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1月26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843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5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1月26日专为备考2025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人体免疫系统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识别并消灭癌,也许免疫疗法最终将是治愈癌症的最佳方法。然而,由于某些未知的原因,它迄今尚未奏效,肿瘤免疫学家多年来都在寻找原因。 在应对大多数血液中的入侵者时,免疫系统都表现良好。它发现病细胞,发起攻击并将之消灭。癌细胞也是一种病细胞——在人体内无法停止生长的突变细胞。那么,为什么普通感冒能够激发的免疫反应,却似乎无法发生在癌症上呢?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免疫系统根本无法将癌细胞识别为外来或异己细胞,因为它与正常、健康的自体细胞过于相似。少数肿瘤免疫学家并不同意,他们固执地相信癌拥有某种本领,使它能够欺骗和逃避免疫系统的猎人。就在不久以前,这种观点还被大多数癌症专家认为是荒谬的;然而,近年来一系列重要的新发现,终于找到了阻止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癌的若干块缺失的拼图。 T细胞作为外来细胞的连环杀手,其存在和作用已经非常明确。这种免疫反应的特定点火开关,亦即通过识别患病或受感染细胞上独特的蛋白质指纹(抗原)而激活的T细胞上的受体,也已被确定。1984年,T细胞受体的发现及其随后的克隆,最终帮助确定了T细胞与其病原体靶标相互作用的方式。就像锁与钥匙一样,杀手T细胞的受体与其应当靶向并杀灭的抗原适配。正是通过这种锁和钥匙、受体和抗原的相互作用,T细胞被激活并发生针对病细胞或异己细胞的免疫反应。不过,免疫系统当然不可能这么简单。研究人员很快意识到,启动免疫反应需要不止一把钥匙。 随着激活T细胞所需的第二个信号的发现,人们开始真正破解免疫的秘密。人们一直在寻找另一个开始按钮。但出乎意料,研究者发现的不是油门,而是刹车。这个刹车名为CTLA-4,是一个检查点,可防止T细胞对自体细胞发起免疫进攻。癌利用这种内置于免疫反应中的刹车,存活下来并发展壮大。通过研发与刹车结合并阻断其作用的药物——某种抗体,科研人员阻断了T细胞的停滞,从而阻止癌细胞利用免疫抑制机制,让癌无法踩下免疫系统的刹车。 这一突破性发现促使研究人员重新思考并更加努力寻找其他检查点。第二个检查点也已经找到,即T细胞表面名为PD-1的抗原。在某些癌症中,肿瘤表面有一种与PD-1匹配的互补蛋白,简称PD-L1。研究人员猜测PD-1与PD-L1实际上是细胞之间更精确、更局部的秘密握手,通常出现在杀手T细胞和正常的自体细胞之间。癌细胞成功利用这一把戏骗过T细胞,免于被杀灭。研究人员希望能找到某种方法来阻止握手,继而破解癌细胞的生存把戏,这样免疫系统就可以杀死癌。 如果说CTLA-4是把门撬开了一道缝隙,那PD-1则是炸开了大门。突然之间,多年来肿瘤免疫疗法实验的失败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解释——人们一直试图在拉紧手刹的情况下启动免疫系统。史上首次,人们似乎找到了松开手刹的方法。

    1. 下面对于运用免疫方法治疗癌症的判断,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长期以来,免疫疗法是人类治疗癌症的最佳方法。

    B发现CTLA-4和PD-1等检查点是免疫疗法的巨大突破。

    C运用免疫疗法的关键在于找到启动免疫反应的油门。

    D癌细胞通过与其他癌细胞的握手而得以生存。

  • 2. 下边加点字的读音都错的一项是()。  

    A

    B

    C

    D

  • 3.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作为一个敏感、单纯、热情而富有诗人气质的小说家,巴金以创作作为自己生活的有机部分,          加上他又总是常常带着感情地描写和讴歌青春,所以首先被广大青年读者所欢迎,成为青年所信赖的朋友。 ①坦诚地描写和记录自己的生活经验,
    ②坦诚地记录和描写自己的生活经验,
    ③表达自己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和追求。
    ④抒发自己对生活独特的追求和理解。
    ⑤在他那里,生活与艺术、人品与文品,是合二为一的。
    ⑥在他这里,艺术与生活、文品与人品,是合二为一的。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①③⑥ 

