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公共基础知识》8月31日

考试总分:23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08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4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公共基础知识》8月31日专为备考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

    B

  • 2. 教唆犯罪的行为只能是积极的作为,而不能是消极的不作为。

    A

    B

  • 3.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A

    B

  • 4. 法治的含义就是依照法律的规定治理国家,而不是按人的意志。  

    A

    B

  • 5. 在执法活动中应当强调法律效果优于社会效果。  

    A

    B

  • 1. 奉献社会最有效的途径是()。

    A恪尽职守,尽职尽责

    B重义轻利,义然后取

    C鞠躬尽痒,死而后已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2.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投资与投资规划的相同点是,两者都关系到投资工具的选择和组合

    B投资,即资产配置的过程,是投资规划的关键或核心内容

    C投资规划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投资规划本身也是一种理财规划,另一方面投资规划也是实现其他理财规划目标的手段

    D投资规划的目的是收益与风险的平衡,投资的重点在于客户需求或理财目标的实现

  • 3.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4.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说“要善于抓住机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遇稍纵即逝”。这些观点要求我们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

    A必须注重必然性,也必须注重偶然性

    B必须注重对事物必然性的研究

    C夸大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D抹杀偶然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 根据下列给定材料,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回答问题。2014年12月21日,李某驾驶福田瑞沃变型拖拉机沿S102线由东向西行驶,当行至C市新城区建新路口处时,将由北向南过马路正常行走的行人连某碰倒,造成被害人连某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李某驾驶车辆逃逸,后于2015年3月19日到C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新城区大队投案。经尸检,被害人连某系因交通工具作用致颅脑及胸腹腔脏器严重损伤而死亡。经C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新城区大队认定,被告人李某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李某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自首

    B经公安机关调查,李某是在其父规劝并陪同下到公安局投案的,虽然李某也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但因其不是自己主动投案,不是自首

    C对于自首的李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D如果李某自动投案后,又逃跑了,就不能认定为自首

  • 1. 执法公正包括()。  

    A实体公正

    B程序公正

    C事实公正

    D法律公正

  • 2. 公平正义理念对公安工作的具体要求包括()。  

    A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B坚持秉公执法

    C坚持以公开促公正

    D坚持公正与效率并重

  • 3. 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以下属于生物质能的有()。

    A畜禽粪便

    B天然气

    C厨余垃圾

    D农作物秸秆

  • 4. 政法各部门共同致力于公平正义目标的实现,应贯彻的刑事基本原则有()。

    A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B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依法行使职权

  • 5.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C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E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 1.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幵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深人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的根本任务,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具体目标,确保这次主题教育取得预期效果。 问题:请谈谈你对“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的理解。
  • 2. 如何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
  • 3. 简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战略安排。
  • A市光明公司业务员甲某和本公司另一名业务员乙某代表公司按合同接受4万打进口某产品时,两人发现有溢货现象,即港商多发了200打。甲某让乙不要把这一情况告诉别人。几天后,甲某将200打该产品卖给B市个体商经营者丙某,单价为200元,并让丙将货款4万元汇到C市甲原工作过的C市外贸公司账上。然后,甲经多方疏通关系,从C市外贸公司账户上提走了4万元现金,甲与乙二人平分了4万元。后港方发现多发了货,找到A市光明公司,遂案发。案发后,甲与乙对上述事实供认不讳。

    4. 如果光明公司全部股东均为私人,则甲与乙的行为构成了什么罪?
  • 潘某经朋友侯某介绍认识李某,潘某答应借给李某十万元,由李某向潘某出具借条写明“今借潘某人民币十万元整,利息一分”,落款为李某。应潘某要求,侯某出具字据,上书“如果李某不归还潘某借款,由本人负责。”落款为侯某。潘某在给李某钱时预先收取了第一年的利息一万元,李某实际只拿到9万元。一年期满后,潘某要求李某支付第二年的利息,李某手头较紧,希望潘某宽限时间,潘某感到李某经济状况不佳,遂要求李某尽快归还十万元,经过半年8次催要,李某始终以各种理由拖延拒绝还款,于是潘某将李某诉告法院,要求李某返还十万元欠款,并按年率10%支付利息。案件开庭后,李某在法庭调查阶段表示自己书写的借条金额十万元不真实,被潘某扣了一万元利息实际只借得9万元,自己做生意已经全部赔光,无钱归还。另外借条上的“利息一分”指的是“一分钱”现在自己只欠潘某一分钱利息。另潘某的诉讼代理人在庭外调查发现李某在庭审开始前3天将自己一块价值5万元的手表公证赠与其女友秦某,现李某名下并无财产。

    5. 如果你是本案法官,借条中的利息约定应按年利10%还是一分钱来判定?为什么?  
  • 1. 党章对党的根本宗旨是怎样完整、科学的表述的?
  • 1. 党的纪律主要包括哪些?
  • 2. “两学一做”的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