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性资金投入达4128.74亿元,比2010年增长77%;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10万亿元,占全国城镇住宅投资总额的19.56%,较2010年增长8.03个百分点,带动了建材、装饰装溃等相关产业发展,为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此次从审计情况看,地方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相关部门和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能够较好地执行国家政策法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资金管理、项目建设管理和分配管理等逐步规范,总体情况较好,但审计也发现,一些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和单位还存在违反规定或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主要是:一是10.84万户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因提供不实资料、相关部门审核把关不严,违规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分配3.89万套、领取租赁补贴1.53亿元,另有1.13万户家庭重复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分配2975套,重复领取租赁补贴2137.55万元。二是34个项目代建企业等单位违规出售保障性住房1.83万套,另有5333套住房被有关单位、个人违规用于拆迁周转、转借出租等。三是360个项目或单位挪用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57.99亿元,用于归还贷款、对外投资、征地拆迁以及单位资金周转等非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支出。四是45个项目未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等手续用地1433.16亩,12个项目将建设用地601.53亩用于商业开发等其他用途。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督促相关单位积极整改,截至2013年6月17日,有关单位已取消不符合条件保障对象资格5.27万户,追回违规领取补贴4431.15万元,收回或清理被违规分配使用的保障性住房1.98万套,追回被挪用的资金40.63亿元,已补办19个项目1235亩用地批准等手续,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和规范529个。下一步,审计署将继续跟踪整改情况,适时公布整改结果。此外,审计向相关部门移送违纪违规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26起,涉案金额2487.17万元,涉案人员55人,相关部门正在依法查处。
  • 3. 将下列新闻稿改写成一篇适于广播的300字左右的消息。
    重庆沃尔玛涉嫌售假“绿色猪肉”发致歉书未提赔偿
    日前,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向媒体通报,该部门近期查获沃尔玛在重庆的多家超市涉嫌销售假冒“绿色猪肉”。这件事情今天(6日)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昨天,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向媒体通报,今年以来,重庆沃尔玛超市3家分店以低价普通冷鲜肉假冒高价“绿色食品”认证的猪肉1178.99公斤,涉案金额4万余元。据介绍,8月24日,重庆工商部门接到市民的举报,称沃尔玛超市重庆凤天店用普通冷鲜肉假冒有“绿色食品”认证的“绿色猪肉”在销售。经过重庆工商局执法人员多方查探,在沃尔玛在重庆的3家超市中都发现此类待售的“绿色猪肉”。通过现场清点、调取查阅沃尔玛超市电子进销货记录以及对供货商的调查,执法人员发现其“绿色猪肉”的销量明显存在着倒挂问题。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重庆市工商局也表示将根据最终的调查结果,对沃尔玛超市实施行政处罚。
    昨天21时左右,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就该事件向媒体发来声明,称对广大消费者表示最诚挚的歉意;并称沃尔玛正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对这件事件进行全面核查,对相关商场存在的问题立即纠正和严肃处理。同时,该公司应急处理小组已对重庆所有门店相关猪肉产品展开核查,将全面加强猪肉的产品监管,确保所有猪肉的销售品类准确无误、合法合规,保证消费者的权益。我们看到这份声明虽然称“真诚欢迎和感谢相关部门的指导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但是对已经购买假冒“绿色猪肉”的消费者权益如何保护等问题,声明中未作任何的说明。
    作为世界500强以及全球知名零售商的沃尔玛公司频频违法,欺骗消费者,引来了众多网友的批评。搜狐一位网友表示,外资企业为什么在中国这么牛?是不是我们对外资太心慈手软了,感觉有关部门在外资违法违规问题上总是苦口婆心,但就是没有多大的处罚力度。有网友质疑说,既然沃尔玛已经违法了这么多次,而且是属于严重违法,那么有关部门为什么不能吊销其营业执照?还有网友表示,洋品牌也入乡随俗了,就是因为在中国的违法成本太低。希望国家有关部门抓紧完善相关法律,加大处罚力度。
  • 1. 简述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背景材料的作用。
  • 2. 简述假新闻的危害。
  • 3. 简述广播电视采访中现场观察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