    D②③⑥

  • 过故人庄①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②,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③。
    开轩面场圃④,把酒话桑麻⑤。
    待到重阳日⑥,还来就菊花⑦。
    ①孟浩然(689-740),襄阳人(今湖北樊市)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
    ②[故人]老朋友,具,准备,黍,黄米。
    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合,连结在一起。郭,古代城分内城外城,外城叫郭,这两句意思是:村边绿树环绕,城外青山相连。
    ④[开轩面场圃]开轩,开窗。轩,窗户。面,面对着。场圃,场院,菜园。
    ⑤[把酒话桑麻]把酒,端起酒杯。话桑麻,谈论农事。
    ⑥[重阳日]即重阳节,阳历九月九日。
    ⑦[就菊花]就,接近,这里指赏萄。

    1. 这首诗在景情结合上很有特色,试举例说明。  
  • 阅读下文。

    茅盾 
    雾遮没了正对着后窗的一带山峰。 
    我还不知道这些山峰叫什么名儿。我来此的第一夜就看见那最高的一座山的顶巅像钻石装成的宝冕似的灯火。那时我的房里还没有电灯,每晚上在暗中默坐,凝望这半空的一片光明,使我记起了儿时所读的童话。实在的呢,这排列得很整齐的依稀分为三层的火球,衬着黑魈魃的山峰的背景,无论如何,是会引起非人间的缥缈的思想的。
    但在白天看来,却就平凡得很。并排的五六个山峰,差不多高低,就只最西的一峰戴着一簇房子,其余的仅只有树;中间最大的一峰竟还有濯濯的一大块,像是癞子头上的疮疤。
    现在那照例的晨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稍远的电线杆也躲得毫无影踪。
    渐渐地太阳光从浓雾中钻出来了,那也是可怜的太阳呢!光是那样的淡弱。随后它也躲开,让白茫茫的浓雾吞噬了一切,包围了大地。 
    我诅咒这抹煞一切的雾!
    我自然也讨厌寒风和冰雪。但和雾比较起来,我是宁愿后者啊!寒风和冰雪的天气能够杀人,但也刺激人们活动起来奋斗。雾,雾呀,只使你苦闷,使你颓唐阑珊,像陷在烂泥淖中,满心想挣扎,可是无从着力呢!
    傍午的时候,雾变成了牛毛雨,像帘子似的老是挂在窗前。两三丈以外,便只见一片烟云——依然遮抹一切,只不是雾样的罢了。没有风。门前池中的残荷梗时时忽然急剧地动摇起来,接着便有红鲤鱼的活泼泼的跳跃划破了死一样平静的水面。
    我不知道红鲤鱼的轨外行动是不是为了不堪沉闷的压迫?在我呢,既然没有杲杲的太阳,便宁愿有疾风大雨,很不耐这愁雾的后身的牛毛雨老是像帘子一样挂在窗前。
    1928年12月14日

    2. 文章中的“雾”,有没有社会生活的寓意?如果有,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出这样的痕迹或暗示?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我的树
    (俄)屠格涅夫
    我收到一位过去的大学同学的来信,他是一个有钱的地主,.一位贵族。他邀我到他庄园去。
    我知道,他老早有病,眼睛已瞎,肢体基本瘫痪,仅勉强能走动……我动身到他那儿去。
    在他广阔的公园里的一条林阴道上,我正好碰见他。他裹着皮大衣——而那时正是夏天,——面容憔悴,身体佝偻,头上边撑着草绿色的遮阳伞,坐在一辆不大的四轮车上,后面由两个穿着华丽的仆役制服的侍仆推着……
    “欢迎您”,他用阴沉的声音说道,“在我的祖传的土地上,在我的古树的浓阴覆盖下欢迎您!”
    在他的头上,一棵高大的千年槲树,展开着像大帐篷那样宽阔的枝叶。
    我于是想道:“噢,千年的大树,你听见了吗?一个半死不活的蛆虫,在你的躯干边蠕动,却在把你叫做自己的树呢!”
    然后,吹来一阵清风,穿过大树稠密的叶子,响起轻轻的沙沙声…我觉得好像古老的槲树正以善意的、轻轻的笑声,来回答我的思索,也回笑一个病人的自夸。

