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语文》1月22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729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5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语文》1月22日专为备考2025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A

    B

  • 2. “风太大了,地都被揭掉了一层皮”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

    B

  • 1. 下列作品、作家及其生活时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离骚》——屈原——战国②《长恨歌》——白居易——唐

    B①《儒林外史》——吴敬梓——清②《醒世恒言》——冯梦龙——明

    C①《牡丹亭》——汤显祖——明②《桃花扇》——侯方域——清

    D①《汉书》——班固——东汉②《后汉书》——范晔——南朝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惦记、栖息、转瞬既逝

    B闲游、镶嵌、一代天娇

    C执拗、黄晕、大彻大悟

    D甜密、洗濯、斩钉截铁

  • 1. 关于唐代诗歌及诗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杜牧

    B王维和孟浩然是边塞诗的代表作家

    C杜甫的诗因为反映了安史之乱时的社会现实而被称为“诗史”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王勃的名句

  • 2. 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有()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面引领方向的旗帜,一盏指路的明灯。读历史,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哲学,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文学,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反问,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读者的思考。

    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要求。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中把书比喻成旗帜和明灯,形象地道出了书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引领人前进的作用。

  • 【文段一】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
    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
    【文段二】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1. 请赏析【文段一】括号中的句子。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 2. 根据下面文字的信息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再拟一个标题。(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标题不超过12个字)最近,国家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了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的标准,改变了过去单一采用企业利润、产值与上一年纵向比较的评价方式,把单一指标变为综合指标,主要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评价核心。具体方法是以国有资产年报统计为依据,进行统一测算。按行业、地区、企业规模、效益水平的不同划分,确立出一个标准值。然后通过在全国同行业、同等规模企业间的比较,判断出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
    (1)一句话新闻:()(25字)
    (2)标题:()(12字)
  • 1. 指出下列句中加括号字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其意。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2. 解释下列句中括号字的意思。
    (因)之以饥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