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公共基础知识》3月27日

考试总分:3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52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2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公共基础知识》3月27日专为备考2022年公共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应当由上一级公安机关决定。

    A

    B

  • 2. 为索取合法债务或非法债务而拘禁债务人的行为,均可构成非法拘禁罪()

    A

    B

  • 3. 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罚处罚的,应由政府收容教养()

    A

    B

  • 4. 未设国家安全机关的县(市)发生的间谍案,由公安机关管辖。

    A

    B

  • 5.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不可以单独适用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处罚()

    A

    B

  • 6. 刑事案件的侦查、预审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

    B

  • 7. 陆某在16周岁时杀人,到19周岁时被抓捕归案,审判时20周岁,因此可以判处死刑。

    A

    B

  • 8. 知道案情的人,有拒绝作证的权利。

    A

    B

  • 1. 下列人员中,可以被取保候审的是()。

    A被公安机关拘留,犯罪证据充分,依法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

    B应当依法逮捕但随身带有儿童的妇女

    C应当依法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的人

    D有严重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

  • 2.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 3. 2015年3月10日,杨某被抢劫,在逃跑过程中,适逢一中年妇女丁某骑摩托车(价值7000元)缓速行驶,杨某当即哀求丁某将自己带走,在遭拒绝的情况下,将丁某推下摩托车(丁某未受伤),夺车逃走。杨某的行为是()。

    A避险过当

    B紧急避险

    C避险不适当

    D构成毁坏财物罪

  •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B在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房间太小,不会有回声

    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5.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人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下列对认识的本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面实现的

    D主体与客体首先是反映被反映的关系(认识关系),然后才是改造被改造关系(实践关系)

  • 6. 风险型决策应使用()。

    A盈亏平衡点法

    B决策树分析法

    C小中取大法

    D折中法

  • 7.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每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由( )召集。

    A上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B上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C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D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 8. 每年的春季都会颁发普利策奖,普利策奖是颁发给()的奖项。

    A政治界

    B体育界

    C科学与文艺界

    D新闻界和创作界

  • 1. 下列情形可以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有()。

    A破坏铁路轨道致乘客多人受伤死亡的

    B在人群密集处驾车撞人致使多人伤亡

    C挖掘水库堤坝导致决堤,造成多人伤亡

    D在公共场所向人群开枪

  • 2. 取保候审保证金的数额应当根据()来综合考虑确定。

    A犯罪嫌疑人的经济状况

    B案件的社会危害性

    C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D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

  • 3. 对已被拘留但不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变更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A需要行政处罚,但证据不充分的

    B认为需要补充侦查的

    C要求复议的

    D提请复核的

  • 4. 使用、持有警务通时,违反本规定,有下列哪些行为的,对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及使用人,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处分。

    A玩忽职守,造成警务通丢失或被盗抢

    B违反操作流程,影响系统正常使用

    C发生事故后隐瞒不报或谎报

    D将警务通终端挪作他用造成严重后果

  • 5. 公正执法的社会价值在于其能够()等价值,实现社会公正。

    A化解社会矛盾

    B维护社会秩序

    C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 6. 执行下列任务时,人民警察可以依法使用约束性警械的()

    A抓获违法犯罪分子或者犯罪重大嫌疑人

    B送交执行拘留

    C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

    D执行强制传唤

  • 7. 下列关于传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需要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到公安机关接受调查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并使用传唤证

    B对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人民警察在出示工作证件后,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

    C如果行为人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可以强制传唤

    D公安机关对被传唤人的询问查证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2小时,情况复杂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不得超过24小时

  • 8. 对于被传唤的违法嫌疑人,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将传唤的通知被传唤人家属()

    A原因

    B时间

    C依据

    D处所

  • 1.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幵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深人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的根本任务,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具体目标,确保这次主题教育取得预期效果。 问题:请谈谈你对“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的理解。
  • 2. 如何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
  • 3.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 4. 简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战略安排。
  • 潘某经朋友侯某介绍认识李某,潘某答应借给李某十万元,由李某向潘某出具借条写明“今借潘某人民币十万元整,利息一分”,落款为李某。应潘某要求,侯某出具字据,上书“如果李某不归还潘某借款,由本人负责。”落款为侯某。潘某在给李某钱时预先收取了第一年的利息一万元,李某实际只拿到9万元。一年期满后,潘某要求李某支付第二年的利息,李某手头较紧,希望潘某宽限时间,潘某感到李某经济状况不佳,遂要求李某尽快归还十万元,经过半年8次催要,李某始终以各种理由拖延拒绝还款,于是潘某将李某诉告法院,要求李某返还十万元欠款,并按年率10%支付利息。案件开庭后,李某在法庭调查阶段表示自己书写的借条金额十万元不真实,被潘某扣了一万元利息实际只借得9万元,自己做生意已经全部赔光,无钱归还。另外借条上的“利息一分”指的是“一分钱”现在自己只欠潘某一分钱利息。另潘某的诉讼代理人在庭外调查发现李某在庭审开始前3天将自己一块价值5万元的手表公证赠与其女友秦某,现李某名下并无财产。

    5. 如果你是本案法官,借条中的利息约定应按年利10%还是一分钱来判定?为什么?  
  • A市光明公司业务员甲某和本公司另一名业务员乙某代表公司按合同接受4万打进口某产品时,两人发现有溢货现象,即港商多发了200打。甲某让乙不要把这一情况告诉别人。几天后,甲某将200打该产品卖给B市个体商经营者丙某,单价为200元,并让丙将货款4万元汇到C市甲原工作过的C市外贸公司账上。然后,甲经多方疏通关系,从C市外贸公司账户上提走了4万元现金,甲与乙二人平分了4万元。后港方发现多发了货,找到A市光明公司,遂案发。案发后,甲与乙对上述事实供认不讳。

    6. 如果光明公司全部股东均为私人,则甲与乙的行为构成了什么罪?