    3. 文中“他”用“阴沉”的声音对“我”讲话的原因是什么?  
  • 1. 以“2008年北京奥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内容只要与该话题相关即可。
    (2)注意思路开阔,要有作者的活动(真名用符号代替)。  
  • 2.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以上古人对“大”与“小”关系的认识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 3.  如今,人造“美女”在韩国盛行。割眼皮、增鼻骨、美发等整容活动在中国也开始流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给自己化妆,既是自我的美化,也是对别人的尊重。但也有人反对这种违背本色、以“假我”来欺骗别人的做法。根据所给材料。以“化妆与本色”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 云霓 丰子恺 这是去年夏天的事。 两个月不下雨。太阳每天晒十五小时。寒暑表中的水银每天爬到百度[注]之上。河底处处向天。池塘成为洼地。野草变作黄色而矗立在灰白色的干土中。大热的苦闷和大早的恐慌充塞了人间。 室内没有一处地方不热。坐凳子好像坐在铜火炉上。按桌子好像按着了烟囱。洋蜡烛从台上弯下来,弯成磁铁的形状,薄荷锭在桌子上放了一会儿,旋开来统统溶化而蒸发了。人们各占住了一个门口而不息地挥扇,挥得手腕欲断,汗水还是不绝地流。汗水虽多,饮水却成问题。远处挑来的要四角钱一担,倒在水缸里好像乳汁;近处挑来的也要十个铜板一担,沉淀起来的有小半担是泥。有钱买水的人家,大家省省地用水。洗过面的水留着洗衣服,洗过衣服的水留着洗裤,洗过裤的水再留着浇花。没有钱买水的人家,小脚的母亲和数岁的孩子带了桶到远处去扛。每天愁热愁水,还要愁未来的旱荒。 迟耕的地方还没有种田,田土已硬得同石头一般;早耕的地方苗秧已长,但都变成枯草了。尽驱全村的男子踏水。(先由大河踏进小河,再由小河踏进港汊,再由港汊踏进田里。)但一日工作十五小时,人们所踏进来的水,不够一日照临十五小时太阳的蒸发。今天来个消息,西南角上的田禾全变黄色了;明天又来个消息,运河岸上的水车增至八百几十部了。人们相见时,最初徒唤奈何:“只管不下雨怎么办呢?”“天公竟把落雨这件事根本忘记了!”但后来得到一个结论,大家一见面就惶恐地相告:“再过十天不下雨,大荒年来了!” 此后的十天内,大家不暇愁热,眼巴巴的只望下雨。每天一早醒来,第一件事是问天气。然而天气只管是晴,晴,晴……一直晴了十天。第十天以后还是晴,晴,晴……晴到不计其数。有几个人绝望地说:“即使现在马上下雨,已经来不及了。”然而多数人并不绝望:农人依旧拼命踏水,连黄发垂髻都出来参加。镇上的人依旧天天仰首看天,希望它即刻下雨,或者还有万一的补救。 他们所以不绝望者,为的是十余日来东南角上天天挂着几朵云霓,它们忽浮忽沉,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忽聚忽散,向人们显示种种欲雨的现象,维持着他们的一线希望。有时它们升起来,大起来,黑起来,似乎义勇地向踏水的和看天的人说:“不要失望!我们带雨来了!”于是踏水的人增加了勇气,愈加拼命地踏,看天的人得着了希望,欣欣然有喜色而相与欢呼:“落雨了!落雨了!”年老者摇着双手阻止他们:“喊不得,喊不得,要吓退的啊。”不久那些云霓果然被吓退了,它们在炎阳之下渐渐地下去,少起来,淡起来,散开去,终于隐伏在地平线下。人们空欢喜了一场,依旧回进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中。每天有一场空欢喜,但每天逃不出苦闷和恐慌。原来这些云霓只是挂着给人看看,空空地给人安慰和勉励而已。后来人们都看穿了,任它们五色灿烂地飘游在天空,只管低着头和热与旱奋斗,得过且过地度日子,不再上那些虚空的云霓的当了。 这是去年夏天的事,我现在为什么在这里重提旧事呢?因为我在大旱时曾为这云霓描一幅画。现在从大旱以来所作画中选出民间生活描写的六十幅来,结集为一册书,把这幅《云霓》冠卷首,就名其书为《云霓》。因为我觉得现代的民间,始终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而且也有几朵“云霓”始终挂在我们的眼前,时时用美好的形状来安慰我们,勉励我们,维持我们生活前途的一线希望,与去年夏天的状况无异。就记述这状况,当作该书的代序。 画集《云霓》代序,一九三五年三月十九日作 (有删改) 【注】度:指华氏度。

    1. 文章倒数第二段中,云霓的消长引起了村民的心理变化,请对这一过程进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